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年10月21日)为加快建设我省卫生计生信息化、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六大体系建设,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卫办发〔2012〕38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建设原则与目标(一)建设原则1.统一标准,资源共享。
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和其他省市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提前做好制度规范的建设,为项目工作提供基础保障,避免各部门标准之间的不一致和不统一问题。
在统一的标准下,实现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能够在其权限范围内获取和使用共享资源,相互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传递和交换。
2.统筹设计,分步实施。
为实现系统数据共享、上下联动、业务协同的建设要求,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其他省市建设经验,本次建设采用全省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即统一设计省、市、区(县)、基层专用网络,统一设计数据标准和规范,统一设计业务模式主体的标准和规范。
在统一规划和设计的前提下,分步分片实施。
3.政府推进,注重实效。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组织协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职能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建设中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尽量减少浪费。
可以允许有条件的市县和机构自行改造或完善现有系统,逐步达到系统的总体和接入要求。
对于尚未建设或仅建设了部分系统的市(州)、县(市、区),则应按统一设计要求建设,减少总体的浪费。
4.突出重点,强化监管。
基于我省卫生计生信息化现有基础,重点强化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加快对我省六大体系的信息化支撑,切实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
5.便民利民,安全运维。
卫生计生信息化应坚持为民服务的宗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计生信息服务。
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卫生计生信息资源的特殊性,根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采用信息安全交换和对数据进行安全控制的策略,满足国家信息安全和保密的相关要求,确保信息安全,严格保护个人隐私。
(二)建设目标按照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我省公共卫生六大体系建设的需要,全面建成实用、高效、安全、覆盖全省的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应用系统和信息平台。
为深化医改、有效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
根据全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以先打基础、突出重点、满足应用、分期分批建设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卫生计生信息平台。
至2013年底,要完成项目建设方案的论证和审批,编制项目技术方案,并通过专家评审论证。
同时,开展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综合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招标工作。
至2014年底,全面完成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省市平台的软硬件的招标工作,基本完成卫生数据中心和卫生专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省、市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框架基本建成。
截至到2015年底,全面完成全省各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规范化全员人口个案、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库的全省覆盖和整合共享,深化全省基层卫生计生机构信息化管理和业务应用,建成比较完善的全省统一的卫生计生信息网络和应用体系。
至2020年,进一步完善的三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扩展服务功能,实现各大业务应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使我省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在国内同行业达到先进水平。
同时,全面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全省“一卡通”。
二、建设模式与内容(一)建设模式吉林省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由1个省级平台和9+3个市州(直管县市)平台构成。
卫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按照以云计算技术为核心,采用全冗余架构设计,具有资源池化、弹性扩展、绿色节能、高并发、高安全、可管理等先进特性。
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采取集中模式,实施省统一管理、统一运维。
(二)建设内容1.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1)建设省市两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
实现省市两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服务居民为中心,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采集、存储和使用为基础,对内支撑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实现互通互联、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使居民享受便捷持续、跨区域跨机构的卫生计生服务,满足居民查询个人健康档案的需求。
支持区域内医疗卫生人员绩效考核、卫生计生服务监管、药物使用监管等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2)建设三大基本数据库。
实现全省人口个案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三大数据库的建设,确保数据库中的信息统一规范,避免多头重复采集。
三大数据库对外实现与公安、人社、民政和教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对内充分利用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信息共享,满足卫生计生服务和管理需求。
三大基本数据库和两级信息平台同步建设,并存储在卫生计生数据中心。
(3)完善卫生应用系统。
要建设约70个卫生业务应用系统。
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疾病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食品安全、卫生计生监督、卫生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加快12320和12356等服务热线建设,推动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医疗服务应用系统建设,推进中西医电子病历应用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在卫生计生行业的应用,满足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和即时结报的业务需求;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应用信息系统,支持基本药物管理和使用,支持药品招标采购、物流配送、结算、监管、使用、保管一体化管理;建设综合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提高卫生计生信息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服务于卫生计生管理和科学决策。
(4)完善计划生育应用系统。
要建设约10个计划生育应用系统。
完善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信息整合与应用,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的快速查询、分析预测和有关证件的异地办理,基本形成计划生育服务以及辅助决策支撑体系,提高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能力;完善计划生育应用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能力,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科学发展。
(5)建立全省统一的卫生计生信息网络。
主要通过租用通信运营商的光纤网络组建覆盖省、市(县、区)和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专网,以租用3G移动网络或互联网VPN网络方式组建覆盖到村卫生室的公用网络,总体达到与互联网安全隔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稳定的信息网络。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统一建设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涵盖居民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监测与服务、规范化诊疗、绩效考核等基本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并预留与卫生应急、科研教学和卫生监管等系统的接口。
通过统一建设,可以全面、准确、及时的监管到各市(州)、县(市、区)和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3.保障体系建设(1)标准体系建设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我省卫生计生信息化标准体系。
同时,根据全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补充和修订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我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实际的技术类和管理类标准和规范。
(2)建设卫生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省卫生计生信息化系统建成后,支撑其主干业务的IT系统位于卫生数据中心(省数据灾备中心),大部分应用需要提供7*24小时的业务服务。
考虑我省卫生计生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整合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以“两地三中心”架构来统筹建设卫生数据中心和灾备中心,即以省数据灾备中心为基础建设生产中心,在距离省数据灾备中心较远的位置建设本地的应用级容灾中心,在异地(1000公里以上)建设数据级容灾中心。
4.居民健康卡建设与应用逐步发行符合国家标准并全省统一的居民健康卡,以此为介质,依托卫生计生信息平台,有效共享人口个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实现居民身份识别、基本健康信息存储、跨区域机构就医和费用结算功能,促进居民个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信息动态更新,方便居民享受连续、高效、优质、便捷的卫生计生服务,方便进行个人健康与疾病检测的管理。
三、保障措施与投资预算(一)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
本项目是一项时间跨度大、涉及面广、系统复杂的大型信息化工程。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在组织上给予保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组织协调,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职能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2.明确职责分工。
为了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卫生厅作为建设主管单位,会同本项目承建商、通讯运营商,组成强有力的联合项目组,共同推动项目的实施。
联合项目组分为卫生计生信息化项目领导组、卫生计生信息化项目管理组、项目技术组和监督组。
3.加大投入力度。
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加大我省卫生计生信息化的资金投入,保证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应用系统建设和系统运行经费。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合作共建模式,在财政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针对部分基础性建设项目,通过谁投入谁收益等多种方式,多渠道进行经费投入、系统开发与项目建设,确保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可持续、良性发展。
(二)投资预算1.建设资金。
吉林省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拟规划了80个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项目,项目总体预算约为17.72亿元。
本着轻重缓急、分批分期建设的原则,2014年拟投资 1.9亿元,2015年拟投资1.07亿元。
2.运维费用。
近期项目建成后每年网络租赁和运维经费约4000万元。
运维和网络租赁费用所需资金拟争取由各级财政和使用节点共同分担的办法,确保信息系统持续健康运行。
3.资金来源。
采取多种渠道解决,一是争取国家支持,经争取,国家卫生计生委拟将我省作为2014年卫生计生信息化试点省份,争取补助资金约为6000-7000万元;二是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三是争取社会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