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的认识

对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的认识

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
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模式和方法包括很多方面,如翻译的语言哲学角度,翻译的语用学视角,翻译的认知语言学视角,翻译的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以及翻译的功能语言学视角。

语言与功能相关联, 就是与语言的运用及其语境和目的相关联; 换言之, 任何一次言语行为的发生, 都是特定语境下的产物, 因而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从功能角度研究语言, 是研究与语境相关联的言语行为所具有的功能。

因此, 功能语言学途径的翻译研究可以是语言层面的研究,也可以是与语篇产生和接受相关的社会、文化和认知研究。

语篇是语言符合目的、符合语境的运用, 任何翻译研究都是与语言功能相关的研究。

翻译研究迄今已经体现出了三种功能观, 一种是奈达的语义功能观, 一种是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功能观, 一种是德国功能主义的功能观。

但是目前对翻译研究最具影响力力的是韩礼德的功能观,德国功能主义功能观略次之,奈达的功能观仍具有指导意义。

韩礼德的功能观对后来卡特福德的提出的诸如“语境”“语境意义”等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来研究翻译,避开了仅仅只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看重了翻译成品在译文读者的阅读效果,拜托了原文形式上的束缚,因此译者作为翻译主体有更大的选择自由,这对于中国传统的翻译研究有巨大的推动重用。

借鉴和应用功能语言学及语篇分析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可以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

功能强调的是如何使用语言,而不仅仅是认识语言。

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也应该注意到功能的意义。

在翻译实践中会遇到不对等的译文,但是确实合理的,原因就在于汉语和英语在实现特定功能上有差异。

功能研究途径有助于客观地描述翻译现象,合理解释翻译现象,进而帮助译者找到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所以对于翻译的学习者而言,运用功能途径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