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陈共-财政学(9版)-第15讲(第十七章)
陈共-财政学(9版)-第15讲(第十七章)
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增长步伐明显放缓。我国从1998年开始,外贸出口额增长明显放 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态势,国内消费需求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缓,结构性矛盾 凸显,通货紧缩趋势显现,GDP增长率由1996年的9.6%、1997年的8.8%,1998年 上半年下滑为7%,伴随经济增速放缓的是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下降。种种情况表 明,如果政府再不主动出击改变这一系列不利局面,此前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大好成 果可能会付诸东流。
一、财政政策概述
2、市场经济时期 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手段间接地调节经济的运行,
财政政策的内容、手段和目标更加丰富,财政政策的调节功能更 显重要,财政政策的运用和操作的难度也加大了。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的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
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各级政策主体的行为是否规范,对于政策功能的发挥和 政策效应的大小都具有关键作用。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的实践
1、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的可行性: ①国债发行仍有较大空间 ②财政赤字的风险不大 ③1994年分税制改革 ④全社会可动员的资金潜力较大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的实践
1、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政策要点: ①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加财政支出为主的扩张性政策 ②增发国债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的主要措施,也是启动措施,增发国债主要 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③没有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惯用的减税政策,同时加强税收征管,适度提高税收 占GDP的比重 ④优化支出结构,增加的收入主要用于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提高公教人员 工资等公共需要 ⑤实行“紧中有松”的稳健货币政策与松中有紧的积极 财政政策相配合,保证 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一、财政政策概述
以我国为例: 改革开放以前:中央政府处于财政政策制定者的地位 ,地方政府处于财 政政策执行者的地位。两者利益冲突及矛盾较小。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方政府具有较大的 自主权,不仅是一个政策的执行者,也是一个地区的政策制定者 。在地 方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政策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两者的利益冲突及矛盾加大,导致政策效果不能达到最优。
V2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手段 4、国债 国债调节作用的体现 : “排挤效应”
“货币效应”
“收入效应”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手段乘数
国民收入的绝对公式为: Y=C+I+G
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私人投资支出, G代表政府购买性支出。其中,
C=Ca+bYd
一、财政政策概述
主要媒介体:货币供给、收入分配、价格
以货币供给为例:比如当实行赤字财政的时候,不论是增支还是 减税,也不论是采取货币化融资还是采取债务化融资,首先都是扩大 货币的供给量,而后才能达到扩大总需求的目的。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按经济社会活动的两个侧面划分:
1、需求侧财政政策
代表: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
2、供给侧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目标 财政政策目标就是财政政策所要实现的期望值。
制约因素:
①受政策作用范围和作用强度的制约
②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一致性 要求 ③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与条件的 限制 ,并且取决于民众的偏好与政府的 行为
一、国家预算概述
财政政策的一般政策目标 :
经济的适度增长 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 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 收入的合理分配 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的实践
(二)1998年以后的财政政策
1、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2、2005年转为稳健财政政策 3、2009年重新启动积极财政政策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的实践
1、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政策背景: 1997年7月亚洲金融危机首先在泰国爆发,并迅速席卷周边国家和地区,使得
一、财政政策概述
2、经济大萧条时期及以后 现代意义上的财政政策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
萧条时期,当时的罗斯福“新政”,主要是运用财政政策刺激经 济的回升。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在新中国的运用 1、计划经济时期 国家财政基本上服从于是一个国民收入的统配计划,财政政 策对经济的调节,采取直接调节的形式,内容单一。
•财政政策手段乘数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手段乘数税收乘数:Y - b购买性支出乘数:
T 1 b
转移性支出乘数:
Y b Tr 1 b
Y 1 G 1 b
平衡预算乘数:
Y Y b 1 1 T G 1 b 1 b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手段 1、税收 税收具有形式上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 。 税收调节作用的体现 : 确定宏观税率(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确定税负的分配
税收优惠与税收惩罚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手段 3、政府公共投资
X
基础产业投资“乘数效应”
显示图
U2
E2
U1 E1
SW1
0
V1
财政政策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和 国家债务等各个方面。因此,财政政策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 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的历史发展
1、自然经济条件下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理财家早已提出的“量入为出”、“轻徭
薄赋”、“藏富于民”等颇有见地的、朴素的财政政策思想
第十五讲 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的实践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第一节、财政政策概述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
一、财政政策概述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
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代表:供给学派 里根政府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功能划分: 1、扩张性财政政策 2、紧缩性财政政策 3、中性财政政策
三、我国改革开放后财政政策的实践
(一)1997年以前的财政政策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1996年以前的一段时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执行的是“双松” 的政策组合。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将国民经济导入良性发展,从1993年开始实施 “适度从紧”的“双紧”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