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
谈对基督教与欧洲科学关系的认识
提起基督教,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与伽利略、布鲁诺、开普勒等人联系起来。
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判处终身囚禁,布鲁诺被活活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开普勒受尽天主教种种迫害而惨死在索取薪金的旅途中……因此,长期以来,关于基督教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两者本质上相互排斥,一直处于不断的冲突之中,基于这种思想所进行的广泛研究也就得出了基督教阻碍科学发展的结论。
然而我们只要对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的大科学家们稍加关注,不难发现这些大科学家们在走出实验室后,也能够走进教堂、虔诚敬拜上帝。
这种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对欧洲的基督教与科学的关系重新加以思考,基督教与科学是否只有相冲突的一面,人们是否忽视了它们存在的共同点。
怀着黑格尔的“存在即合理”的理念和自然辩证法中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的理论,在对欧洲的科学发展史稍微加以研读,撇开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对科学工作者的迫害问题后,我认为:无论基督教还是科学,都对自然与生命怀有很大的兴趣。
一部科学发展史,不仅记录了科学对基督教部分理论的不断否定,也记录了科学与基督教的密切联系。
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冲突,还是表现为促进,则要决定于基督教在该历史时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科学的评价,以及科学在整个文化中的地位及受到的评价。
即基督教和科学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视角去研究问题,两者都只是研究问题的方法。
科学属于经验事实的领域,基督教属于信仰精神的领域;前者涉及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实,后者涉及的是个体生存的价值态度;前者属于可说者,提供事实判断,为工具理性;后者属不可说的神秘,它只诉诸于生存体验,为价值判断。
在认知渠道上,前者切于逻辑和理性,后者则及于想象和灵性。
怀特海强调道:“我们必须记住,宗教和科学所处理的事情性质各不相同。
科学所从事的是观察某些控制物理现象的一般条件,而宗教则完全沉浸于道德与美学价值的玄思中。
一方面拥有的是引力定律,另一方面拥有的则是神性的美的玄思。
一方面看见的东西另一方面没有看见,而另一方面看见的东西这一方面又没有看见。
”
科学和基督教二者都试图解释同一个神秘的世界。
有条理的基督教借助于生活的意义系统地解释世界,并通过敬畏、崇敬、热爱和善恶观念把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
科学旨在创造非个人的和客观的知识,它借助于这种知识系统地为我们解释世界,并通过合理性的认识和惊奇把我们与世界联系起来。
在协调科学和基督教之间能够做出任何进展之前,必须理解的
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它们既不是竞争对手,也不是二者只应择一;世界从根本上讲是神秘的,我们总是想更充分地了解我们的世界经验的意义,在这样的尝试中,我们需要科学和基督教。
如果没有基督教会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欧洲的文艺复兴从何而来?近代兴起的科学难道是从天而降?事实上,正是基督教对欧洲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天主教改革后的新教精神,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和思想基础。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日耳曼人的入侵不仅摧毁了罗马帝国的奴隶制统治,也把古代文明、古代哲学、政治和法律一扫而光,但唯一保存下来的就只有基督教。
一部《圣经》对整个欧洲文化产生了无与伦比的重大影响,凡举欧洲的文学、艺术、伦理、哲学、史学、法律、人文理想、社会学说、意思形态,社会生活等等,就是今天,也处处可见基督教的强烈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说,科学在战乱和制度的变革中通过基督教这个载体得以传承和发展。
普朗克说:“宗教与科学之间,绝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对立,因为二者之中一个是另一个的补充。
”培根把科学技术称为“向着上帝的荣耀而上升、为着人类的幸福而下降”的事业。
1936年,在梵蒂冈成立了“教皇科学院”,科学院的院士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其中不少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们有着不同的信仰,有的甚至是无神论者。
这些大科学家、学者对基督教与科学正面关系的相关阐述和基督教会的转变表明,当代的基督教已经从传统的以信仰上帝为中心的神学宗教向以关心人的世俗利益为中心的道德宗教转变。
基督教的认识论功能被淡化,已不再着意在认识领域同科学争夺地盘。
我相信,基督教与科学必将寻找到协调点,共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