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1)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同一首歌》
执教者
孙立文
课时
1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
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迎乐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1996年,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和孩子们在上海举行的特奥会上演唱过这首歌,2000年中央三台又推出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由此,《同一首歌》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一首风靡全国的歌曲。《军旗上飘扬着我们的歌》是电视连续剧《红十字方队》的主题歌曲,音乐昂扬向上,主题鲜明,富有时代气息,主要表现了军医大学的军校生活,讴歌了新一代青年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兵的人在哪里》是电影《惊涛骇浪》插曲,影片以1998年抗洪救灾为背景,描写了在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面前,广大军民在党中央领导下,不怕牺牲,团结奋战,勇斗洪魔的伟大壮举。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同一首歌》这首歌曲大部分同学都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呢?是否能把歌曲的思想感情通过歌唱的形式表达出来呢?这是一首影视歌曲主题歌,那么为什么《同一首歌》栏目会把它作为主题歌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孤独或失意的时候,所以相互的理解、沟通,互相帮助都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这首歌曲就突出了这一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关爱他人。能用真挚、深情的歌声表达他们对人间真情的渴望、呼唤,并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体验、深化歌曲的意境、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军旗上飘扬着我们的歌》、《当兵的人在哪里》感受体验音乐内容、音乐情绪,认识音乐在影片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完成活动“影片情景小剧场”,领略电影《惊涛骇浪》中剧情音乐及配乐的艺术价值,感受广大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不怕牺牲、勇斗洪魔的伟大壮举,积极参与音乐表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激发学生对人间真情的追求,关爱他人。
2、认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难点
1、学唱歌曲《同一首歌》中四分音符时值的保持。
2、活动中音乐表演的情感表现。
1. 什么叫影视音乐?
2. 我们所听到的音乐都是出现在电影的什么位置?
3. 影视音乐的作用是什么?
4. 设计一段情景剧:
剧情人物安排:解放军一名、群众老人两名、儿童两名,表现解放军解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的不怕牺牲、勇斗洪魔的英勇形象。
学生分组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你对歌词“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个角落”,“同样的感受给了我们同样的渴望”中的“角落”、“渴望”是如何理解的?
运用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歌声中真切的思想感情,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同一首歌》
学习歌词让学生对歌曲加深理解。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快的感受与体验,创设情境以不同的力度对比恰当的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电影的配乐与故事情节水乳交融,音乐时而气势恢宏,时而细腻委婉,恰到好处的烘托和渲染了气氛,大基本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能主动积极参与,对音乐保持有较好的学习兴趣且较好完成的,大概占全部人数的1/5,第二类:能主动参与,但是不愿表现,怕当众出丑、这类学只是生没有足够的自信去表现,占到全部人数的2/5,第三类:不愿意学习音乐,上音乐课时常常带着其他的课本,基本不参与进来,占全部人数的1/5,第四类:这类同学往往对于什么课也不感兴趣,上课只是玩!据了解各门课程都很差!心态属于那种破罐子破摔的,这部分人虽然不多只有1/10,但也是最难管理的学生。
(2)歌词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3)请为歌曲分段。
跟唱曲调
学生随琴齐唱。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构思一种能比较恰当表现歌曲思想的艺术处理方式。
主歌:领唱或同声唱
副歌:男声齐唱或合唱 深情、叙述 尽情、呼唤
场地、条件允许可以编排队形如:心形、可以手捧蜡烛等等。
依据处理建议,学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
(2)教师在演唱过程中,A段与B段有什么不同的处理?(A段情绪较为平缓,是用叙述的口吻演唱的,B段情绪较为激动,是用呼唤的口吻演唱的。)
(三)歌曲讨论:
教师点评、归纳。
提示:(1)句尾长音,时值要足;
(2)八度、九度大跳时,声音、情绪要有思想准备;
(3)演唱时要真诚投入。
(四)活动: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要欣赏两首影视片段,在欣赏之前呢我先提这样几个问题,希望大家带着问题去欣赏,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近年来所遭受自然灾害时军民共患难的情景,比如四川的“5·12”、玉树、水患泥石流等等,举国上下无不心系灾区,希望他们早日走出伤痛重建家园,此时我们和灾区之间会有一种“情”,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渴望《同一首歌》其实体现的就是这个永恒的主题——人间真情。
(二)歌曲学习:
一、学习歌词,领会词意
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教师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二、学习曲调,了解歌曲结构
1、学唱曲调。(随琴划拍视唱,难点乐句,可用跟唱法。)
提示:(1)每句结尾都是四拍的长度,一定要唱足时值。
(2)尽量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歌唱。
(3)注意#4的音准。
(4)在唱的过程中头脑里要过如下电影镜头
A、全国人民为灾区募捐、献血、手捧蜡烛祈祷的镜头。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课采用聆听为主、情景描述、演唱感受、讨论分析的方法,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比如电子琴,利用其引导学生发出准确的音高,衬托学生的演唱;媒体播放设备:电脑、投影仪、课件等主要让学生在课上能得到听觉、视觉的双重感官刺激,使教学效果更明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B、解放军怀抱在震中失去母亲的婴儿露出微笑时的镜头。
C、救援人员、医生们在彻夜搜救、抢救伤员的镜头。
D、解放军在短暂休息时精疲力尽倒地休息的镜头。
E、在灾区人民对解放军依依惜别的镜头等等。
三、词曲结合及艺术处理
1、教师弹琴。
2、教师有表情的范唱。同时请同学们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A、B前后两段的旋律,在节奏、音区上有什么不同?(A段节奏疏缓,起音在5旋律起伏不大,B段节奏相对紧凑,旋律起音在1,且有几处是八度、九度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