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第四期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l2月 Vo1.19,No.4 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December 2014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析翻译过程
刘晓华 ,孙媛
(1.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0;
2.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51)
摘 要: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凸显观、注意观三个研究路向为出发点,研究了译者的翻 译过程。三个路向分别对译者的翻译过程有影响,同时,要想做好翻译工作,必须把三个路向 结合起来看对翻译过程的影响。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经验观;凸显观;注意观;翻译过程 中图分类号: G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706(2014)04-0098—03
Cognitive Linguistic Account of Translation Process
LIU Xiao-hM0 .SUN Yu口n
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20,China; 2.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Hefei 23005 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view,prominence view and attentional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intends to study translation process.The three views have influence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ion process.Only by combining the impacts of the three views on translating achieve a good translation. Key words:cognitive linguistics;experimental view;prominence view;attentional view;
引言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新的解释语言现象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自20世纪80年
代中后期起,认知语言学作为一种新的解释语言现象的方法,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得到蓬勃发展。终
于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为一个成熟的新兴的语言学流派,它认为认知能力是人类能力的根本,从而
人类语言的习得以及各种应用,都能通过人类的认知能力进行解释。认知心理学涉及了很多学科,如人
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等等。近年来,很多学者在消化和吸收各种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将他们成
功应用于解决各种实际的语言学问题。这些实际问题包括语言习得、语言教学、文化问题等等,也有一
些学者开始用认知语言学来解释语言翻译。认知语言学认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
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
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翻译过
程在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译者不应该把过多精力放在研究翻译文本上,而应该把研究重点转
收稿日期:2014.09.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认知视角下的翻译专业技能构成与习得研究”(项目编号: SZ132098)与河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翻译技术应用的翻译质量评估”(项目编号: ¥2013Q01)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华(1979一),女,河北饶阳人,河北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孙媛(1979一),女,河北保定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学与研究。
・98・
刘晓华,孙嫒: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析翻译过程
移到翻译过程上。通过认知语言学来对翻译习得进行的研究,主要的注意力放在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
的所想上。也就是译者的经历,经验对于他的翻译会起到什么作用。下面,笔者从认知语言学的三个研
究路向:经验观(experimental view)、突显观(prominence view)、注意观(attentional view)来分析对翻译过
程的影响。
一、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与翻译过程
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认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描写不局限于客观描写,还会对它们的意义提供更
丰富、更自然的描写,也包括隐喻。比如可以通过实验或者访谈使谈话者说出当时说话时的心里所想,
这时,再看整个句子的意义便更为丰富起来。句子的意义不仅仅是其客观意义,也有谈话者自己的经验 性意义。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依托人类的认知能力而存在。认知是一个抽象概念,但是在抽象概
念中反映的是客观的经历经验,抽象概念也在语言中留下了痕迹。比如提到卧室,谈话者会想到床、衣 柜等家具。但是不同的谈话者认知世界中的卧室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卧室应该是明亮的,有人认为应当
是有厚厚窗帘遮挡并且昏暗的。不依赖认知知识,就无法对客观事物进行透彻的了解。认知语言学家
一般通过语言的隐喻和转喻来研究经验观对语言的影响。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在英语中
叫做metaphor,它把没有关系的两者联系起来,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解释未知的、无形的概念。
隐喻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类认知领域的联想。比如作者对于具体事物的描写,是把感情寄托于事物之中, 借物借景色进行隐喻。
翻译过程起始于译者对于译文的理解,这个理解有对文本的客观内容理解,也有部分来源于译者对 作者的认知世界的重现,同时译者也依赖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体验来理解原文及作者的思想。这
与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极为符合。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与传统的以文本为基础的翻译不同,突出 了作者以及译者的认知世界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传统的翻译对等理论,重在原文以及译文的对等,而
忽略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知翻译观可以概括为:“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 体(包括作者、读者、译者)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
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
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基于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认知视角下的翻译过程是以译者自身的 生活经历以及认知能力为基础,对原文进行分析,进行重建,于此同时,译者还需对作者的生活背景、写
作背景进行了解,尽可能地按照作者的心理意图来把作品以另一种语言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译者对
同一作品也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译者的体验和认知能力制约着翻译。有专家提出,翻译是一种能力的体
现,不仅体现出译者的语言能力,而且也是他认知能力的展现。
二、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与翻译过程
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发现,它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 出程度决定的。认知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是信息输入和输出时候人类的心理反应过程。人的心理
过程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因此无法进行研究。但是输出和输入的语言信息可以捕捉得到,这些信息从 句子结构中就能反映出来。每个句子都是由不同语言单位所组成,通过分析不同语言单位在句子中的
凸显程度可以判断出说话者想表达的观点。比如通过以下这两句汉语表达就能看出说话者所凸显的信
息: 1.我今天早晨去了超市。
2.我去超市了今天早晨。 很明显,我们能看出说话者想凸显的信息,在第一句中,说话者想凸显的信息是时间,强调是今天早
晨去的超市,而不是昨天早晨,或者前天。而在第二句中,说话者强调的是去超市这个动作。因此,根据 句子结构不同以及句子要素安排不同,可以看到说话者想要突出的信息。
在英语中也是如此。因此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可以应用于翻译过程中。 凸显观反应了人类的认知心理过程,是信息的认知处理模式,输入和输出时候人的心理反应。在谈
到翻译时,要从说话者以及译者两方面来考虑。对于说话者而言,这是一个输出过程,其认知能力在大
・99・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十九卷第四期
脑中形成的心理印象,不同说话者采取的视角不同,那么对于某一事物的表达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对于
译者而言,这是信息输入过程,他接受这一信息时,也会根据句子各要素的凸显程度来通过自身的认知
能力进行加工整理。现在翻译过程就集中在了信息的输入过程。在信息的输出过程中,译者要仔细分
析说话者所输出信息的结构,根据句子结构和安排来确定句子所凸显的信息,才能做到准确地翻译。
三、认知语言学的注意观与翻译过程
认知语言学的注意观认为,我们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引起我们注意的那些
部分,反映的是人们的主观认知。主观认知与客观认知相对应,都是对事物的认知,但是主观认知是人
们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主观认知对人们说出的信息结构有很大影响,比如在下列句子中:
1.Peter spent three dollars for three sandwiches from Mr.Green.
2.Mr.Green sold three sandwiches to Peter.
3.Three sandwiches cost Peter three dollars. 在这个买卖过程中,涉及到了买方、卖方、货币以及货物。不同人主观认知角度不同,造成所表达的
信息不同。在第一句中,说话者所注意的是买方以及货币信息;第二句中,受到说话者关注的是卖方以
及货物;而最后一句中,说话者的视角是从货物出发。 相对应的,翻译过程也深受认知语言学注意观的影响。在翻译中,译者要特别关注说话者的视角,
一般情况下,说话者所关注的信息即为句子主要结构、主语、谓语以及宾语。因此,译者要在得到说话者
信息的时候,特别关注句子主要结构。
四、结语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路向分别对翻译进行影响,同时这三者也是辩证统一的,他们共同作用影响整个
翻译过程。从逻辑上讲,经验、注意和突显在本质上是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 。经验观是整个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也是凸显观和注意观的基础,它关注译者的认知范畴,强调译者的主观体验,在
经验观的基础上,凸显观和注意观才发生作用。而凸显观和注意观这二者是统一的,二者所表达的意义
相似,它们共同强调翻译活动受译者这个认知主体的制约。经验观也认同凸显观和注意观的观点,经验
的内容中有凸显和注意的要素,经验观来自认知主体的认知经验,而每个人的经验也是有差别的,因为
人在感知和体验外部世界的过程中,视角、情感因素等也有所不同,三者总的来说是具有内部联系统一
的。鉴于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翻译过程是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读者或译者以个人的
体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为基础,并以个人的感知视角以及关注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
本质上,翻译是一种复杂的人类认知活动,翻译过程涉及复杂的认知机制,受到多种翻译规范的影
响和制约 。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对翻译过程进行审视,体现了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有助于
认知翻译学的建构与发展。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元互证模式,从多种渠道收集翻译过程的数据 ,并结
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一同揭示。
参考文献:
[1]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2007:583. [2]李亚青,吴喜才.国内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l(3):85-87. [3]邵军航,余素青.认知语言学的经验观、突显观、注意观及其一致性[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13(3):124—130. [4]苗菊,王少爽.从概念整合理论视角试析翻译准则[J].中国外语,2014(1):94-99. [5]王少爽,高乾.翻译过程研究的新模式探析——从Triangulation的译名谈起[J].上海翻译,2014(1):27—31.
[责任编辑:王敏]
・l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