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规划方案目录1. 综述 (4)1.1. 焦家金矿概况 (4)1.2. 焦家金矿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现状 (4)1.3. 新型矿井管理需求 (5)1.4. 焦家金矿信息化建设需要做的重点工作 (6)2. 焦家金矿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及实现内容 (8)2.1. 建设目标 (8)2.2. 总体架构 (8)2.3. 实现内容 (12)3. 安全生产集控平台——一体化监控系统 (20)3.1. 概述 (20)3.2. 系统架构 (21)3.3. 系统特点 (23)3.4. 系统构成 (26)3.5. 平台与应用安全 (27)3.6. 一体化监控系统的功能组成 (28)附1:TCP/IP通信中间件XCOM (60)附2:OPC通信中间件MultiLink (62)4. 安全生产管控信息系统 (64)4.1. 管理理念 (64)4.2. 管理目标 (65)4.3. 管理体系 (65)4.4. 管理模式 (66)4.5. 系统主要功能 (67)4.6. 技术条件 (71)5. 矿井地测地理信息系统 (73)6. 矿井生产调度中心和信息中心机房设计构思 (76)6.1. 调度中心机房构成主要分以下功能部分 (76)6.2. 信息中心机房构成主要分以下功能部分 (76)6.3. 调度中心机房主要功能区域设置说明 (76)7. 工业电视监控系统 (84)7.1. 系统功能 (84)7.2. 系统组成 (85)7.3. 模拟与数字视频的比较 (85)8. 网络系统 (89)8.1. 技术选择 (89)8.2. 网络产品的选型 (90)8.3. 信息管理网络 (91)8.4. 综合自动化控制网 (95)9. 实施规划 (100)9.1. 实施步骤 (100)9.2. 项目实施关键风险控制 (103)9.3. 项目管理体系 (104)10. 工程概算 (106)11. 附:公司简介 (107)本建议书基于宝信信息化、自动化建设经验和焦家金矿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结合采掘业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化的建设内容和难点,对焦家金矿矿井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实现内容、实施策略等方面给出了初步规划思路及方案,供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焦家金矿的各级领导参考。
在拟制此次方案中,本着真诚合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多次分析修订。
由于目前对焦家金矿的调研了解尚比较有限,因此,此规划建议方案中若有偏差不足之处,还望通过双方合作进一步深入沟通和交流,在后续的项目具体方案设计中加以补充完善。
宝信软件真诚地希望有机会借助自身的信息化经验积累和综合实力,在此次焦家金矿的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中做出贡献,并以此为契机与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结成长期的信息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信息化专业服务为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迅速发展提供支撑。
感谢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焦家金矿对宝信软件的信任!1.综述1.1. 焦家金矿概况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焦家金矿座落于渤海之滨、莱州湾畔的莱州市金城镇境内,矿山始建于1975年,1980年建成投产,隶属于冶金工业部,1988年下放到山东省黄金工业管理局,1996年归属山东黄金集团,2004年被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
自建矿以来,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生产规模已由建矿初期的日处理量500吨提高到1576吨,年产黄金5.5万两。
随着山东黄金集团发展战略的实施, 2006年年底焦家金矿与望儿山金矿及仓上金矿、寺庄矿区实现了全方位的整合,整合后日处理能力由2350吨提高到目前3050吨,2007年预计生产黄金 10.5万两。
焦家金矿现有职工 290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50人,中高级技术人员占38%。
全矿拥有固定资产5.8 亿元,下设9个职能部门、1个分矿、3大生产车间和3个非金单位,是集采、选、冶、非金产业于一体的以金为主、多业发展的现代化黄金矿山,完全具备采、选工艺的设计、科研、开发、技术服务和管理咨询能力,完成并获得省部级奖励的科研项目20余项。
1.2. 焦家金矿自动化和信息化的现状焦家金矿矿区办公局域网已经形成并投入使用,但设备控制网尚未建设(包括井下和地面)。
并入焦家金矿的望儿山矿、寺庄矿、西矿的办公网络还没有接入到焦家金矿。
目前调度中心和计算机机房已形成,但设备和环境基础一般。
调度中心监视以视频图象为主,以16台监视器和一个投影幕形成电视墙,图象效果一般;操作台监视主要以主提和副提监视画面为主,现场控制系统以单机WEB方式将监视画面送到调度中心。
目前焦家金矿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已有信息化系统使用的是两台IBM服务器,机房环境比较简陋,不正规。
目前能够将控制监视画面送到调度中心的就是主提系统和副提系统,是通过办公局域网接入的,所以系统经常遭受病毒之苦。
从综合自动化的角度来说,目前焦家金矿只有地面变电所和主、副提具有接入综合监控系统的条件;井下变电所、水泵房等目前还不具备接入的条件,只有等井下所有系统完成整体改造后,实现单系统自动化以后,才能实现全矿井的综合自动化。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目前使用了13个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生产计划编制系统、综合统计系统、调度信息管理系统、地测管理系统、档案综合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充填系统、选矿系统、能源系统、化验日报系统、物资系统、用友财务系统),除了集团统一规划的财务和物流系统,其余都是自己开发的,从九六年就开始逐步的进行开发,信息覆盖面比较广,但由于没有总体规划,这些系统没有形成矿级统一的信息平台,系统之间基本没有什么信息的关系,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独立的系统,就是常说的“信息孤岛”现象。
由于多年的使用,报表已经做的比较全面,基本上可以满足他们目前对报表方面的需求,但是汇总方面有缺陷,因为这些系统都是针对焦家金矿开发的,而现在焦家金矿把3个分矿都并了进来,而这3个分矿基础网络都没有建成,还有本身系统也没有汇总多个矿区数据的功能,造成各个部门统计汇总方面的工作量很大。
从焦家金矿人员掌握计算机系统水平来说,已经具备的初步的水平;焦家金矿的相关领导很重视计算机普及和培训工作。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公司对焦家金矿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对焦家金矿数字化矿山的建设非常重视,并将焦家金矿指定为数字化矿山的试点单位。
1.3. 新型矿井管理需求➢管控一体化是实现矿井安全生产、高产、高效的必备手段现代化矿井生产围绕安全、高产、高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管理需求,即在现场生产方式采用自动化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井下现场少人化与管理的实时化紧密结合,井下监控信息的实时传送与管理层对现场管理的快速判断响应结合,从而实现管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能对各类异常信息和日常的计划执行情况实时反馈,做到及时调整与快速响应跟踪处理。
➢矿井安全生产需要紧密的联动管理矿井生产是工程化模式,工程种类多,地点分散,井下地质条件多变、涉及专业环节多,因此,如何使各专业环节紧密联动控制,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
联动管理的重要基础是工程相关信息实时全面收集,配套工程之间信息合理共享,配套业务处理流程触发衔接。
因此,集成的管控一体化信息平台是联动管理的支撑。
➢安全形势严峻,矿井现场管理要求更加实时化、体系化矿井生产的地下特殊性造成安全隐患很多,如何对现场隐患进行全面及时的管理,信息的全面收集和及时分析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安全信息涵盖面广,数量多,现场自动化和监测水平的提高使得数据的收集更加实时全面,但高效信息管理流程的密切配套才是及时闭环跟踪处理安全隐患的监督保障。
➢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安全效益不断优化精细化管理是矿井安全和效益的保障持续,而精细化管理需要全面的数据量化管理手段的支撑,否则很难高效。
1.4. 焦家金矿信息化建设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基于以上对新型矿井管理需求和焦家金矿信息化现状的分析,焦家金矿此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诉求是“信息整合、基础提升”。
对矿级安全生产信息进行整合,形成系统化的管控信息平台,为各级领导提供信息及时共享的平台,同时对信息化基础支撑条件进一步提升,从而总体上提升矿信息化应用水平。
通过综合自动化系统与矿井安全生产管控信息系统有机结合,提升矿井安全生产的综合管控能力,加强焦家金矿内部协作与通信,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借助信息化手段使焦家金矿的生产运营管理实质性的跨上一个新台阶。
结合焦家金矿的信息化现状,焦家金矿实现全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下一步需要做的重点工作内容涉及以下方面:1)建设井下工业环网,完善井上管理信息网以及机房装备,实现生产现场的网络和矿管理信息网的连接。
2)扩建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搭建安全生产集控平台,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监控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矿调度指挥一体化管理,构建生产调度指挥的应急联动平台,实现远程监测井下环境参数,实现远程控制井上、下机电设备,将具备条件的自动化系统逐步接入。
3)系统化整合矿各类管理信息,梳理规划矿级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组成,搭建矿级安全生产管控信息系统,形成矿级安全生产信息集成化管理平台,消除专项信息壁垒,增强信息的全面性、系统性、关联性,支撑全矿“一盘棋”的调控管理。
同时实现与现场监测监控信息的集成,使管理过程与现场状态紧密结合。
4)对井上、井下的生产、控制、监控等生产设备进行自动化改造(除地面变电所、主提、副提之外),逐步实现远程接入集控平台。
通过以上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使焦家金矿具备现代化金矿的支撑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步深化应用,伴随着管理应用的不断深入逐步扩展提升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撑手段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
2.焦家金矿矿井综合信息化建设目标、总体架构及实现内容2.1. 建设目标焦家金矿定位于建设现代化矿井,综合信息化是必备的支撑手段,综合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1)实现无人化、少人化的矿井自动化生产能力。
通过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在各种基础设备自动化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各单项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以实现不同生产子系统的集中远程控制和信息共享,为实现井下生产的综合控制和优化整体生产能力提供手段。
(2)实现管理实时化与生产自动化的结合。
形成生产组织管理和生产作业监测控制结合的管控信息化平台,实现管理信息与监控信息的集成共享,强化面向生产运行实时信息的管理决策及时性、科学性,为矿安全生产提供高效、实时的管理手段支撑。
(3)实现网络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信息化系统,各级别和各专业的管理者可以实时远程了解生产现场的各类自动监测监控信息,为各专业管理的工作主动性、精细化提供信息支撑,促进各专业对现场异常情况信息分析处理的快速响应。
为各部门的协同工作搭建平台,支撑业务信息在各管理部门之间的高效流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