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及其规律
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 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 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会。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
原始工具 原始公有制
产 关
青铜器 奴隶制生产关系
系
铁器
封建制生产关系
的 变
经济基础
——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 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 会经济结构中,占支配地位 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性质。
2.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 形态 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 观念上层建筑
——包括政治法律 思想、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等思想 观点。
•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经济基础的进步(或落后)性决定上层建筑的
进步(或落后)性:
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是进步的 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是落后的
• 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⑵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服务的方向——“为己”和“排他”
2.生产关系及其构成
⑴生产关系是物质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 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 济关系。
⑵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
产过程中结成的相 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具有决定意义 的基本方面
⑶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
所 有 制
生 产 资 料
公 原始公有制 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制 共产主义公有制 私 奴隶私有制 有 封建私有制 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机器大工业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革
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 观要求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 客观要求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是否适合主要在于:
• 能否调动劳动者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
• 能否实现生产力要 素的最佳结合
• 能否合理地利用各 种生产要素
• 政治上层建筑
——包括国家政治 制度、立法司法制度 和行政制度;国家政 权机构、政党、军队、 警察、法庭、监狱等 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 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由法律设施和 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 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 到底都是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的。
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 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统一体。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原始社会
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 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制 社会
封建 制
社会
资本 主义 社会
共产 主义 社会
其第一 阶段是 社会主 义社会
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 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 – 要排除自己及其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 服务的方式
– 政治上层建筑直接凭借暴力来发挥作用, 凭借暴力的强制性是政治上层建筑的根 本特点。
– 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一般地借助于 宣传、感化、说服、教育等方式和途径 发生作用。
• 服务的效果
–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进步的促进 作用,也可能是消极衰退的阻碍作用。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及其构成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 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 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 量。
生产力构成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劳动所 加工的物 质资料
作用于劳 动对象的物 质资料或物 质条件
劳动者
运用劳动 资料作用于 劳动对象的 从事生产实 践的人
统一性:
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 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 统一性。
多样性:
A.具体国家或民族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具 有各的特殊性。 B.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也会显现出不同 特点,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形式的多样性。
– 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 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 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旧上层建筑 新上层建筑
适
反
适
合
对
合
旧经济基础 新经济基础
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 走向高级
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生产关系
改革 革命
生产关系
适 合 不适合 适 合
生产力
持续 发展
生产力
不适合 生产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
• 生产关系: 相对稳定→ 新旧更替→ 相对稳定……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1.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