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做震撼
-----评析《辛德勒名单》的人性美
常山一中张萧萧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背景和电影文学的一般特点,把握全剧剧情。
2、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把握电影文学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结合教材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4、能学会如何去鉴赏一部影片,尝试写作一段感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生能结合教科书内容和有关学习材料对人性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观点。
2、如何理解人性这个复杂抽象的概念。
3、理清辛德勒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发展渐变性。
三、教学方法:
主要采取文本研读和问题探讨相结合,以问题探讨为主的方式。
在文本研习中产生问题,在问题探讨中推进对文本的把握。
对专题内涵即人性的探讨不能离开文本,不能把专题的内涵从文本中抽象出来,架空讨论。
四、学法指导: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上半部分,搜集相关资料,积累感性认识;
揣摩作品,把握情节,重点分析辛德勒和高斯的人物形象;
对人性问题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课前准备:
(1)组织学生观看《辛德勒名单》的上半部分,了解课文内容之前的相关背景;
(2)让学生评价在上半部分中的辛德勒人物形象;
(3)充分去感知是什么东西促使辛德勒发生了改变;
(4)打印相关的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占有材料,对如何赏析影片有一个初步感知;
(5)准备一张白纸,以便学生上课抒写感受;
课堂教学过程:
一、简介影片,导入课文
1.导入课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明星梦,小时候,我就希望自己能变成梁朝伟,能有他在《花样年华》中忧郁眼神,但由于天分不高,忧郁眼神没学会,倒把身高学得比他还矮了。
不过要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能读懂剧本,能揣摩人物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电影剧本,我们将以经典电影《辛德勒名单》为引子,来评析其中所蕴涵的人性魅力,来感受影片给大家带来的震撼力量。
2.赏析宣传照,简介影片。
(插入第一张图片,然后进行解说)
《辛德勒名单》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影片。
导演故意采用黑白片和纪实手法拍摄,营造出与众不同的气氛。
全片最后用彩色拍摄真实生活中被救的犹太人子女在辛德勒墓前聚首,场面感人。
辛德勒的名单意味着生存,凝聚着人性之美,是影片的主要体现之物。
该片获1994年第6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和最佳电影剪辑六项大奖。
二、赏析一组镜头,体味人物情感变化
1、简介电影文学的相关知识。
电影文学作为一门综合表演艺术,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那么什么是电影文学,作为电影文学有具有哪些特征呢?请大家看幻灯片
(插入第二张幻灯片,展示有关电影文学相关概念的知识)
2、赏析一组镜头,体味人物情感变化。
作为一部影片,它有环境,有情节,有人物,下面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101-----104镜头,并设想假如你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导演,你会如何将这一组镜头用电影表现出来。
并请大家注意在这组镜头,给我们渲染了一个怎样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辛德勒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研读文本,老师通过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学生研读文本时,要引导学生始终关注从文本中分析出: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作者哪些地方放映出辛德勒人性的变化。
(1)、作者是如何刻画环境的,他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学生讨论,师生交流
(2)、在这样的环境中,辛德勒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大家注意辛德勒的情感转变是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
[请大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语言揣摩他的思想转变过程]
101镜头:面对飞舞的雪花,他感到“十分诧异”,用手“捻了捻”
102镜头:一听说他们要被送往奥斯威新集中营,他“连忙转过身”、“注视着高斯”,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陷入了沉思”
103镜头:一个“特别待遇”,一个“深情”的眼神,一个“噙满了泪水的”细节,特别是其中电影语言的运用,值得我们深深回味。
104镜头:“思绪万千”
[播放辛德勒与伊特兹哈克交流的影视片段,看看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是如何来演绎的]
三、明确一个主题,探讨人性的魅力
1、我们都知道此时的辛德勒与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前的辛德勒只沉醉与个人的享乐,天天沉迷酒色,把战争视为自己难得的挣钱机遇,他并不在意谁对谁错,并不关心犹太人的命运,反而还把犹太人作为他挣钱的工具。
他的梦想就是带着满满两箱钱离开克拉科夫城。
但现在的辛德勒却为犹太人流出了眼泪,陷入了沉思,并决定用他挣来的钱来拯救尽可能多的犹太人。
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是人性,是人性在他身上渐渐复苏!
[用幻灯片展示这个过程(前后辛德勒人物形象对比)]
2、什么叫人性?如何理解人性?
人性是人的美好情感与正常理智。
3、辛德勒为什么能把自己从兽性中“解救”出来,让人性的善良又回归到自己的身上?
以老师的问题为引子,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人性这个复杂的话题。
(1)纳粹的暴行唤起了辛德勒的人性。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能置身事外,把战争当成自己挣钱的机会。
可是一个个犹太人的被随意处死,让他不能容忍纳粹的暴行。
在焚烧尸体现场,望着堆积如山的尸体,想着千千万万即将被送入奥斯威薪集中营的犹太人将受到特殊照顾,潜伏着的人性这时被激发出来了。
惨象引起他内心的震撼,但直到惨剧将要影响到朋友时他才作出抉择。
(2)辛德勒内心深处有着没有泯灭人性的种子。
我们并不否认辛德勒一开始并不是自觉地去做帮助犹太人的事情,但是帮助犹太人激起了他潜在的怜悯之心。
当然他这颗未被泯灭的人性种子是一点点被激
发出来的
(3)身边的犹太人对他的影响。
开始时他们只是被辛德勒利用,但他们又影响了辛德勒,改变了辛德勒。
在与那些犹太人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对他们产生了感情,与伊特兹哈克的交谈,说明他已经把哈克当成了自己的朋友。
在这一个个情节的推动中,我们和辛德勒一起体验着一个普通人的感情历程。
(4)宗教的影响(这个原因学生一般很难解答出来,老师可进行提示概括)我认为这里还有个原因,那就是犹太宗教对辛德勒的影响。
我们不能忘记影片是在一个犹太家庭的祈祷声中开始的,随着祈祷的烛光渐渐熄灭,犹太种族的苦难就开始了。
后来辛德勒专门给工人放假,让他们去祈祷。
可见,宗教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
{如果学生说不出这个理由,也可不讲}
4.中还有一个人物,在他的身上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性这个主题,那就是高斯。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
请大家说说看,在你眼中的高斯是个怎样的人物?
引导学生去阅读109镜头,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人性的复杂性这个主题
a)高斯喜不喜欢海伦?
b)那他为什么又不把海伦带走?为什么要给她那么多的痛苦?
c)最终答应把海伦卖给辛德勒说明什么?
d)他与辛德勒之间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五、抒写一段感受,激发学生共鸣
1、学生写作一段感受,以“某某某,我想对你说”为题,根据昨天写好的感受,结合今天上过课后所产生的感受进行修改。
2.学生当场进行写作,完成之后进行交流,在学生写作交流的过程中,主题音乐要始终播放着。
3.老师展示自己的感受,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