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防治策略论文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防治策略论文
558例和901例中国PD患者的横断面调查证
实,小剂量左旋多巴(日剂量<400 mg)的异动症 发生率较低,而日剂量≥400 mg时的异动症发生 率显著增加。Fahn[1]研究显示,运动并发症发生 率随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发病年龄、病 程等属于不可控因素,因此,应控制左旋多巴日剂 量,延迟左旋多巴使用时机,或使用长半衰期的药 物,提供持续多巴胺能刺激(CDS),从而延迟和减 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四、运动并发症防治药物的探索 目前认为,初始治疗使用更持续性的多巴胺 能刺激,可以延迟和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1 8|。 基于CDS这一理念,考虑到长半衰期药物可能更 趋近于预防运动并发症这一目标,于是长效的多 巴胺受体激动剂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这类药 物半衰期长,肠道吸收不受氨基酸食物的影响, 能产生较为持续性的多巴胺受体刺激,从而避免 左旋多巴长期治疗后对纹状体突触后膜多巴胺 受体产生脉冲样刺激,能够延迟和减少运动并发 症的发生LzJ。 2014年一项荟萃分析为上述理论提供了证据 支持[1 91。该荟萃分析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共
91332107) The strategies for preventing motor complicati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
长期应用左旋多巴后所产生的运动并发症仍 然是十分棘手的难题,也是中晚期PD治疗所围绕 和力图解决的关键性问题[2]。就目前研究状况而 言,运动并发症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明智的举措 是预防其发生。 英国PD专家SchapiraE6]指出:PD患者自确 诊后平均期望寿命长达17年,这一事实足以强调 制定长期治疗策略的必要性,并且应在疾病早期进
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发病年龄、病程、疾病严重程 度、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和剂量。优化左旋多巴药代 动力学,控制左旋多巴日剂量,使用长半衰期的药 物等在理论上可能预防运动并发症。 临床研究数据证实,使用左旋多巴控释剂和 COMT抑制剂虽可优化左旋多巴药代动力学,可 减少症状波动,但不能预防异动症;早期使用低剂 量左旋多巴(日剂量<400 mg)可以预防异动症; MAO—B抑制剂可能减少或推迟左旋多巴的使用, 但其预防运动并发症的证据尚不足。疾病早期首 选长半衰期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提供持续的多 巴胺能刺激,有可能预防或延迟运动并发症的发 生;尤其普拉克索,在控制PD症状和预防运动并 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方面均获得欧洲神经科 学协会联盟(EFNS)指南A级推荐。
Shanghai 20002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Chen medmail.corn.cn
Shengdi,Email:chen—sd@
行制定。2009年中国PD治疗指南(第二版)强调: 由于对晚期PD治疗应对乏术,早期治疗对策尤显
[Keywords]
Fund
Motion;Parkinson disease
Program Natural
program: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重要,临床医师应在治疗初期即考虑长远效果m; 2014年中国PD治疗指南(第三版)将这一理念进 一步深化,指出PD的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
of China(973 Program)(2011CB504104),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430022,91332107)
A)[9]。 C
223例早期PD患者(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组1
171
例、左旋多巴组1 052例),比较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和左旋多巴起始治疗对异动症风险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左旋多巴起始单药治疗相比,多巴胺受体激 动剂起始单药治疗可减少异动症风险高达87%; 且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剂量增加,不会增加异动症 风险。此外,荟萃分析还发现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 药起始治疗后,一旦添加左旋多巴治疗,异动症风 险会随之升高,且升高比例与左旋多巴剂量显著相 关,但其风险仍低于左旋多巴起始单药治疗。因
1Leabharlann 此,该文章建议在早期PD患者中,单药起始足量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并确保使用的多巴胺受体激动 剂剂量足以保证疗效和延迟左旋多巴使用。2013
年欧洲PD治疗指南指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药
治疗可有效控制PD症状[9]。同时,该指南强调: 由于年轻患者更易出现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并发 症,推荐年轻患者初始治疗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 剂。2014年中国PD治疗指南指出,目前大多推崇
20世纪60年代末左旋多巴的成功应用使帕 金森病(PD)的治疗有了里程碑式的转折,但很快 人们发现,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蜜月期”很短 暂,随后而至的运动并发症确是令人畏惧。 Fahn[13报道,左旋多巴治疗患者出现异动症如同 胃肠道不良反应一样普遍,且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 并随着治疗继续更加突出。 一、运动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生活 大部分PD患者经长期的左旋多巴治疗,都可 能产生运动并发症。通常其发生率在治疗1年后 约为3%,6年后约为41%,9年后约为70%[21; 2009年一项中国患者的横断面研究显示,左旋多 巴治疗5~10年后,约57%~90%的患者会出现 运动并发症[3]。运动并发症(如突然不可预知的 “开关”状态、剂末现象和异动症等)使患者的生活 质量恶化,增加医疗支出,甚至加剧功能残疾[4]。 症状波动和异动症所造成的残疾有时比PD本身 的运动障碍更为严重。最新研究发现,非运动症状 也可产生波动,非运动症状波动迸一步恶化患者的 生活质量[5]。 二、运动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
万方数据
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等均可能增加异动症的发 生[11|。此外,多项临床研究表明,运动并发症的发 生与左旋多巴的治疗时间和剂量密切相关。一项 PD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小于70岁的患者应用 左旋多巴,更易出现运动并发症[1 2|。Sharma等[13] 研究表明每公斤体重左旋多巴剂量是异动症的相 关风险因素。刘春风等[143对63例苏州地区PD患 者的研究发现,异动症与左旋多巴平均剂量呈正相 关。STRIDE—PD研究分析表明,当等效左旋多巴 日剂量≥400 mg,或每公斤体重左旋多巴剂量 >4 mg/kg,异动症发生率显著增加,且与剂量增 加呈正相关[1 5|。Wei等‘161和Zhang等‘173分别对
・专家论坛・
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防治策略
陈生弟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科帕金森病诊疗与研究中心 通信作者:陈生弟,Email:chen—sd@medmail.com.cn
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6.04.001
【关键词】运动;帕金森病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计划: 2011CB504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430022、
Chert Shengdi Center
to
Department of Neurology,Clinical and Research
of Parkinson’s Disease,Ruijin Hospital Affiliated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首选药物,尤其适用
于早发型PD患者病程初期[8]。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于20世纪70年代被引入 临床。目前在中国,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 普拉克索和吡贝地尔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 普拉克索高选择性地作用于多巴胺D。和D。 受体,半衰期为8~12 h,其长半衰期避免了对纹 状体突触后膜多巴胺受体产生脉冲样刺激;且对
万方数据
史堡耋生医堂型查;!!!笙!旦箜i!鲞箜!塑竖堕里』鱼!!尘!!垒2趔;!!!!y!!:i!!堕!:1
90年代提出将儿茶酚一O一位一甲基转移酶 (COMT)抑制剂与左旋多巴合用,优化左旋多巴 的药代动力学,延长左旋多巴的半衰期,以期使多 巴胺受体得到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STRIDE-PD 研究[251表明,与左旋多巴/卡比多巴组相比,左旋 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起始治疗组症状波动的 发生率有减少趋势,但不能延迟或减少异动症的发 生;该临床试验提示与左旋多巴/卡比多巴对照组 相比,左旋多巴/卡比多巴/恩他卡朋组更早出现异 动症,并且增加了异动症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 治疗组中加用了恩他卡朋,使得治疗组的等效左旋 多巴剂量高于对照组。 单胺氧化酶一B(MAO—B)抑制剂对运动症状的 改善较轻微,作为左旋多巴的辅助治疗药物能够降 低左旋多巴用量。DATATOP研究显示,MAO—B 抑制剂司来吉兰虽然延迟了左旋多巴的使用时间, 但不能延缓或减少左旋多巴相关运动并发症的发 生瞳6I。基于现有证据,2013年欧洲指南认为司来 吉兰预防运动并发症无效(Level A),而第二代 MAO—B抑制剂雷沙吉兰也因证据不足而未获 推荐‘9。。 近期发表的两项调查,Zhang等[】73报道PD患 者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发生率分别为18.6%、 8.5%;Wei等口61报道症状波动和异动症发生率分 别为46.5%、10.3%,均低于国际研究报道的左旋 多巴治疗5~10年,运动并发症发生率为50%~ 90%[z-3],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研究的 方法和纳人的患者群,以及左旋多巴剂量等有关, 即Zhang等[171研究中42.3%的患者为大于70岁 人群,该年龄段患者运动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有 62.2%患者H—Y分期为2~2.5期,属于早期患 者;患者平均左旋多巴治疗时间仅为29.5个月(约 2.5年);使用小剂量左旋多巴治疗(日剂量中位数 为375)mg;Wei等口61研究的PD患者伴剂末现象 和异动症的左旋多巴日剂量为(478.5±247.0) mg和(581.7±311.4)mg,而不伴剂末现象和异 动症的左旋多巴日剂量为(355.4±191.5)mg和 (393.8±207.7)mg;以及可能存在种族基因型的 差异等因素。综上,患者年龄偏大、病情较轻、使用 小剂量左旋多巴、左旋多巴治疗时间尚短以及可能 种族基因型的差异等多种因素都可能是导致运动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的原因。 五、总结 综上所述,运动并发症重在预防。诱发运动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