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最新《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隐隐 便溏、 舌淡 痛喜 尿清 嫩
按长
细弱
实证 多见 表现为有余亢 剧痛 便秘、 苔厚 实而
新病 盛、兴奋顽躁、
尿短 腻 有力
形体壮实、声

高气粗。
四、 阴阳
阴阳—辨别疾病类别的纲领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既概括整 个病情,又可分析一个证候, 并且可以概括其他六纲。
辨别阴证阳证的关键在于辨别 寒热。
主证:汗出而粘,呼吸气促, 肌肤热,手足温,烦躁不安, 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 干,脉细数无力
亡阴、 亡阳
2、亡阳证 特点:阳气欲脱
病因病机:阳气衰微迅速亡失
主证:大汗淋漓,汗凉清稀, 呼吸气微,肌肤凉,手足冷, 精神萎顿,口淡不渴,面色灰 白,舌淡苔白润,脉微欲绝
注意
1、亡阴亡阳是 危重证候,除 原发病证加重 之外,均有不 同程度的汗出。
寒热定阴阳 寒—阴 热—阳
四、
阴阳 ︱
阴证
1、阴证
特点:阳气衰微,正气不足
病因病机:①机体的阳气虚衰; ②寒邪凝滞。
主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 畏寒肢冷,气短息低,口不渴 或喜热饮,便溏尿清,舌淡苔 白,脉沉迟微弱
四、
阴阳 ︱
阳证
2、阳证
特点:阳气亢盛,正气不衰
病因病机:①阳气亢奋;②热 邪雍盛。
2、亡阴亡阳可 以相继出现。
五、
八纲 辨证 相互 关系
1、阴阳是概括疾病类别的纲领,又 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可概括其他三 对纲领。
里 虚 寒
表 实



五、
八纲 辨证 相互 关系
2、表里转化——主要取决于邪正斗争 的状况。
实证
2、实证
特点:为邪气过盛反映的症 候——邪正斗争激烈阶段
病因病机:①外邪侵入正气未 伤;②内脏功能失调,代谢障 碍病理产物。
主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 声高息粗,腹痛拒按,大便秘 结或下痢热重,小便短赤,舌 苔厚腻,脉实有力
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病程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多见 久病
表现为不足: 精神萎靡、身 倦乏力、气弱 懒言、消瘦。
主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 倦卧,面色 白,口淡不渴, 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 白而润滑,脉迟或紧
二、
寒热 ︱
热证
2、热证
特点: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
病因病机:①感受热邪;②素体 阳盛阴虚;③七情过激;④饮食 劳倦;⑤房事不节。
主证:恶热喜凉,渴喜冷饮,面 红目赤,烦躁不宁,小便短赤, 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渴否 面 四 小便 大便 舌象 色肢
寒 恶寒 口淡不 苍 不 清长 溏稀 舌淡
证 畏寒 渴或喜 白 温
苔白
热饮

热 发热 口渴喜 红 灼 短赤 秘结 舌红
证 喜凉 冷饮 赤 热
苔黄

脉象 脉迟
脉数
虚实——辨别邪正盛衰的纲领
虚实的概念——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三、 虚实
气虚证 面白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 全身或某一脏腑机能减退 力、自汗、动则诸证加剧,舌淡脉虚弱。 而致。
阴虚证 午后潮热、颧红、盗汗、手足心热、小便 机体阴液亏损所致 短黄、舌红少苔、口干少苔、脉细数
阳虚证 形寒肢冷、面色
机体阳气不足
口淡不渴、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
脉弱
三、
虚实 ︱
《中医护理》辩证-八纲辨证
一、
概 念
辨证是中医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 法。
一般辨证过程: 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根
据四诊收集的资料(病因、症状、 体征)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综合 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 性质、邪正盛衰情况及其内在联 系和各病变间的关系
作出诊断
一、 表里
︱ 表证
1、表证—外感病初起阶段 特点: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病因病机:外邪从皮毛或口鼻而入
发热、恶寒、 苔薄、脉浮
里 ①脏腑功 缓 长 深 重
能失调; ②表不解 内传入里
③外邪直 中
脏腑证候为 主,不恶寒, 苔不薄,脉 不浮
二、 寒热
寒热——辨别疾病性质的 两个纲领,阴阳盛衰的具 体表现(阳盛则热,阴盛 则寒)。
二、 寒热
︱ 寒证
1、寒证 特点:机能活动衰减的证候
病因病机:
①感受寒邪;②久病伤阳; ③素体阳虚阴盛。
主证:精神烦躁,面赤身热, 气壮息高,口渴喜冷饮,便秘 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滑 数洪实
阳证与阴证的鉴别(八纲辨证简表)
症状
表证:恶寒(恶风)发热
热证:恶热喜冷、精神烦躁、面红目赤、
阳证
渴喜冷饮、小便秘结。
舌象
苔薄 舌质红苔
脉象
浮 数
实证:体形壮实、精神亢奋、息高气粗、 舌苔厚腻 烦躁不安、腹痛拒按、二便闭塞。
机能活动
正气:机体抗病能力 对环境的适应力 自身修复力
邪气——破坏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疾病发生的 各种因素。
三、
虚实 ︱
虚证
1、虚证 特点:为机体正气不足的表现
病因病机:①先天禀赋不足; ②后天失养。
主证:由于有气、血、阴、阳 不足之别,现分述如下表。
虚证类型表
类型
主证
病因病机
血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头晕眼花、 血液不足、不能濡养脏腑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衍期 经脉组织器官。 或闭经、舌质淡、脉细无力。
里证:不恶风寒(详脏腑辨证)
舌红苔黄干
实有力 脉数
寒证:恶寒或畏寒、喜暖、肢冷倦卧,面 舌淡苔白润 迟或紧 阴证 色苍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虚证:体形消瘦、精神萎靡、短气懒言、 舌质淡嫩苔 虚无力
自汗盗汗、腹痛喜按、便溏溺清。

亡阴、 亡阳
1、亡阴证
特点:阴液欲竭
病因病机:①邪热炽盛或阴液 被灼;②高热大汗、剧烈呕吐 或失血过多使阴液大量亡失, 又不能及时补充使肝血、肾精、 阴液枯竭形成亡阴之变。
一、 表里

半表 半里

3、半表半里证
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 而在半表半里
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 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 于外
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 苦咽干脉弦
表证与里证的鉴别
病因 起病 病程 病位 病情 证候特点
表 外感六 急 短 浅 轻 淫邪气
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 脉浮
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 强、咽喉肿痛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一、 表里
︱ 里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里证—病在脏腑、气血、骨髓 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病因病机:
①表不解内传入里;②外邪直中; ③脏腑功能紊乱。
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 以脏腑证候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