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一、单项远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下列物质的种类一定相同的是()A.ATPB.蛋白质C.mRNAD.DNA【答案】A【考点】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解析】1,ATP和ADP相互转化,属于生物界的共性。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DNA分子中碱基对特定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特异性;DNA分子中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体现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解答】A、ATP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一定相同,A正确;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功能不一定相同,因此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mRNA不一定相同,C错误;D、正常情况下,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中,DNA的种类相同,但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DNA种类就不同,D错误。
2. 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开始时,该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高于物质A溶液的浓度B.0~1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C.物质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经过原生质层进入液泡内D.实验1h时,若滴加清水进行实验,则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速率比图示的大【答案】D【考点】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解析】分析曲线图:0~1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缩小,说明此时期细胞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2~4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增大,说明此时期细胞吸水发生质壁A、实验开始时,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不断减小,即不断失水,说明物质A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A错误;B、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错误;C、物质A的化学成分不能确定,故运输方式不确定,若A是硝酸钾溶液,则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若A是尿素,则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错误;D、实验1h时,由于物质A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变大,若此时滴加清水,会使细胞外液浓度进一步降低,质壁分离复原会更快,D正确。
3.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调控作用B.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C.催化ATP合成与水解的酶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差异D.酶的合成需要tRNA的参与,同时需要消耗能量【答案】C【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酶在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酶的概念、本质和作用酶的特性酶促反应的原理【解析】1、酶的本质: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解答】A、酶对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没有调节作用,A错误;B、在环境条件不适宜的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不一定高于无机催化剂,B错误;C、结构决定功能,催化ATP合成与水解的酶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差异,C正确;D、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RNA的合成不需要tRNA的参与,D错误。
4. 如图是葡萄糖进入人体细胞及在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图中字母代表物质,数字代表生理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协助葡萄糖进入细胞,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④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为线粒体内膜D.若过程⑤是无氧呼吸,则物质C为酒精和CO2【答案】D【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解析】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中①代表葡萄糖的运输,③表示转氨基作用,④有氧呼吸,⑤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解答】A、葡萄糖通过物质A的协助进入细胞,物质A是载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B、胰岛素可以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故对细胞中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都可以起到促进作用,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的能量最多,场所是线粒体内膜,④过程代表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C正确;D、若过程⑤是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D错误。
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至少需要破坏细胞膜和核膜B.用花生子叶细胞进行脂肪鉴定实验时,常用无水乙醇洗去浮色C.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实验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D.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是否生成,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答案】C【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解析】“酒精”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1)体积分数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15%的HCI溶液按1:1的体积比混合作解离液,用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
(2)体积分数50%的酒精:检测生物组织中(如花生子叶切片)脂肪实验中,用于洗去苏丹Ⅲ染色剂染色后切片上的浮色。
(3)无水乙醇:叶绿体中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中用作色素提取剂。
(4)质量分数70%的酒精:常用作实验材料或消毒剂。
【解答】A、叶绿体中的色素均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提取绿叶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时,至少需要破坏细胞膜和叶绿体膜,A错误;B、用花生子叶为实验材料进行脂肪鉴定时,需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B错误;C、进行人类遗传病调查实验时,最好选取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C正确;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通过检测CO2的生成,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6.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B.衰老的细胞中,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收缩C.婴幼儿体内发生的细胞凋亡对其生长发育是不利的D.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细胞容易扩散转移【答案】A【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分化的实质及意义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解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解答】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正确;B、细胞衰老后,细胞体积变小,但细胞核的体积变大,B错误;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对个体生长发育是有利的,C错误;D、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细胞容易扩散转移,D错误。
7. 如图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进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骤。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中所用的细菌只能是大肠杆菌B.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图示实验可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D【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解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
(3)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4)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5)实验过程:首先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生物学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测试。
简单过程为:标记细菌→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细菌→搅拌离心。
(6)分析:测试的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
(7)结论: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 DNA传给后代的,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
【解答】A、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的病毒,故实验中所用的细菌只能是大肠杆菌,A正确;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使细菌与噬菌体外壳分层,B正确;C、图中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了蛋白质,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进入内部繁殖,但没有被标记,故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完全没有放射性,C正确;D、图示实验无法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要增加一组实验,即标记DNA而不标记蛋白质,D错误。
8. 某高等植物的盘状果与球状果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中至少含有2个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盘状,否则为球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是()A.该植物的盘状最多有6种基因型B.该植物的盘状果和球状果中,都可能存在纯合类型C.某球状果植株自交子代不会出现盘状果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中与亲本表现相同的个体占1116【答案】C【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解析】故盘状的基因型为A_B_、AAbb、aaBB,球状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解答】A、盘状的基因型为A_B_、AAbb、aaBB,共6种,A正确;B、盘状的基因型为A_B_、AAbb、aaBB,球状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都有纯合类型,B正确;C、球状果植株自交子代也会出现盘状果,如Aabb自交,后代会出现AAbb的盘状果,C错误;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中与亲本表现相同(A_B_、AAbb、aaBB)的个体占34×34+14×14+14×14=1116,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