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城厢镇农技推广站潘彩楼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稻桩(茎杆)上的腋芽萌发成穗收获一季水稻的耕作方式,不需播种、育秧和插秧和犁耙田,具有省种、省工、省肥、省水、省药,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特点。
过去,由于缺乏再生稻专用品种,加上管理粗放,产量极低,很少在南方双季稻地区推广。
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新型品种的选育成功,南方双季稻作区再生稻生产展现出新的发展前景。
一、选用良种
选择茎秆粗壮,叶片挺直,脚叶少,耐肥抗倒、抗虫抗病,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再生力强的大穗型籼粳杂交稻种植,是夺取南方双季稻作区再生稻高产量的前提。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联合选育的新型杂交稻新品种。
属弱感光性籼粳杂交稻组合,其中,甬优6、12号生育期随着播种期提早而延长,随着播种期推迟而缩短;甬优1540生育期随日照长短而变化,短日照环境生育期短,长日照环境生育期长。
故其在南方双季稻作区作早稻再生稻栽培,具有其它感温型品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播期提早生育期延长可充分利用春夏秋季温、光、水资源实现早稻及再生稻超高产,是南方双季稻作区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再生稻超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1、甬优1540:早稻生育期125天,再生稻80-85天,早稻产量潜力1300-15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2、甬优6号:早稻生育期140-145天,再生稻75-80天,早稻产量潜力1500-18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3、甬优12号:早稻生育期140-145天,再生稻75-80天,早稻产量潜力1500-1600斤/亩,再生稻产量潜力800-1000斤/亩。
二、强化头季稻栽培
(一)适期早播嫩秧浅栽
籼粳型杂交稻在本县再生栽培适播期为①甬优1540:3月21日(春分日)。
②甬优6、12号:4月10-20日。
播种期不宜提早或推迟,否则,成熟期过早或过迟,不利于再生稻产量的提高。
播种后8-12天,秧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开始抛秧。
大田耙后沉浆10-12小时再抛栽(沙质土随耙随抛)。
抛秧后8天及时进行查苗移密补缺。
(二)重施基肥全层施放沉浆抛秧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作早稻再生稻栽培,生育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
一般亩施纯N
16-18kg,P
2O
5
8-10kg、K
2
O 15-17kg。
耕前或耙前将100%的农家肥、磷肥,70%的氮肥,30%
钾肥作基肥施用,基肥一般亩施放腐熟农家肥800kg,过磷酸钙50kg(或磷酸二氢铵15kg),尿素20(15)kg,氯化钾10kg。
施后一犁多耙,使肥、泥充分混合,做到土壤全层有肥,大田耙后沉浆10-12小时再抛栽(沙质土随耙随抛)。
立苗后及时追施分蘖肥及除草剂,亩用尿素8kg、氯化钾7-8kg与除草剂混合施放;主茎倒数叶龄3.5叶抽生时施用穗肥(约在
甬优6、12号播种后第70天,甬优1540播种后第56天),亩用量:尿素2-3kg、氯化钾8-12kg。
在倒2叶抽生期(约在甬优6、12号播种后第80天、甬优1540早稻播种后第73天。
)施保花肥,亩施用尿素2-3千克。
氮基蘖穗肥比例为基肥:分蘖肥:穗肥=7:2:1。
(三)多本扦插,合理稀植
1、甬优1540:亩用种量1.5-2.0kg,秧盘数量40张(434孔),亩抛栽14000穴左右;
2、甬优6、12:亩用种量1.0千克,秧盘数量35张,亩抛栽12000穴。
(四)实行无水层湿润灌溉
水稻是耐水作物,不是水生植物,长期处于淹水状态,根系发育不良,严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输送。
因此再生栽培,必须采用以湿润为主的灌溉方法。
(五)加强中后期病虫综合防治:分蘖盛期喷洒1次,中后期喷洒2-3次甲维盐+吡蚜酮+笨醚甲丙环唑统防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
(六)适早足量施好促芽肥:再生稻促芽肥的施用时间,以头季稻齐穗后5-10天施用最佳,每亩施用尿素15-20公斤。
(七)低桩完熟收割:头季稻以10成黄熟收获为宜。
收获时要防止损伤稻桩。
收后不让畜禽下田。
留桩高度15-2O厘米。
三、改进和加强再生稻的管理
1、适时喷施“九二0”:头季稻收获当天和再生稻始穗期喷施“九二0”,可显著提高再生稻产量。
每亩用"九二O"1-1.5克,加磷酸二氢钾0.1公斤,对水50公斤分别喷施一次。
2、及时追施发苗肥:头季稻收割以后,及时清除杂草,扶正稻桩,每亩施尿素7~10公斤,氯化钾10千克。
3、合理灌溉:头季稻在晴天收获时应灌深水护芽,收获后IO天内,是再生蘖生长时期,应保持田间湿润。
收割以后的35~4O天,再生稻进人抽穗扬花期,田面保持浅水。
灌浆期,田面保持干干湿湿,以利养根保叶、籽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
4、及时防治病虫害:再生稻齐苗以后,要注意及时防治三化螟、稻飞虱等害虫和稻纹枯病、稻穗颈瘟、鼠雀为害。
2015.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