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方法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目标
4研究的展开思路和框架
5论文结构
6相关概念研究综述
1 课程设计的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即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那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的问题.课程设计的实质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中的各种要素,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 <1> 教育理论基础张军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7方法与过程
1两种基本的课程设计模式
(1)以目标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该模式将课程设计的目标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既实现,评价而形成课程.这是发端于20世纪初的基于实证的科学化运动产物,它是课程设计的传统,经典模式,其代表人物首推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课程的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把课程设计的基本课题概括如下四个方面:1 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的;2 如何选这有助于实现目标的教育经验;3如何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如何评价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现代课程设计论中的许多学派及其相应的俄课程设计模式,尽管也有一些处理方式上的不同,但却离不开由以上方面所归纳出的目标,内容,组织,评价这四个基本问题.
(2)以过程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
这一模式通过对知识和教育活动的内在价值的确认,鼓励学生探索具有教育价值的知识邻域,进行自由,自主地活动.这一模式特别强调过程本身的教育价值,主张教育过程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并关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作用.这一课程设计模式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滕豪斯(stenhouse).在1957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一书中,斯滕豪斯通过对''泰勒原理'的剖析与批判,建立起自己的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其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开发的任务是选择活动内容,建立关于学科的过程,概念与标准等知识形式的课程,并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principie of procedure).这一原则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施进行反思,以更好地创造,而要有效地实施'过程原则',就应该能鉴别什么是有价值的活动。

《2》张维忠主编《数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 数学课程设计的方法
1 行为主义方法
这一方法以行为主义心理理论为依据,用;刺激---反应‘模式来描述学习过程,认为学习过程的成果可以物化为克观察的行为变化,因此,学习目标决定对行为变化的要求,而种种行为变化有时可以检验的。

因此,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否,首目标的控制,而复杂目标则通过简单目标的叠加来实现。

可见,行为主义模式十分重视通过行为目标的分类来把握学习目标。

人的学习分类,有简到繁,由低到高排成一个层次:1信号学习2 刺激—反应学习3
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5识别学习6概念学习7法则学习8解决问题《3》加涅(gagne 1916——2002)(学习的条件)第2版
行为主义方法有利于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有利于简单运算,技能的培养,但是忽视拉学习过程是复杂的思维活动,也是人们相互交流的过程,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是什么不利的,忽视拉教师的主导作用,丢啦数学学习的精髓,但是这种方法目前仍然在数学教育邻域有很大影响,例如一些老师强调整理解题类型,总结解题规律和步骤,搞题海战术,抢挑重复操练,等等,他们似乎从古代的熟能生巧中找到规例,我认为数学教育中学要一定的基本训练,但是更要强调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和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思维能力形成中的作用。

2 新数学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公理化方法来处理和研究数学。

对数学课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与处理上。

与行为主义方法相比,新数学方法主要借助内容的更新来改革数学课程。

如纲要明确规定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注意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需求,
中学数学应当引进整套数学科学
中学数学必须为就业、升学和作公民给学生作好准备,要达到这些目标,课程性质包括充分反映数学科学威力的广泛的课题:
代数,包括一般算法和各类函数(多项式函数,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几何,包括变换几何、向量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

数据分析,包括不确定性的度量、概率和抽样分布、以及推理论证。

离散数学,包括组合论、图论、递推关系、递归——都要强调算法思想。

最优化,包括数学建模,“如果……会怎样”(What if)分析、系统思想和网络流程图(Network flows)。

强调计算机条件下的一般算法会使代数和三角更有趣。

尽管几何作为一个科目有使人厌烦的坏名声,但是由于它的与物理世界的联系,它总是一门有很大兴趣的科目。

数据分析与离散数学和最优化一样能够很容易同有趣的、有意义的应用联系。

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是阐明这门科目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例如,分形几何(Fractal geometry)高中学生是十分能够接受的并且包含代数、几何和离散数学的一些方面。

还提供了计算机的诱人使用。

数据分析直接导致代数和几何方法,而代数和几何本身又结合成解析几何。

这些把一个课题和其他课题联系起来的纽带常常和这些课题本身一样重要。

第九,学生应当领悟,在数学中推理得真理的标准
学会理解和建立逻辑的、首尾一贯的数学谁是学校数学的主要目的,然而,欧几里得几何不是教学生推理的唯一载体,代数和离散数学都为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甚至流程图和电子数据表也能用来说明数学论证的逻辑性质。

比熟练形式证明更加重要的是从各种基本例子中理解数学真理是逻辑的不单纯是经验的。

少年儿童能够从算术的基本经验中发展逻辑意识。

一旦理解了符号,许多基本思想就可以证明,常常可以用各种方法来证明。

代数结果的几何证明(例如,毕达哥拉斯公式用重组正方形的方法展示)常常特别使学生信服。

第十,所有学生在校期间每年都应当学习数学
数学应当在所有学生而不仅是升学的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核心的中学数学对所有学生基本上应当是一样的,尽管表述的深度上可以不同。

核心以外的扩充自然是不同的,要估计到学生的不同志向和可能的进一步教育。

学生能够学会去应用数学。

他们的确常常能够在与数学有联系的学科(如自然科学、地理、商业)中学到新的数学。

数学和语文一样是一门应当“跨课程”来教的科目。

3结构主义方法
这种方法把心理学上获得数学结构和过程作为课程的基础,认知结构是已获得的概念与思维能力的组合,简单的结构由少量的概念组成,加上新概念就进一步发展,到最高阶段,认知结构就对应于科学结构,其中包含拉所有概念与过程的实质,这些结构虽然复杂,但可以在较低的认识水平中传递,从而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

这种螺旋式课程,在认识的较低阶段数学对象是学生凭借其环境经验发现的,随后,分析的思维一步步地发展,并以公理方法来解释和分析结构。

同时保证同一对象循环地在更高的认识水平下重新得到处理,结构主义方法提倡发现法的学习,强调通过探索去发现,获得知识的结构。

这种方法把学习分为六个阶段1自由活动2游戏3探究共性4复现5符号语言6公里化。

重视学科结构及其规律,又重视学生的认识结构及其规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令人信服地说明人们认识的发展过程,这种方法对我国数学教学研究及课程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中学对于立体几何的螺旋式安排
初一:空间图形,二个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的关系,两条平面的位置关系,面动成体,平面图形的平移,平面图形的旋转,线动成面,母线,立体图形的截面,投影图与展开图。

初三:勾股定理,长方体对角线长,圆锥表面积与体积,球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二: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向量的分解,向量的内积,用坐标表示向量的内积,空间中的平面向量,球面方程。

4形成式的方法
这一课程设计方法基于如下2点假设:第一,任何学校教育的目标都应赋予学生良好的基本认知能力和情感,动机,态度;第二,这些因素可以用个人品质来刻画,这些品质包括创造能力,智力,行为动机等因素。

所以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寻找并适当调配内容与方法,使之能很好地开发这些因素,促进其发展。

形成式的方法重视对个体学习中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没有定式,具有开放性,这种方法是从结构主义方法的基础上分离出来的,与结构主义相比,相同之处是重视学生认识结构和学科的和谐与统一。

然而。

形成式方法论更加重视帮助学生形成合力的数学能力结构,通过课程,教法,和实验的设计,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主要基于低年级学生。

5 整体化方法
这一方法与形成方法有相同的认识理论基础,只是它超出啦方法的范围,也考虑内容的问题,注意以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

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标。

根据问题的提出,将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而数学的主要作用是数学化,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从而把现实情境与数学体系联系起来,此时,数学概念的实际内容成为教学过程的主题。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主题之下所包含的多样化的教学。

8主要结论
9系统演示
10问题讨论
11致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