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图与等值线

地图与等值线

地图与等值线
【考纲解读】
1、理解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2、学会不同类型地图的方向确定。

3、学会比例尺的计算与缩放及注记、图例的阅读与运用。

4、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

【考点整合】
【重点突破】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
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高度,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o C/100m)可以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o C·H相/100m。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若某地形区最下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低,最上部等高线的注记高程为H高,该图的等高距为d,则该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为:H高—H低≤H相<H高—H低+2d。

4、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值更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5、估算陡崖的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
△H的取值范围是:(n-1)d≤△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
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的。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与应用
1、绘制步骤
(1)绘剖面图的水平基线
如果要求所绘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相同,则画
一条与剖面线等长的线段,即可作为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例如
上图的A′B′。

如果对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未作要求,为了绘
图方便,也应选用与等高线图相同的水平比例尺。

(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
所代表的高程。

如果对垂直比例尺有具体的要求,则按比例尺设计纵坐标
单位值。

如果由自己确定比例尺,则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剖面线所穿过地区的等高线的高度差大小。

如果高度差较小,则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大些;如果高度差较大,则垂直比例尺可适当小些。

第二,考虑能够绘图的图幅范围,不能将图画到图幅以外区域。

在画纵坐标时还需要规定剖面水平基线所代表的高程,如果剖面线所穿过的等高线数值均较大,可将水平基线的高程设定一个特定的值,一般来说,这个值略低于剖面线所穿过的最低点的高程。

(3)从AB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a、b、c、d等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a′、b′、c′、d′等点。

(4)将这些点平滑地连接起来,即得沿AB剖面线的剖面图。

小结:确定剖面线→建坐标→描点→连线→定位(根据经纬度确定剖面的地理位置)→看起伏(确定地貌、分析地形地势)→解决问题(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区域的自然、人文问题)
2、应用
(1)帮助我们直观的了解和判断已知方向某一区间的地势起伏情况。

(2)帮助我们了解野外考察时观测点的通视情况。

一般地,我们会碰到以下一些情况,如下图所示:
①根据坡度陡缓情况。

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则可以看到;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则无法看到。

(如上图中左图中和中图所示)
②是否穿越沟谷。

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质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
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看到。

(如上图中右图所示)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如果过已知两点
作的地形剖面图无障碍物(如山地或水脊)阻挡,则两地可
互相通视。

特别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的不同。

从山
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可通视;等高
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如右图)
三、判读等值线
【合作探究】.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中7月份等温线的分布特征,并指出图中1月等温线向北弯曲的主要原因。

(2)试分析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

(3)分析图中沼泽地形成的原因,并指出其对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4)简述图中甲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并指出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课堂练习】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山区安全成为现代建设的新课题。

据此完成2~3题。

2.泥石流的发生会导致河谷堵塞形成堰塞湖,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最容易形成堰
数值范围与极值 延伸方向 疏密程度 弯曲状况
局部小范围闭合
等高线
1.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2.海拔最大,最小值
地形走向
1.坡度陡缓;密陡疏缓
2.坡面凸凹;高疏低密——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1.山脊:凸向低处
2.山谷:凸向高处
3.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
1.山顶,山峰:中高周低
2.盆地,洼地:周高中低
3.表示高度不在正常范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等温线
1.区域所在半球:向北递减——北半球;向南递减——南半球
2.区域气温差别幅度大小
1.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
2.与海岸线平行(海陆位置)
3.与等高线平行(地形,地势) 1.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
2.冬季密,夏季疏
3.温带密,热带疏
4.陆地密,海洋疏 1.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地势低
2.向低纬凸:(反之)
3.分布规律:“高高,低低”
1.盆地闭合曲线:夏炎热中心,冬温暖中心
2.山地,高原闭合曲线:冬夏均为低温
3.表示温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等压线
1.区域气压差别幅度大小
2.判读高,低气压中心位置
1.判读近地面风向: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2.分析天气变化(略)
判断风速大小:
密集风速大 稀疏风速小
1.高压脊:高气压中心等压线向数值低处凸出者
2.低压槽:低气压中心等压线向竖直高处凸出者
3.垂直方向(等压面):凸的地方为高压区;凹的地方为低压区,即“高高,低低”
1.判读气压场类型:
高气压:中高周低 低气压:周高中低
2.表示气压不在正常范 围内,其特点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塞湖的是()
3.下图为泥石流多发区域,灾后重建居民点,最安全的选址是()
A.①B.②C.③D.④
下面三幅图中,甲图为“M地附近地区的平面图”,乙图和丙图分别为“过甲图相应的点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4~5题。

4.该地区的地形是()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
5.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D.西北向东南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
成6~7题。

6.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
A.450米B.650米C.750米D.850米
7.关于该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水河自西南流向东北
B.地势由北、西、南三面向东部倾斜
C.C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B地多
D.乙村易受泥石流影响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等值线数值由北向
南依次增大。

读图分析回答8--10题。

8、图示地区若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分布图,则
A、实线表示山脊,虚线表示山谷
B、冬季,B处积雪多于A处
C、A与B相比,A处更宜修梯田
D、站在A处能看到B处的风景
9、若是等温线分布图,虚线所在区域为陆地,实线所在
区域为太平洋,则 ( )
A、时值1月
B、实线表示千岛寒流
C、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
D、我国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
10、若为等压线分布图,则 ( )
A、A处吹西南风
B、B区域位于低压槽线附近
C、A处为晴朗天气
D、B处风速比A处大
【参考答案】
探究点三五读法判读等值线
例题答案:(1)7月份等温线走向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并且由东南向西北气温逐渐降低。

图示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侧的平原地带,受冬季风影响较小,所以1月份气温较同纬度两侧区域高。

(2)甲地冬季气温比乙地低的原因:甲地的纬度略高;甲地(位于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海拔相对较高;甲地靠近冬季风源地,乙地由于大兴安岭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3)形成原因: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

故地面长期潮湿、积水。

作用:调节气候(或调节河、湖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或保护生态系统)。

(4)甲地农业生产特点:以畜牧业为主;主要靠天然放牧,生产模式粗放;产品主要满足自给。

乙地周边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热量不足,多旱涝、冻害,土壤盐碱化严重(多盐沼泽)。

【限时练习】
1.D2.C3.A4.C5.D 6.B7.D 8、A 9、A 10、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