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疗指南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疗指南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血管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全身中、小动脉的炎症,病理为慢性进行性血管闭塞病变。

早期动脉壁增厚,管壁小血栓形成,血流受阻;晚期纤维组织增生,血管硬化,管腔闭塞。

发病与吸烟、寒冷、感染、营养不良、遗传因素等有关。

康复治疗目的在于解除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症状。

【诊断要点】
症状多见于有吸烟嗜好的男性青壮年,下肢远端(腯动脉及以下动脉)有凉、麻、酸痛缺血性症状,继之出现间歇性跛行,重者静息痛,夜间痛。

体征肢端皮肤苍白或紫红色,局部皮肤温度低,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重者足趾溃疡、坏死。

肢体位置检查(Buergei?试验)阳性(患者平卧,下肢抬高45°,3min后观察皮肤颜色,如足部皮肤苍白、自觉麻木或疼痛者为阳性)。

肢体血流图检查可见波型呈水纹波,波幅明显降低。

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动脉狭窄或阻塞。

【康复评定】
按临床肢体缺血程度,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畏寒、不适,轻度间歇性跛行,
气温低时明显。

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趾跖面皮色正常或稍白,但压迫试验阳性。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上述症状加重,末梢皮肤苍白明显,间歇性跛行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更剧烈。

患肢皮温降低,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压迫或Buerger试验强阳性。

第三期组织坏死期:组织坏疽常从足趾开始,患侧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溃疡形成,合并感染可出现全身症状。

小面积坏疽如无感染,多为干性坏疽;大面积的深层坏疽和(或)有感染,多为湿性坏疽。

【康复治疗】
一般治疗戒烟、防止受凉、受潮和外伤。

但也要注意避免局部过热,以免增加组织需氧量,致症状加重。

物理治疗
电疗法
超短波疗法:①两个中号电极,患区对置,无热量,10?15min/次,1次/d,10?15次为一疗程。

②两个中号板状电极并置于腰骶交神经节,微热量,15?20min/次,1次/d,15?20次为一疗程。

通过作用于交感神经节,使下肢血管扩张。

上述两种方法可交替使用。

各期均适用,更多用于第三期。

毫米波疗法:辐射头对准患病区,距离1mm,30min/次,1次/d。

用于第三期。

光疗法:主要采用紫外线疗法。

腰骶部反射区照射,腰骶部、交感神经节处照射面积400cm2,n级红斑量开始,每次增加1/2?2MED,每日照射一次,3?4次为一疗程,适用于各期。

沿患肢血管走向、分区轮流照射。

红斑量开始,每次增加1MED,至8?10MED,每日照射一区,每区照射3?5次,此法适用于早期。

3)病灶局部照射,亚红斑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1?2天照射一次,适用于合并感染而化脓时,应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进行。

磁疗法:主要采用脉冲磁疗法,两个磁头对置于患者病区,0.4?
8T,20min/次,1次/d, 15?20次一疗程,各期均可使用。

运动疗法
Buerger运动: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以上,维持1?2min,继之患肢下垂2?3min,然后平放2min,如此重复10?20遍,3?4次/d。

足部运动:足妬屈、背屈、向内外旋转,重复运动lOmin,与Buerger 运动同时进行。

医疗步行:开始用短距离和慢速度步行,逐渐增加距离与速度,1?2 次/d,步行的距离与速度以不引起疼痛和跛行为标准,可促使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代偿功能。

有人认为运动后有可能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肺栓塞,但大量实践证实,在充分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运动并不增加肺栓塞的几率。

功率自行车训练:开始25W,逐渐增至50W, 5?lOmin/次,1次/d。

适用于老年人和无场地康复的单位。

药物治疗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和扩张血管的药物,如前列腺素制剂、血栓素A2 (TXA2)抑制剂、去纤剂、中药等。

手术治疗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血管重建术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