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商品)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商品)

学生自主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本课知识点






学生对“商品的价值”比较难理解。要多举实例、多结合生活事例来讲解。
•不用的商品具有不用的使用价值,即使同一种商品有多种使用价值,也不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因此,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求,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
•(2)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
•思考:人们购买商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那么,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为什么能够交换成功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商品;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提问
学生回答:
让学生在回答中梳理和复习本课知识点
•五、课堂作业
•1、什么是商品?商品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什么?什么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1、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商品?
2、做选择判断
3、深入了解商品的涵义
4、提升理论
5、思考:人们为什么要到商场购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呢?
思考:不同的商品之间为什么能按一定的比例交换呢?有人认为是它们的使用价值相等,这种说法对吗?
层层深入、学习关于商品的概念,能正确判断日常生活中一般物品与商品的区别。
•四、课堂小结
•这就涉及商品的第二个基本属性,即商品的价值
•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求,就需要进行商品交换。但是,商品交换并不因为人们的需要就一定能够成功。
•例如,用1把斧子去换150千克大米,就不能交换成功,但是,用一把斧子去换15千克大米就交换成功。
•用公式表示:1把斧子=15千克大米
提问
自由回答
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学习有关商品的知识。
•三:新课讲授:
•(一)什么是商品
•食物、衣服、房屋都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练习:请判断下列哪一种是商品?
•第一种:空气
•第二种:由于空气污染,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对污染的空气进行提炼,把提炼出的新鲜空气装入密封的罐子中。
•任何商品都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它们不能自我表现出来,只能通过与之相交换的另一个商品表现出来,即交换价值。
•1把斧子=15千克大米(只能是等号右边的商品是左边商品的交换价值)
1、请同学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商品?
2、提问
3、加深难度
4、总结归纳
5、提问,引出新问题:
加深问题难度,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商品的使用价值
•2、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价值
•(1)概念: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无差别”——即指不管商品的使用价值多么千姿百态,不管生产商品所使用工具,材料以及生产方式,方法多么千差万别,它们有一点完全相同,即都耗费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商品的交换价值
教学重点
商品和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学难点
商品的基本属性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组织课前活动
上台“时事小主播”
开展时政教育、引起学生注意
•二:新课导入:
•我们每天都在和商品打交道,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可以说,商品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使用的所有东西是否都是商品呢?
•(2)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三)商品的基本属性
•因为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例如食物可以充饥,衣物可以遮体、御寒,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书本、文具可以满足我们未知的需要。我们把商品对我们的这种“有用性”,即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
•(1)概念: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
•第三种:把装入罐子的新鲜空气拿到市场出售。
•思考:有一位同学购买的笔记本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同学,请问这个笔记本是不是商品?
•点评:在商店购买的笔记本——买卖关系——商品;把笔记本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赠送关系——不是商品。
•(二)商品必备的条件
•1、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2、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1)实现社会分工
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教案
第一课
课 题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商品
对应章节
第一课第一框
授课班级
中职第三学期的学生
课时
1
授课教师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2015年
教学目标
认知
科学把握商品的含义及作为商品成立的条件;商品的基本属性。
情感态度观念
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
运用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对商品的科学认识,并能加以实际运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