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希腊神话中人天合一思想
文化的发展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不同特色的文化,我们认同的多元文化,以此推论,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之间,就必然具有其差异性了。
我们认为中西文化的差异是明显的,仅仅就拿老庄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希腊神话中的人天合一思想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异质性在文学中的体现,它们在根本质态上存在相异性。
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对于天和人的关系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各有特色,表现出鲜明的异质性来。
如中西方在中国和希腊传统的神话中,都认为天地生于混沌,所谓混沌,就是幽暗无边的虚空,那么混沌中如何出现天地的呢?在希腊神话中说,悠悠哉哉,历经万世的浑浊,逐渐有了神体,名叫俄卡斯。
俄卡斯自性繁殖,生下昏和夜,而昏和夜的结合则生下了光与昼。
后来光明与黑暗中又出现一个神,叫艾洛斯,即爱神。
艾洛斯创造了盖亚,盖亚就是大地女神,她又生了天神,这样天地就形成了。
而在中国,老子认为,宇宙有一个客观自在永恒不变的先于天地万物的“道”。
这个“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可以为天地母。
”这是老子创造性的贡献——宇宙大道本体论的建立:客观地如是地指出存在一个先天地生的万物的母亲——道。
这个“道”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但有子子孙孙,她是自然而然的,是天然的。
可以理解为由自然客观永恒的“道”,即是道处于混沌无序的原始状态,然后运动变化到了某个度而产生了一,即道生一;然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由于道的不可述性,老子用无来表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同时,道不仅是世界的本原,又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到了魏晋,道家哲学主要表现为“玄学”。
郭象认为,社会、人生的现实已存有一个和谐、自然的秩序,物无妄然,皆天地之会,使人从本质上获得满足感。
此处的道,是处于虚无状态,看来无声无色无形,却是似无而实存,不是一无所有的绝对真空。
不是什么从天上掉下来的绝对精神,它只能是作为宇宙万物之本体的始源的客观存在,用老子的话讲,就是“万物之宗”,是万物恃之以生的原初物质。
万物同源于“道”的这一原初物质。
这一宇宙生化公式还可简化为“道生万物”。
万物源之于“道”,生之于“道”。
在对待人神的关系上,老庄认为天有绝对的权威,天是地的主人,实质是天主地仆的结构关系,老庄认为天地人应该和谐相处,必须公道,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老庄的“天人合一”在于自然。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紧密联系。
如庄子说“物无非彼,物无是非”。
其中庄子所说的意思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所以他能感受到“鱼之乐”,他的《逍遥游》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高境界。
老庄的天人合一,是把自然和人伦看作是天意之显示,并把通过自身的修养达到的主题心理与宇宙本体的应合看作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
而在希腊人的眼里,天并不是至高无上的,他们都带有强烈的人性色彩,是被人格化的神。
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的,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也会参与人的活动。
希腊神话中的神祗,和人一样,有情欲、有善恶,有计谋,互有血缘关系,都是人格化了的形象;而英雄传说中的英雄,都是神和人的后代,都是半人半神的英雄,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结合体。
他们都具有超越常人的毅力和才能,而且都是在某一个神的支持下完成了他的宏图大业。
如俄狄浦斯、奥德修斯等。
希腊神话中的神个性鲜明,希腊神话的美丽就在于神依然有命运,依然会被情所困,也会像人一样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坏事。
如冥王哈德斯常常驾着黑马车巡行冥国。
一次巡行中,他邂逅了女农神的女儿,一下子被这位少女的美貌吸引了。
他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便把她抢到冥国,让她做了冥王之后。
古希腊众神生活的世界就像人类的一个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有负责各个部门工作的神,像农神德墨忒尔,海神波塞冬,火神赫
斯提亚,战神阿瑞斯等等,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神也有法庭,重大的事情不是某一位神说了算。
与人类一样,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也会为亲情、爱情而复仇,也会为荣誉而战。
如宙斯的儿子卡斯托耳被烦人伊达斯在搏斗中杀死了,宙斯立即用愤怒的雷电把它化为了灰烬。
最典型的为情复仇的例子当属特洛伊战争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因为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爱上了斯巴达国王的妻子海伦,从而引发的特洛伊战争。
这些复仇行为无论是复仇的缘由还是手段都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唯一不同的是人类缺少神的神力。
而且,在希腊神话中,巨人、仙女、风神、水怪、水妖等等都是各种自然力量的拟人化,同这些自然威力相比,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通过与自然的斗争的冒险经历,说明了人可以靠勇敢和智慧,最终战胜它们。
各种神有着和人一样的私心、狭隘、偏执,而人在某一时刻也闪耀出神性的光芒。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神是不死的“凡人”。
荷马时代的英雄就是神话中的神被理想化后的人的自我形象。
是把无耻丑行的一切都加在神灵身上:偷盗、奸淫、彼此欺诈。
”由此得出,神人是同形同性的。
体现了希腊神话中的神是人性化的神,充分表现了人天合一的思想。
这与老庄的天人合一是不同的。
东西方对天人关系的认识的差异,无疑体现了两种文明的差异,我们之所以对这两种不同的文明进行比较,其实是在跨文明的视野中,研究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异质性,在比照中,有利于更好地反观自身,认识自身,既可以从不同的文化视野出发给对方以新的解读和阐释,又能在彼此的关照中相互吸收,取长补短,在他者文化的激励下得到新的发展,从而促进新文学观念的构建和文学新质的形成。
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