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原理复习题..

电路原理复习题..

电路原理复习题一. 填空1.KCL体现了电路中守恒的法则。

2.电路中,某元件短路,则它两端电压必为。

3.若电路的支路数为b,节点数为n,其网孔数为。

4.网孔分析法只适用于电路。

5.某电容器外壳上标有456三个数字,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

6.若电感L的电压u与电流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u ,i的瞬时VCR 表达式为。

7.正弦电压u(t) =100cos(10t - 45°)V,则它对应的相量U的极坐标式为。

8.正弦电流的有效值10A,初相30°,周期20ms,写出用cos表示此电流的瞬时式为。

9.正弦稳态电路中,电流超前电压-90°的元件是。

10.正弦稳态电路中,电容的电压有效值为10V,电流有效值为2A,电容吸收的平均功率是。

11、若RC串联电路对二次谐波的阻抗为,则对基波的阻抗为。

12、电路如图1所示,各点的电位在图上已标出,则电压。

图1 图213、如图2所示的电路,受控电压源发出的功率是。

14、电容元件当参考方向时(填关联或非关联),公式成立。

二、选择题1、已知两个正弦量分别为,,则和的相位差为。

A.超前B. 滞后C. 超前D. 滞后2、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已知,,,可以求得电流I= 。

A. 0.5AB. -0.5AC. 1.5AD. -1.5A图3 图43、RLC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有效值U,电流有效值I,阻抗Z,则平均功率可以表示为。

A. B. C. D.4、如图4所示的RL电路中,并联上电容C后,电流表A的读数将会。

A.变大B.变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5、对称三相电路的平均功率计算公式为。

A. B. C. D.三、作图题1、如图5所示的串联电路原已稳定,电容初始电压为。

在时将开关S闭合,画出时的运算电路图。

图52、将图6所示的电路化简为最简的电压源形式。

(要有适当的化简过程)图6四、简单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如图7所示的互感电路,已知,,求互感系数M 。

图72、如图8所示电路,用节点电压法列出节点1和2的方程。

(只列方程,不求解)图83、某二端网络端口处的电压和电流的表达式分别为,,则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和电路所消耗的平均功率。

4、已知某二端口网络的Y参数矩阵为,求该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并回答该网络是否有受控源。

5, 图9所示电路中,电阻R L 为何值时获得最大功率,并求此最大功率。

解:根据戴维南定理,原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9a 所示。

当Ω2L =R 时,电阻R L 可获得最大功率图9aL2V 图9L最大功率)(313422maxW P =⨯=6、 图10所示电路,用节点电压法求电压U 0。

V 501=n U0401401501801801n3n2n1=-⎪⎭⎫ ⎝⎛+++-U U U 75.0401200180014018001n3n2n1=⎪⎭⎫ ⎝⎛+++--U U U 解得:V 2.53;V 34n3n2==U U=-=130n n U U U 3.2V7、 图11所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已知()︒+=301000cos 25t u S V ,电流表的读数为1A ,电压表的读数为40V 。

求元件参数R 、L 和C 。

解;原电路的相量模型图如图11-a 所示。

设:︒=30/5SU V ,因为电路处于谐振状态,因此入端阻抗为R ,且 Ω)(515===I U R S )H (04.0100040L ===I U L ωF)(2512μω==LC图11-aj ωL-+V 50图10 -+50图118、 图12所示电路中,电源端电压U =100V ,频率ω=1000 rad/s 。

电路总有功功率为1800W ,功率因数为0.6(感性)。

(1)电源发出的复功率;(2)如使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感性),需要并联多大的电容?解:(1)︒==13.536.0arccos ϕ(Var)240013.53tg 1800=︒⨯==ϕPtg Q(VA)24001800j j Q P S +=+=(2)并联电容后,将原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到0.9,电路仍保持感性,则︒==ϕ'-84.259.0cos 1()8.15210001007.871240022=⨯-='-=ωϕϕU tg tg P C μF9、 已知图13所示对称三相电路,电源线电压有效值为380 V ,负载阻抗100j 3100+=Z Ω。

试求两个功率表的读数及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功率。

解:A 相等效电路如图13a 所示,设︒=0/220ANU V (A)30/3.33/AN A ︒-==Z U I ,(A)90/3.3120/AC ︒=︒=I I (V)30/38030/3AA B ︒=︒=U U ,(V)90/380120/A B CB ︒=︒--=U U 两个功率表读数分别为:(W)62760cos 3.3380)3030cos(1=︒⨯⨯=︒+︒=A AB I U P (W)12540cos 3.3380)9090cos(I CB 2=︒⨯⨯=︒-︒=C U P三相负载的总功率:(W)1881125462721=+=+=P P PZA图13图12A图13a五、计算题1,图14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建立稳定状态,试用三要素法求开关闭合后的全响应u C (t )。

解:(1)求初始值V 1010120)0(=-⨯=-C u ,V 10)0()0(=-=+C C u u(2)求时间常数s 1.01010103=⨯⨯==-RC τ(3)求稳态值V 51020120101010)(C -=-⨯⨯++=∞u(4)按三要素法求出全响应[]()V 155)()0()()(10t tC C C C e eu u u t u --+-=∞-++∞=τ,t >02、如图15所示电路,用戴维南定理求出获得最大的功率时的值和该最大功率。

图153、三相负载的平均功率为2.4 kW 、功率因数为0.6的对称三相电感性负载与线电压为380 V 的供电系统相联,如图16所示。

如果负载为星形联接,求每相阻抗Z Y 和各相电压的有效值。

图14u C 10k Ω10k Ω20k Ω10μF10V +-+- 1mAS(t = 0)图164、如图17所示电路,开关K 原来处于闭合状态时间已久,在t=0时将开关断开,求断开开关后的i L (t)、u L (t)。

图175、如图18所示的RL 串联电路。

已知:, ,,功率因数,要使功率因数提高到(仍为感性), 则需并联多大的电容C ,并联前后电路的总电流的有效值各为多大?图186,求图19所示电路的I 1、I 2、U ,并求出各电源发出的功率。

图,19V解:0122241=-=I A 201080122-=--=I A6024123=+⨯=U V12A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7206012121=⨯==U P W24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02412==I P W 80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160020808023=⨯=-=I P W7,图20所示稳态电路,()V 301000cos 2206)(︒++=t t u ,L 、C 元件参数L = 0.01H ,C = 100μF 。

不试求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的读数。

解:(1)直流分量单独作用时,60=U V ,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等效电路如图13-2a 所示,则2.0102000=+=U I A ,2100L0==I U V(2)基波分量单独作用时,︒=30/201U V ,等效电路如图5-2所示。

因为:10001=LCrad/s ,则LC 串联支路发生串联谐振,LC 串联部分相当于短路。

︒==30/120/11U I A ,︒=⋅=120/1010j 1L1I U V图20图20-1图20-21L(3)功率表的读数:2.211202.06cos 11100=⨯+⨯=+=ϕI U I U P W电流表的读数:02.1104.02120≈+=+=I I I A 电压表的读数:2.1010042L12L0L ≈+=+=U U U V 。

8,在图21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开始作用前电路中无储能。

用运算法求:t > 0时的i (t )。

解:(1)运算电路图如图6-1所示,(2)采用回路电流法,各回路电流参考方向如图9-1所示⎪⎪⎪⎪⎭⎪⎪⎪⎪⎬⎫=⎪⎭⎫ ⎝⎛+++---=-⎪⎭⎫ ⎝⎛++-=020104020106020202020153213211l l l l l l l I s s I s sI s I s I s I sIss s s s s I s I l 65246312)()(2322++++==s60ε(t )V图21(3)部分分式展开3265246312)(232++++=++++=s C s B s A ss s s s s I =3192274+-++s s s [其中:4)(0===s s sI A ,()27)(22=+=-=s s I s B ,()19)(33-=+=-=s s I s C ] (4)拉氏反变换,得到响应的时域形式()()A 1927432t e e i t t ε---+=参考答案 一、填空1. 电荷2. 03. b –(n-1)4. 平面6. diu Ldt=45°V 8. ( 100πt + 30°)A 9. 电感 10. 0 11、12、-2V 13、49W14、关联 二、选择1、 D2、B3、D4、D5、B 三、画图题 1、由于,故运算模型为(说明:直接画图也可得分)2、四、简单计算题1、,,所以2、3、4、将Y参数代入导纳方程得整理可得不含有受控源五、计算题2、当时,负载可获最大功率。

3、由可得由可得所以4、因为所以,所以5、得得未并电容时,由得并电容时,由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