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28

高二语文10月月考试题28

宝鸡市渭滨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语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1.下列句子朗读,不正确的一项()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B.屈/贾谊/于长沙;声断/衡阳/之浦C.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且夫/水之积/也不厚D.龙光/射/牛斗之墟;宾主/尽/东南之美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三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倾情投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当地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B.傅博指导的新一届国家队在东亚四强赛上的表现可圈可点,给已经失望的中国人带来了些许的安慰。

C.从老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终于知道了两年来一直在背后默默关怀、爱护自己的竟然是食堂的李师傅。

D.全球经济波谲云诡,资本市场动荡不安。

在货币政策紧缩的大背景下,国内A股不断下跌,令人叹息。

3.找出两个加点字词词义相同的一组( )A.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①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①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D.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谨拜表以闻4.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遂见用于小邑见:表被动B.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C. 等终军之弱冠等:等待D.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奋发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却带有现代人的某种功利、庸俗的人际关系特点,因此很多人对拜年短信不胜其烦。

B.为了完成《中国古代劝农制度的研究》这一国家级课题,课题组人员查阅了大量资料,夜以继日地研究分析,可谓苦心孤诣。

C.张燕很恳切地对她的老同学教心理学的李教授说:“我有一个不情之请,想请你在高考前为我的女儿做一次考前心理辅导。

”D.工信部负责人表示2012年将以惠民生降价格为目标,推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上网提速工程,规范宽带市场竞争行为,广大网民对此拍手称快。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样的反腐题材节目勉为其难,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反腐作品,讽刺得 __________,且有些不着调,实有避重就轻之嫌。

她其实也知道这种短时间多景点的旅行往往是__________,只不过这样的旅行较为划算,能够花很少的钱去很多地方。

巴黎的韵味,也许就在那街角的一杯咖啡,擦身而过的几缕幽香,塞纳河岸边的 ________,广场绿地上几个钟头的发呆。

A.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浮光掠影B.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走马观花C.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光掠影D.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蜻蜓点水7.给下列句子排序,使其成为完整的文段,排序正确的是()芦荟,原产于非洲,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

而当直接外用新鲜芦荟时,一些人会对芦荟汁液中的草酸钙和多种植物蛋白质尤为敏感,涂抹后感到皮肤瘙痒,或者生发出红色斑点。

此时,过敏者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并以温水冲洗,切勿用手指抓挠,以防感染。

①新鲜芦荟能否直接使用?在回答新鲜芦荟能否直接用于护肤之前,要先知道,即使是食用芦荟,也要先进行皮试的。

②库拉索芦荟,又称美国芦荟是芦荟家族中最适宜护肤的品种,叶肉含水量达到98.5%,具有收缩毛孔、软化角质、消炎杀菌、保湿补水、抑制粉刺的功效。

③甚至对于一些细小外伤,如刀伤、蚊虫叮咬等有很好的疗效。

④这是因为有些人的体质会对芦荟有过敏现象,轻者会出现红肿、起疙瘩、腹痛等现象,重者腹部还会有伴灼热感。

⑤在中医中,也将芦荟作为一位重要的药材。

因此,很多人认为未经任何加工处理得新鲜芦荟,在片取之后直接涂抹在肌肤上简单实用。

A.①④⑤③②B.②①④⑤③C.⑤③②①④D.②③⑤①④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每小题2分)(1)古代的许多文人雅士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与酒有关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列子“御风而行”,但是庄子仍然认为他没有达到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提出的原因是:,。

(3);。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9.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后面题。

秋祭“小戏妃”是红酒小说里的人物,红酒写小小说,故事都以相思镇为背景。

当年,相思古镇有个唱青衣的女演员,演皇妃爱由着自己的性子,她忘了自己是身穿日月龙凤衫的金枝玉叶,只要一出场,手端玉带侧身站定,就冲观众丢媚眼儿,师姐给她起了个绰号“小贱妃”。

“小贱妃”的戏非常出彩,观众喜爱。

县里的一个头头儿想对“小贱妃”非礼,岂料“小贱妃”戏里戏外两样人,义正词严地拒绝,全没了往日的妖媚。

我赞叹红酒笔下的人物形象,也很想见识一下“小贱妃”的原型。

红酒认为我的想法可笑,那“小贱妃”是把舅舅讲的故事加工后虚拟出的人物,怎么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我和朋友相约去相思古镇寻访一座明末清初的古戏楼。

时至晚秋,天已渐凉,道旁的白杨树在秋风中抖索着,枯黄的落叶萧瑟地飘零。

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古戏楼孤零零地出现在村口,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沧桑。

戏楼是两层土木结构硬山式建筑,下面的一层据说是演员起居和放置道具的场所,二层就是演出用的戏台了。

台子上的楼板已经破裂,围栏也腐朽不堪,两根柱子上有楹联一副,字迹依旧遒劲飘逸:“是虚是实当须着眼好排场,非幻非真只要留心大结局。

”村里人见有陌生的面孔来访,便三三两两地聚过来,好像也是第一次看到古戏楼子,与我们一起转悠着看。

这里唱过大戏吗?我觉得这不过是民间艺人的杂耍地方。

唱过!全本的《穆桂英挂帅》《西厢记》《铡美案)都唱过,你们不知道,听老人说原先这戏楼子对面是东大庙和昭帝寺,再往前两里地就是清代商铺一条街,繁华得很。

每逢大集这儿都唱大戏,一唱就是七八天,热闹着哩。

噢,那你们听没听说过,当年剧团里有个绰号叫“小贱妃”的在这里唱过戏?村人摇摇头,这是明清的戏楼,几十年前被当作学校,后来成了危房,学校早搬走了。

我走到二层的戏台前,凭栏眺望,想象着当年的繁茂风华,怂恿我的朋友唱了一段《梅妃》:下亭来只觉得清香阵阵,整衣襟我这厢按节徐行……朋友喜欢戏曲,大学里曾修过此类课程,程派的韵味还是有的。

我叫了声好。

村民都是在豫剧曲剧窝子里泡大的,对京剧没有多少概念。

唯独一个背着柴草的老婆婆似乎听得很专注,还轻轻地点着头合着节拍。

婆婆,一看就知道您懂戏啊。

我这位朋友唱得怎么样?婆婆说,程派,唱得还中,就是神态不像。

哈,真遇到行家了。

婆婆,您给指点指点。

婆婆环顾四周,犹豫着。

婆婆,我们从城里来,专门来访古戏楼。

看这戏楼子多年没有琴鼓声了,它寂寞着哪。

我看您老懂戏,也来一段吧,也不枉这戏楼子在咱村口矗立了几百年。

婆婆让我说动了心,放下柴草,掸掸褂子上的浮尘,伸手捋了捋头发,蹒跚着走上戏楼。

就在她往台中央一站的那个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只见她全没了不安和拘谨,一个亮相,开口唱的是《西厢记》里的红娘:怨只怨你一念差,乱猜诗谜学偷花。

若打官司当贼拿,板子打、夹棍夹、游街示众还带枷。

姑念无知初犯法,看奴的薄面就饶恕了他。

一曲唱罢,竟然往台下丢了个飞眼。

我们大声叫好。

村民说,还不知道怡萍她娘会唱戏哩。

她闺女怡萍在剧团唱戏,多少年也没唱出个啥样法。

听说傍了个大款,立马就出名了。

在城里买了房子买了车,要接她娘进城享福,她娘死活不去还把闺女给骂走了。

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品咖啡时,我把经过告诉了红酒,我说她肯定就是当年的“小贱妃”,假如她当初能灵活些,别去得罪权贵,现在也不至于落到这种地步,没准还在舞台上风光呢。

人,总要活个气节吧。

说完,红酒不再搭话,凝神望着窗外,轻轻地唱了两句。

什么词没听清,只是觉得那曲调除了低回婉转外还有些许惆怅忧伤……(1).结合小说品味下列加点词语。

(5分)①垂暮泛黄的野草却显得精神饱满,摇曳着坚韧婀娜的身姿,不卑不亢地凄凉着。

②婆婆走下台,朝我笑笑,又佝偻着身子,背起柴草郁郁而去。

(2).简要分析红酒和朋友这两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5分)(3).本文以“秋祭”为题,“祭”的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5分)(4).婆婆是不是红酒小说中“小贱妃”的原型?请加以探究。

(8分)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10. 阅读下面的立言文,完成后面题。

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

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

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大者驿闻,小者立变。

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酒半,合辞言日:“此屋不修,且坏。

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

”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菊磕参见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学科网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指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

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

③浃和:和睦。

④燕:通“宴”。

(1). 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壮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系官于朝访风景于崇阿B.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处涸辙以犹欢C.此屋不修,且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觉宇宙之无穷(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