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提升企业基层青年员工的队伍建设内容提要:青年是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淮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生力量不断输入公司,青年员工管理工作和队伍建设愈显重要。
分厂党支部通过各方面问题调研,深入分析研究青年员工成长的社会环境和岗位思想行为,总结青年工作特点和基层问题实践,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的作用,持续提升青年工作的水平,促进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青年员工、教育培训、以人为本、岗位成长作为制造单位,青年员工正逐步成为江淮汽车的骨干力量,代表江淮未来发展的希望。
但由于受当前社会环境、行业特性等影响,青年员工普遍由走出校门的亢奋,逐渐回归理性、务实,一方面他们关心公司建设与发展,努力做好本岗位工作意愿比较强,具备一定的职业操守,渴望实现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的工作提升;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动态多变性与不稳定,极易受到挫折,一旦现实与理想不吻合,如薪酬、认同感等,便极易出现心态消极、工作抵触、辞职旷工等现象,这不仅会影响江淮汽车的整体战略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干扰其他青年员工的健康成长。
对此,如何正确的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从青年员工的切身需要出,加强和改进对青年员工的管理。
一、当前青年员工思想特点及管理问题在乘用车一厂冲焊党支部,现拥有员工共计746名,其中35岁以下员工532名;占员工总数的70%,是一支充满朝气和具有团结精神的集体。
从以上数据可表明,抓好青年员工工作已成为冲焊党支部目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准确把握青年员工思想特点,消除工作误区,降低新员工离职率,最大程度地激发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显得尤为重要。
青年员工是江淮未来与希望,是江淮可持续发展基石。
如何发挥其潜力,教育、管理、引导好青年队伍,最大程度发挥好利用其特长,培养成才,是江淮员工队伍建设一项核心任务。
为进一步了解掌握青年员工思想状况,从而更好发挥青年员工积极作用,支部针对乘用车一厂各专业厂青年员工范围内,组织广泛深入的思想调查活动。
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性,问卷采取不记名方式。
针对不同岗位、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因此问题反馈也具有一定代表性。
而根据调查问卷统计与平时掌握情况剖析汇总表明,现阶段青年员工的思想状况,主要具有“三强”与“三性”特点。
“三强”:一是工作上进心强,对自身前途和未来充满憧憬和期望,有强烈实现自我价值渴望,求知欲强;二是精力充沛有朝气,思维敏捷,勇于接受新观点,敢闯取拼;三是科学观、求真观强,对本岗位的认识与看法较实事求是。
“三性”:一是思想性,在工作中,偶然成功会积极性高涨,但一旦受挫,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精神会容易一蹶不振;二是自我性。
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不足,缺乏正确的自我定位,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急功近利、个人利益考虑较多思想意识较为突出,埋头苦干、脚踏实际,奉献精神表现不足;三是迷茫性,少数员工因知识基础不扎实、岗位不理想或收入不高等,思想颓丧,对前途感到迷茫、悲观,易出现离职现象。
根据对党支部近几年管理经验和与青年员工的各项交流,我认为青年员工在入职后,他们在岗位成长,一般会按顺序经历四个阶段,即探索期、适应期、逆反期、稳定期的变化。
这四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时间一般为三到五个月,总时间大约在一年半左右。
根据个人心态平稳和成熟程度,其度过每个阶段的时间会有所不同。
所以公司必须针对新员工每个时期不同的表现形式,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让新员工尽快融入新的工作环境、遵从新的工作规则和程序,并尽快为公司做出贡献。
二、做好青年员工管理是江淮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员工是公司目前战略转型发展的新生力量,其良好的工作状态与精神面貌会使公司保持生机和活力;青年员工是公司发展重要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更是公司促进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一支生力军;如今,“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已深入印刻在江淮的管理宗旨。
在当今汽车产品行业中,当公司规模、生产、技术、资金、产品都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时,公司之间竞争正逐步走向人才竞争和文化竞争平台。
无论从横向看其他先进汽车制造厂商的生产经营经验,还是纵向行业管理经验,都可以看到,“人才强企”已上升到公司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认识到,国有汽车制造厂商均面临人才流失的尴尬境地,以致导致人才链断缺、人才阶梯难以形成。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以上论证均说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
一切发展都必须依托人的主体性,只有真正依靠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建立在人的热情参与和支持基础,才能持续与长久。
当前,青年员工,尤其是35岁以下的青年员工正逐渐成为江淮基层工作的中坚力量,这就要求在目前管理工作中,需要正确把握形势,充分发挥青年员工作用,积极探索与实践,走出一条青年员工队伍建设的新道路。
伴随十二五战略不断深入,江汽事业发展迅猛,青年员工活跃在公司基层战略发展、系统建设和内部管理等各条战线,已经逐渐成为江淮汽车各项工作的中坚力量。
做好青年员工队伍建设,把握青年工作规律和特点,围绕中心工作,培养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开拓型、务实型”人才队伍,动员组织广大青年为江汽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贡献,对于推进自主品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如何围绕“以人为本”做好青年员工管理1、关注物质需要,逐步提高青年员工工资待遇收入多少,现已成为青年员工对自己个人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直接影响到他们自尊心和自我满足感。
对此,从增强公司发展后劲、稳定青年员工队伍的角度考虑,一方面,应优化与市场接轨,符合公司实际薪酬分配制度,用合理、优厚待遇吸引人、留住人;其次建立合理有效激励机制,使青年员工收入与贡献紧密结合,对在质量攻关、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青年员工,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举的措施,使他们有信心、有动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另一方面,结合公司各专业厂、部门实际,切实落实国家有关社会和劳动保障政策等“软”待遇,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可包括:一加强劳动保护,尤其是在一线生产环境较为恶劣的岗位,在提供必要劳动保护工具的同时,对其岗位重点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整改措施,打消“不安全感”;二是进一步加强后方基地建设,尽力帮助青年员工解决个人婚姻、家庭困难等实际问题,以便让他们安心工作。
就如本单位支部管理,围绕青年员工建设,一方面搭建沟通平台,以教育引导为目的,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氛围营造活动。
同时及时了解员工思想状况,持续组织“你我有约咖啡厅”沟通交流活动,开展员工户外采风、家访、文艺节目活动、演讲征文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学习交流和发布比赛活动,使员工得到锻炼,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第二方面深入开展精致现场工作,培养提升员工精神素质。
如收集员工家人、朋友、同事照片,制作家园相片墙。
同时,分厂、车间并制作安全帽定置存放处、书刊报架、水杯定置点等。
并实施“厕所革命”、“员工心情宣泄室”等,体现分厂人性化管理,将现场转化为有文化有内涵的集体大家庭,为让员工切实体会到分厂党支部“家的温馨”。
2、关注价值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司用人机制作为80、90后青年员工,一般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需求,渴望自己能够通过各项努力拼搏,在公司内快速成长,为自己争取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在对青年员工成长管理,应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发掘潜力,合理培养、大胆提拔、适时使用、严格管理,正确引导青年员工的积极作为。
因此,在对现实际青年员工的管理过程中,更要加倍注重对现有青年员工的使用管理,重点如:加快优秀青年员工人才选拔,建立优胜劣汰、奖罚分明、监督有力的良好选人用人机制,在公司、部门、专业厂内部形成公开选拔、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用人风气。
亦如本单位支部青年员工成长管理,结合分厂星级员工及班组五大员管理,内部推行“能者上、庸者下”选拔机制,通过分厂、车间内部人才培养、轮岗、公开竞聘等方式,提高青年员工竞争意识及学习能力,同时,组织在为分厂殚精竭虑的同时,逐步提升青年员工分厂归属感及使命感,使分厂形成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管理团队。
3、关注发展需要,紧抓岗位成长和在职培训青年员工一般具有较丰富基础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磨炼和经验,他们看重自己未来成长进步。
因此,为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进一步增强他们公司感情,实现公司与青年员工的共同发展,既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培养青年员工的再教育体系,加大对青年员工专业技能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把学习和培训贯穿于青年员工整个工作过程,使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激发创新能力,为公司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有效把人力资源转化成公司发展资本,进一步增强公司腾飞活力。
例如本单位支部青年员工培训管理工作,为满足青年员工的成长需求,一方面紧密结合各生产车间员工能力、差距及岗位能力需求积极开展日常40+4培训、双基训练、MCU推进培训、新员工培训、班组长轮训、成长路径、劳动竞赛及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等培训工作,持续提升青年员工的岗位技能,满足公司发展人才需求。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员工管理,在日常培训基础上,分厂根据各车间生产工艺差异性,策划编制《班组管理五大员》、《会声会影视频教学》、《5S现场管理》、《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班组长》、《情商管理》等培训教材,分别由分厂厂长、车间主任及其他相关专业管理人员,深层次讲解与传授班组管理知识与经验。
同时,为满足青年员工培训成长需求,分厂党支部组织青年员工需求调查及心得提交,并组织《每日推荐一书》活动,先后推荐《向解放军学习》、《空杯心态》、《骨干是折腾出来的》等,开展学习心得交流及演讲活动,为青年员工得到进一步锻炼提供舞台。
4、关注心理需要,发挥组织的导向作用对于青年员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解决,公司及各专业厂、部门在其发挥重要作用,为此,一方面,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员工相关组织建设,例如党团活动组织,以便更好发挥它们应有沟通青年、疏导思想突出作用。
另一方面,对青年员工思想教育针对性地做到“两个加强一个改进”。
所谓“两个加强”,一个是指加强青年员工理想信念教育。
部分青年员工因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例如个人思想问题或生活实际对比问题。
要坚定青年员工理想信念,就需要结合青年员工思想实际,认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根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投身公司;另一个指加强公司历史文化教育。
江淮48年的发展壮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事迹。
在新的时期,需要不遗余力引导青年员工了解江淮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激励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自觉承担起肩负重任与使命。
所谓“一个改进”,就是指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顺应青年员工思维特征、思想规律和心理特点,改进思想教育方式方法,进行启发疏导,传授学习和分析问题原则、方法,帮助他们积极思考、民主讨论、总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