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

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南疆五地州为例学生姓名方芳学号1075717008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目录1 引言 (1)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2.1数据来源 (1)2.2研究方法 (2)3 模型检验与结果 (3)3.1初始模型计量 (3)3.2检验 (3)4 结论与建议 (4)5 参考文献 (4)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南疆五地州为例方芳摘要:全球变暖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一变化使得自然灾害频发,甚至危及人类安全,因此解决这一问题迫在眉睫。

通过对新疆南疆五地州的农业总产值与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化肥施用量对农作物的总产值影响极大,是其主要的制约因素。

要发展低碳农业应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应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应改进装置,利用新技术生产化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经济循环发展。

关键字:低碳农业影响因素回归分析1 引言近年来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高温热潮、暴雨连连、旱灾、沙尘暴频发事件的概率持续增加,CO2是造成该现象的源头之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发展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2014 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我国将于2030 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的庄严承诺,2015 年12 月12 日,195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了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巴黎协议》,提出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内的目标。

农业碳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成为第二大排放源,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7%。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面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肩负着与重要世界经济资源大国沿边开放的重任。

同时,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基地,以8%的绿洲面积承载了90%以上的人口、耕地和生产总值,绿色生态压力相当严峻。

新疆南疆位于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 ,四周高山环抱。

在行政区划上包括巴音郭楞、阿克苏、喀什、克孜勒苏、和田等五地州及生产建设兵团的四个农业师。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它由西向东1321km,流域覆盖新疆南部地区,面积102万km2,人口825.7万 ,分别占新疆自治区的61%和 47%,是我国重要的棉花基地。

冉锦成、苏洋等人研究表明,南疆各地 (州,市) 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因此,通过对农业产值与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回归分析,试图找到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促进农业实现低碳生产。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2.1数据来源本文选取的是新疆2006--2016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其中包括:农业总产值(亿)Y,化肥施用量(万吨)(X1)、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公顷)(X3),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6),数据见表1。

表1 新疆统计年鉴2006-2016样本数据图1 样本数据折线图其中, Y ——农业总产值(亿),X1——化肥施用量(万吨),X2——农用机械总动力(万千瓦),X3——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万公顷)。

从表1可以看出南疆五地州的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之2015年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26.15%,尤其是从2011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0年至2014年南疆五地州的农业总产值增加381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0.83%。

2015年呈现稍微下降趋势,2015年比2014年农业总产值减少60.75亿。

化肥施用量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加率为12.76%,不难看出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农业总产值也在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农用机械总动力上升趋势最为明显,由2005年360.7693×104kw增加到2015年的1051.4138×104kw,增加了690.6445×104kw,年平均增长率为19.14%,由此看出农业机械总动力的提升对农业生产总值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从2005年为147.043×104khm2增加到2015年277.964khm2,种植面积增加了130.921khm2,年平均增长率为8.90%,农作物的总播种面积在逐年平稳增加,这使得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

总体来看,波动最大的是农用机械总动力,增长趋势基本与农业总产值相一致,波动最小的是化肥的施用量。

2.2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以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作为解释变量,对农业总产值进行回归分析,找出对农业总产值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本文应用的模型如下:Y=β0+β1X 1+β2X 2+β3X 3+ε3 模型检验与结果3.1初始模型计量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法),利用Eviews 对初始模型对Y=β0+ β1X 1+ β2X 2+ β3X 3+ε进行估计,计算结果如下:表2 模型检验表所以可以得到回归方程为:Y=-146.99+9.94X 1+0.491X 2-1.76X 3Se(c) (3.784) (0.258) (0.926) T (2.626) (1.904) (-1.905) R 2=0.982 F=127.8683.2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量不变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每增长1亿元,化肥施用量增加9.94×104t,农用机械总动力增加0.491×104kw,农业总播种面积减少1.76khm2。

统计检验拟合优度:由检验结果可得到R 2=0.982,修正的可决系数2R =0.974,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F 检验: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在F 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和n-k=10的临界值F a (3,10)=3.71,由于F=127.868>F a (3,10)=3.71,则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 即“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这几个变量联合起来对“农业总产值”有显著性影响。

t 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为5%,查得t 分布表得自由度205.0t (n-k )=7的临界值为2.365,说明“化肥施用量”对“农业总产值”有显著性影响,给定显著性水平为10%,查得t 分布表得自由度210.0t (n-k )=7的临界值为1.895,说明“化肥施用量”、“农用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这几个变量对“农业总产值”均有显著性影响。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46.9948 86.70483 -1.695347 0.1338 X1 9.936301 3.784249 2.6257 0.0341 X2 0.491613 0.25825 1.903637 0.0987 X3 -1.764502 0.926141-1.905220.0984 R-squared 0.982079 Mean dependent var 503.9753 Adjusted R-squared 0.974399 S.D. dependent var225.6464 S.E. of regression 36.10447 Akaike infocriterion 10.286 Sum squared resid 9124.727 Schwarz criterion 10.43069 Log likelihood -52.57299 Hannan-Quinncriter.10.19479 F-statistic 127.8675 Durbin-Watson stat1.969476Prob(F-statistic)0.00004 结论与建议据最终的模型可知,化肥施用量对农业产值的影响程度最大。

化肥是为农业服务的,我国是世界上化肥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化肥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农业要作战略性调整,化肥工业应该及时作相应的调整。

因为我国主要是用煤来生产合成氨(如果制成尿素)的,而每吨氨约要排放3.4吨二氧化碳,这仅仅是在化肥的生产过程中释放的CO2。

而施肥不当也会加剧温室效应,土壤本身储存着大量的有机碳,不仅是土壤质量和功能的核心,而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

但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加速了农田土壤中有碳的矿化,进而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

因此,化肥的施用使得农业产值单位GDP碳排量增加,农业产值的背后是不可再生能源的间接消耗和CO2的大量排放,因此,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变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针对影响低碳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实施保护性耕作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

数据表明:与传统耕作比较,保护性耕作可减少工序3~ 4道,省工5~ 8个/亩,节省柴油约3.2公升/亩;免耕比翻耕减少风蚀量31.76% ,提高土壤有机质0.03% ,减少化肥投入量10%左右,比焚烧秸秆减少3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据初步统计, 2008年我国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4297.85万亩,节省用工约2.1~3.4亿个、新增粮食56~ 168万吨、节本增收总效益大约36.2亿元,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166~ 364万吨。

2.推广施肥新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 5个环节,做到“测土到田、配方到厂、供肥到点、指导到户”改变盲目大量施用化肥的习惯,使农民重视有机肥的使用,比如减少不合理施用化肥(纯量) 662吨,相当于节约煤炭92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317吨,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节能减排工作,减少了化肥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浸染,改善了土质。

3.改进装置,利用新技术生产化肥运用合成氨装置和尿素装置,将排出的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生产化肥。

既能实现原煤“吃干榨净”又能实现煤炭行业低碳排放。

不断研发新技术,巧妙利用二氧化碳“化肥”。

4.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经济循环发展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和农用薄膜,减少化肥施用量和农用机械的能耗量,研制对温室气体吸收能力强的新型作物,合理使用土地,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实现农业循环、低碳发展。

5 参考文献[1]蔡硕.新疆低碳农业发展(以棉花种植为例).经济论坛,2017(22)。

[2]冉锦成,苏洋,胡金凤,唐洪松,汪晶晶,崔盼.新疆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峰值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2017,38(8)。

[3]漆雁斌,陈卫洪.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农村经济.2012(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