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人体运动学总论
一、人体运动中的力(熟悉)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表现,分为内力和外力。 1、外力:外界物体作用于人体的力。重力、支撑
反作用力、摩擦力、流体阻力
经常被用来作为康复训练/治疗的负荷,负荷选择要与肌 群及收缩强度相适应,这是增强肌力训练的方法学基础
2、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的力 内力之间相互作用,维持最佳活动,同时和外力相 抗衡适应人体生活。
1)肌拉力 是人体内力中最重要的主动力。 2)各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
3、内外力之间关系
二、人体运动动力学理论(牛顿定律)(了解)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加速度定律)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
三、人体运动静力学理论(掌握)
1、 静力学基本概念 2、人体平衡的条件及特点 3、人体重心
二、杠杆分类(掌握)
用杠杆原理对运动进行分析,是运动力学分析重要手段
寰枕 关节
斜方肌
动力点
支点
平衡杠杆
阻力 点
阻力点
动力点
支点
省力杠杆
动力点 支点
阻力点
速度杠杆
三、杠杆的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掌握)
1、省力 用较小力克服较大阻力,使力臂增长或缩短阻力臂
2、获得速度 使阻力点移动幅度和速度增大要增加阻力臂和缩短
力臂
3、防止损伤
人体骨骼与肌组成的杠杆大多属于速度杠杆,阻力过大时, 易引起力点和支点,即肌腱、肌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
四、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掌握)
大关节最先产生运动,然后依据关节的大小
出现一定的先后顺序。
上下肢各关节的肌肉生理横断面(cm2)
关节
上肢
下肢
性别 肩关节 肘关节 腕关节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3、躯干
摆动动作:身体某一部分完成“主要”动作(如 一腿起跳)时,身体的另一部分(如两臂及摆动腿)
配合“主要”动作进行加速摆 动的动作形式称摆动。
躯干扭转 在身体各部分完成动作时,躯干上下两端同
时绕躯干纵轴的反向转动称躯干的扭转运动形式。
相向运动
身体两部分相互接近 (或远离)的运动形式称 相向运动。
开链:强化肌力和爆发力训练,单一肌肉训练
专题三 人体基本运动原理
一、基本概念 二、杠杆分类 三、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应用 四、关节活动顺序性原理
一、基本概念(熟悉)
1、支点(F) 2、力点(E) 动力作用点称为力点 3、阻力点(W) 阻力杠杆上的作用点 4、力臂(d)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dw)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6、力矩(M) 7、阻力矩(Mw)=W· dw
第一讲 人体运动学总论
授课教师: 电 话: 所在部门:体育部 授课教室:7-102 授课时间:2019年9月3日
教学内容
专题一:人体运动学与康复医学 专题二:人体运动的形式 专题三:人体基本动作原理 专题四:人体运动力学
专题一:人体运动学与康复医学
课程内容 一、人体运动学概念(重点掌握)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了解)
一、人体运动描述(掌握)
人体运动平面和运动轴
1、运动面: 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 2、运动轴: 冠状轴、矢状轴、垂直轴
知识拓展:
运动轴与自由度 根据运动轴多少将关节运动分为: 单轴运动、双周运动和三轴运动 自由度和关节轴密切相关,有几个
关节轴就有几个自由度。
二、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掌握)
人体运动学和康复医学的关系
一、人体运动学概念(掌握) 研究人体活动的运动规律,如人体或人体特定部位
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
二、运动与健康的关系(了解) 1、运动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2、运动不足对健康的危害
3、运动与心理健康
专题二:运动学基础
一、人体运动的描述(掌握) 二、人体关节运动形式(掌握) 三、人体基本运动形式(掌握) 四、运动链(了解)
四、运动链(了解)
1、概念 三个或三个以上环节通过关节相连,组成运动链。 运动链分为开链和闭链
人体上肢环节的开链系统
2、讨论:
下面两幅图你能找不几个开链和闭链?
3、开链和闭链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闭链:刺激关节本体感受器,产生肢体运动和 保护性发射弧活动;加强肌肉协同作用,促进 关节稳定性。一般用于神经疾病康复治疗。
男 140 72 42 261 161 158
女
89
51
31 142 97
92
意义:
1、充分发挥大关节潜力,有利于动作技术合理完成 2、 小关节活动重要性 ➢ 是人体支撑点,对动作后身体平衡保持有重要作
用肌肉强,提高动作速度。
专题四 人体运动力学
一、人体运动中的力 二、人体运动动力学理论 三、人体运动静力学 四、人体转动力学
人
屈曲与伸展
体
关
节 运
外展与内收
动
形 式
旋内旋外
1、屈伸运动 以冠状轴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冠状轴
屈
2、内收和外展运动 关节沿矢状轴运动,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矢状轴
外展
3、旋内旋外 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内的
运动。
垂直轴
旋内
讨论:
肘关节和腕关节有几个运动轴,能做那些运动?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上肢鞭打 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过程中,上肢诸环节
依次加速与制动,使末端环节产生极大速度的 动作形式称鞭打动作。
2、下肢
下肢缓冲:在抵抗外力作用过程中,下肢由伸 展的状态转为较为屈曲的状态的动作过程。
下肢蹬伸 在克服阻力过程中,下肢由屈曲状态,进行积极
伸展的动作过程。
下肢鞭打 在克服阻力或自体位移时,下肢各关节依次加速 制动,使末端关节产生极大的速度。
1、静力学基本概念
1)力矩(动力矩、阻力矩、重力矩等)
力矩=力*力臂(力对点之矩)。表示力对物体作
用时产生转动效果的物理量
M F.d
d为点到F的距离。单位:牛顿.米,方向:逆时针 转动为正,反之相反。
2)力偶:
把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线互相平行、但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一对 力称为力偶。它作用在刚 体上,能改变刚体的转动 状态。
课程思政:
检查患者关节活动度应该和患者多沟通,尊 重患者,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三、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掌握)
推
上肢
拉
鞭打
缓冲
人体运动 下肢 蹬伸
鞭打
摆动
全身 躯干扭转
相向运动
1、上肢: 上肢推: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屈
曲状态变为伸展状态的动作过程。
上肢拉
在克服阻力时上肢由伸展状态变为屈曲状态的 动作过程成为拉的基本运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