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

现代文阅读导学案2
妈妈在山冈上
①我十岁的时候,妈妈开始督促我写日记。

我十二岁的时候,妈妈让我读《西游记》。

同样是十二岁那年,妈妈教我“反叛”老师:“老师让你怎么写,你就怎么写?为什么不能写得和老师不一样呢?”妈妈的苦心在我考高中时得到了回报,那试卷的作文题是《我为什么要考高中》。

我开始耍小聪明,玩邪的。

富于戏剧性的是,妈妈恰恰是那次中考的阅卷老师。

阅卷归来,眉飞色舞地夸奖有那么一位考生如何聪明,用书信体写成了这篇作文,成了全考区公认的一份富于独创性的试卷,为此被加了分。

讲完了“别人”,开始数落自己的儿子如何如何不开窍。

我等她唠叨够了,才不无得意地告诉妈妈:那位因密封卷面使她不知姓名的答卷者,便是我。

②为这个得意的杨朔散文式的结尾,我的下巴颏儿足足扬了一个夏天。

③不过,对于我来说,最为铭心刻骨的,还是作文以外的事情。

④我的学生时代,家境并不富裕。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给年龄尚小的妹妹买来苹果增加营养,我和姐姐只能等在一旁,吃削下来的苹果皮。

我的裤子穿短了,总是由妈妈给接上一截。

当接上二三截的时候,妈妈就笑着对我说:“看,你这模样简直像个少数民族!”可是我读书的学校,是一个高干子女集中的地方。

我永远忘不了班上一个高傲的女同学,穿着一件蓝灯心绒面的羔羊皮大衣,雍容华贵,使我不敢直视。

每当看见那件皮大衣的时候,我都要想起自己的妈妈穿的那件旧皮袄。

那是妈妈从南方调来北京和爸爸团圆时,为了抵御北方的寒风,在旧货店买的。

那是一件由无数块一寸见方的碎皮子拼成的皮袄,每年冬天,我都看见妈妈小心翼翼地在那些碎皮间穿针走线。

我常常伤心地想,我妈妈穿的衣服,都不如这些女同学们哪。

这感受,被写进了我的日记,它是不可能不被妈妈看见的,因为她每周都要对我的日记做一次评点。

⑤“你怎么这么自卑?你想一想,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家吗?”妈妈问。

⑥我想了想,我说当然不是,我的书读得比他们多,作文也写得比他们好。

⑦妈妈说,她也想过,除了让姐弟俩吃苹果皮、穿补丁衣服使她有点难过以外,她也不是一个事事都不如人的妈妈。

比如她可以告诉我们该读些什么书,怎样写好作文。

⑧我哭了,妈妈也哭了。

⑨我告诉妈妈,我错了,我不该跟他们比这些。

⑩“那你觉得怎么想才对?”
{11}“比读书,比学习。

”我说。

{12}妈妈笑了,说:“这当然不坏。

不过慢慢你就明白了,读书、学习也不是呕气的事,干嘛老想‘比’?你得学会把读书、学习、思考、创造,都变成生活的-部分。

我这话你大概理解不了,以后再说吧!”
{13}我当时的确是似懂非懂,只有当我十八岁以后,一个人借着矿区宿舍一盏自制的床头灯,偷偷读《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又偷偷开始写一点儿什么的时候,才渐渐领会了妈妈这段话的深意。

【练习题】
1.通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 结合文章内容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写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上下文说说文章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第③段中写道:“不过,对于我来说,最为铭心刻骨的,还是作文以外的
事情。

”到底让我铭心刻骨的事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⑧段写“我哭了,妈妈也哭了”。

我为什么而哭?妈妈又为什么哭了?而
第12自然段“妈妈笑了”又是为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读书、学习也不是呕气的事,干嘛老想‘比’?
你得学会把读书、学习、思考、创造,都变成生活的-部分”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子
半夜,201宿舍的聚会散了。

应邀来的几位女同学,各人颊上带了半醉的酡红,相挽而去。

桌上地下,尽是残羹剩汁,果壳糖纸。

同房的几位,歪倒在床上,沉浸在醉饱的酣畅里。

独有陈双喜,神思恍惚,坐立不宁。

转了几圈,他走出宿舍门,立在楼廊眺望夜色里显得十分空旷的校园,心里纳闷:“怎么回事,爹还不回?”
上午,他从僻远的乡下赶回学校,老爹与他同路,挑一担自做的扫把来城里卖。

下午,老爹卖完扫把,赶来学校,将所得的60元钱交给双喜。

因为晚了,只好歇一晚,明日再赶路回家。

同宿舍的同学都到齐了,商议着晚上聚会一次,把班上的几位女同学也请来了。

双喜虽然口里赞同,但一想到爹,心里甚是尴尬:爹那身粗布衣裳,一双满是老茧的大手,黑皱的面容,更有那乡下汉子的粗俗谈吐,让女同学见了,怎好意思?没奈何,买来张电影票,把爹支出去了。

愉快的聚会中间,他生怕老爹突然走回来,让他难堪。

可是,此刻聚会已散,电影也早该演完了,还不见爹回来?莫非他老人家赌气回乡下去了?
想到这儿,双喜心里打起鼓来了,连忙下去探寻。

偏西的月儿被云层遮住了,校园内道路幽暗,少有行人。

转了几处,向校传达室,冷饮店和俱乐部几个还亮着灯的处所打听,都没有结果,只得闷闷走了回来。

到宿舍附近,偶然朝东端一望,只见垃圾站附近的一棵树下,有点红光一闪一闪,似有人在抽烟。

陈双喜疾步走过去,那黑影站起来,拍拍屁股,咳了两声。

“啊,爹,您怎么坐在这儿?”
“这里不好吗?你们的聚会结束了?”
老爹只淡淡地应了一句,掷掉烟头,弯腰拿起一个东西,递给双喜。

“刚才给你们屋子做了个扫把呢,你拿回去。

”原来,老爹下午来到儿子宿舍里,看到那脏乱不堪的样子,想找个扫把将屋子清扫一番,可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一只扫把,原来那只只剩下把柄了,就后悔自己没有带一只来。

晚上看完电影后,又想起扫把的事来了。

于是便去木工房讨了木棒、棕索之类,不一会儿工夫便做成了一个新扫把。

走到宿舍门口,见儿子和同学们正在喝酒聚会,热闹非凡,便默默地走开了。

在校园转了几圈后,索性坐到大树下抽起烟来。

儿子的心事,他自然明白。

但也晓得自己这副模样很不体面,因而也不怪罪儿子。

这会儿,见双喜有些不愿拿扫把,心里便不痛快了。

攥着扫把的那只粗黑的大手微微抖动着。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
第二天,201宿舍,除了陈双喜,其余几位直睡到日当正午才醒。

睁开朦胧的双眼,都惊喜地发现,夜里狼藉不堪的宿舍,现在却整理得井井有条,地光桌洁,门角处,还添了把崭新的扫把呢!
练习:
1)通读全文,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文中“老爹”和陈双喜各是怎样性格的人?
3)如何理解文中“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4)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塑造“老爹”形象,请举一例作具体分析
5)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请结合其中一处说说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6)老爹留下的只是六十元钱和扫把吗?请谈谈你的感悟
.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