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包身工》
“报告文学”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基础解读
3.作品背景
1929年末,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为了转嫁损失和渡过难关,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强对外掠 夺。日本政府迅速法西斯化,加紧了侵占我国的步伐。 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后,又 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战争。战后,日本帝国 主义加紧对我国经济的掠夺。
“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没有人关心他 们的劳动条件,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人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 更加容易疲劳。”
深入探求
深入探求
本文写作上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点面结合。 本文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 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身、 早餐、上工、收工等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 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 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 过“发烧”“生病”被“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 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 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摩温”和“东洋婆”毒 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芦柴棒”
管 中
出场
窥 豹 ,
无名女工 惨遭毒打
可
“芦柴棒”重病 遭受毒打
面
见
一
斑
“芦柴棒” 骨瘦如柴
小福子挨罚
深入探求
《包身工》被誉为我国报告文学的里 程碑,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人们的极 高评价,而它的语言也独具特色,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 作者的感情吧!
深入探求
一、词语的准确运用 二、大量数字的运用 三、精妙的细节描写 四、大量修辞的运用
深入探求
你的看法?
深入探求
1、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了她们住宿条件 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精神状态的麻木,之后补叙了包 身工的来历,使带工的谎言与现实条件的糟糕形成对比。
2、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场景,接着进一步追根究源, 分析了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
3、五点钟之后,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以及做工时所遭受 的种种威胁和虐待。紧接着插叙指出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 人的血汗迅速庞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 榨掠夺。
随着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步步深入, 我国人民的反抗情绪也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大量雇用没有任何人身 自由的“包身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基础解读
作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 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
为了创作这篇报告文学,夏衍亲自深入东洋沙 厂采访调查。他得到一位女工的帮助,混进包身工 中两三次,但是这经后,他就被工头盯住了。从三 月初到五月,夏衍为了看到包身工们上班的情景, 足足做了两个多月的夜工。他在深入调查,获得了 大量第一手材料后,便写成了这篇脍炙人口的
基础解读
• 锭壳(dìng) • 绽放(zhàn) • 淀粉(diàn)
• 揪住(jiū) • 楸木(qiū)
• 骷髅(kūlóu) • 怔住(zhèng) • 舀水(yǎo)
• 包身契(qì) • 提纲挈领(qiè) • 度长絜大(xié)
基础解读
夏衍(1900—1995),中国,原名沈乃熙,字端先。祖籍河南开封。
体 ,
包 身 工 增 加 的 结 果
而日 、说 飞本 对明 跃纱 比: 壮厂 。举 大因 例 的剥 、 趋削 数 势包 据 。身
工
主线
副线
时 内容 要点 表达 起止 内容 要点 表 达 起止
间
方法
方法
48——50 35——47
十 七 点
放 工
钟
遭牛 践马 踏活 、、 被猪 蹂狗 躏食 。、
事抒 例情 。、
2、 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 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这里作者连用三个“像……”的句式,从手脚之瘦、身体之单薄变形、 面色之惨白三个方面描写了饱受摧残的包身工形象,读来字字是泪, 句句是血。
深入探求
四、大量修辞的运用
《包身工》。
深入探求
1、你能告诉我,“包身工”的含义是什么吗?
中国的包身工制度是近代西方资本家引进到中国的。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的中国,西方资本家在上海纷纷创办企业,并建立包 身工企业制度。外方管理人员用 Peon 一词称呼中国工人,往往故 意发成 (Pee-on),字面意思是在其头上撒尿,引申为下贱人士,有 明确的侮辱性。
深入探求
三、精妙的细节描写
1、 “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
地踏在别人的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
桶上很响地小便。 ”
这段描写了包身工起床时的情景。疲倦,拥挤,昏沉,杂乱,连一 点羞耻心都没有,这哪里是豆蔻年华少女们的生活啊!这些细节描 写,足已显示出包身工们所过的是非人的生活,她们已被摧残成没 有知觉的“生物”了。
深入探求
一、词语的准确运用
1、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 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 已经在蠕动了。
首先它强调了时间之早,才清晨四点过一刻,更令人心惊的是, 那里面不是“人”,而是“生物”。可见,她们没有人的生活, 更没有人的尊严。
2、 红转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着它的滋养物了。
章
脉
络 (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
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
己的愤怒控诉。
主线
副线
时 内容 要点 表达 起止 内容 要点 表 达 起止
间
方法
方法
7———11 1———6
清 晨 四 点 一 刻
起 床
工猪 房猡 里们 :: 拥蓬 挤头 恶垢 臭面
。
记群
叙体
( 写 包 身 工
, 引 出 芦 柴 棒
议 论 、 记 叙 :
包 身 工 制 度 的 趋 向
来黑 ,夜 包将 身过 工去 制, 度黎 定明 灭必 亡将
对抒 比情 。、
议 论 : 类 比 、
。到
深入探求
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 2、从课文中,我们看到包身工的遭遇有哪些?如 社会背景,工作情况,待遇等等。 3、 作者在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时运用了 什么样的手法?
人少 工
一
群
碗两 体
。粥 ,
工没数说
包 价有据明
身 低自。:
工 廉由 解
发 。; 说
展
与、
的
世举
原
隔例
因
绝、
;
主线
副线
时 内容 要点 表达 起止 内容 要点 表 达 起止
间
方法
方法
34 23——33
五 点 钟
做 工
遭条 遇件 :: 三三 大大 罚威 规胁 。:
点记 上叙 写: 小面 福上 子写 。群
“红转头的怪物”,指的是帝国主义资本家的纺织厂,“张着嘴 巴”既形象地写出了它的大门洞开,等待着廉价劳动力的情形, 又暗示了帝国主义资本家吃人的本性。是弱小的乡下姑娘让纺织 厂变得庞大。他们的暴利,就是用包身工们的血汗凝成的。
深入探求
二、大量数字的运用
1、 上午四点过一刻、四点半之后、五点钟。 2、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 “猪猡”。 3、 单就这福林路的东洋厂讲,光绪二十八年三井系的资本收买大 纯纱厂而创立第一厂的时候,锭子还不到两万,可是三十年之后, 他们已经有了六个纱厂,五个布厂,二十五万锭子,三千张布机, 八千工人和一千二百万元的资本。 4、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做平均, 两年来在她身上已经收入了二百三十块了!
浙江人。因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做过染坊店学徒。1914年就学于 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毕业后留学日本, 先后在明治工业专科学校、九洲帝国大学攻读工科。留学期间阅读 了大量文学名著。1923年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参加了日本工人 运动和左翼文艺运动。1927年被驱逐回国,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参加了左联的工作。抗战期间,任《救亡日报》总编辑。1932 年进入电影界。1941年奉命赴香港创办《华商报》。后到重庆任 《新华日报》总编辑。1946年在南京梅园新村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 解放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化局长,文化部副部 长,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顾委委员等。现代 剧作家,革命戏剧和电影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深入探求
这是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 被贩卖的多是女孩子由承办人送到工厂做工, 无人身自由,所得工资全部归承办人所有, 在这种形式下做工的人也称包身工。
懒虫 猪猡 机器 赤脚的乡下姑娘 奴隶 试验工 养成工 廉价劳动力 墨鸭
深入探求
2、请你给大家说说文中“芦柴棒”的故事
名字
(手脚瘦的像“芦柴棒” 一样)
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
基础解读
整 体
文中有哪些我们需要学习的生字词和词语呢?感
知
基础解读
• 蠕动(rú) • 呵欠(hē) • 睡眼惺忪(xīng) • 水门汀(tīng) • 弄堂(lòng) • 褴褛(lánlǔ) • 游说(shuì) • 五卅(sà) • 皮辊(gǔn)
• 执拗(niù) • 吆喝(yāo) • 佳肴(yáo) • 轧票处(gá) • 搅拌(jiǎo) • 露骨(lù) • 揩地板(kāi)
《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 月《光明》半月刊创刊号。
基础解读
2、文学体裁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同类题材有初中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