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第二章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2.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优点 (1)资源利用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3)有利于协调企业整体活动。 3.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缺点 (1)责任不明,协调困难。 (2)不能以项目和客户为中心。 (3)技术复杂的项目,跨部门之间的沟通更为困难,职能式 项目组织形式较难适用。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4. 职能式项目组织的应用 职能式项目组织主要适合于生产、销售标准产品的企业,工程 承包企业和监理企业较少单纯采用这一组织形式,项目监理部或 项目经理部常可采用这种形式。如图所示。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二、项目式组织形式 1. 项目式组织形式的含义及结构图 项目式组织结构是指根据企业承担的项目情况从企业组织中分 离出若干个独立的项目组织,项目组织有其自己的营销、生产计 划、财务、管理人员。每个项目组织有明确的项目经理,对上接 受企业主管或大项目经理的领导,对下负责项目的运作,每个项 目组之间相对独立。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通俗的解释就是说企业主管根据项目任务需要从各职能部门抽 调人员及其他资源组成项目实施组织,这样的项目组织,项目中 各种职能的协调只能由处于职能部门顶部的部门主管来协调。项 目组织的界限不十分明确,小组成员没有脱离原来的职能部门, 项目工作多属于兼职工作性质。 一般职能式项目组织形式如图所示。
交易、平等竞争,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工期,实现投资
计划的需要。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4. 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制度
为了使勘察、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供应单位依法履
行各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程建设中必须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我 国从1979年开始原国家建委相继颁发了《关于试行基本建设合同
组织的又一大特点。
4. 项目各参与单位之间的组织关系主要是合同关系。 5. 项目组织较企业组织更具有弹性和可变性。
6. 项目组织管理较一般企业组织管理困难和复杂。
第一节 概 述
三、工程项目组织的建立步骤
1. 确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根据现阶段我国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
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和建设监理制度等的规定,基本上已决定了项
经济责任制。
(2)工程建设指挥部是一个临时组建的机构,并非是一个专 业化、社会化的管理机构,人员的专业素质难以保证。
(3)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模式基本上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
过于强调管理的指挥职能,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和合同手 段。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2. 建设单位自营自管制
在建设单位内部设立固定或临时基本建设管理机构,是目
此外,自己拥有设计、施工队伍的企业,易造成吃企业内部
的“大锅饭”,在建设任务不足时,这些队伍的存在可能成为 企业的包袱。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二、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后)
1. 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
(1)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提出背景(1996.3) (2)项目法人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义上的项目管理模式;
二是某一管理主体内部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所建立的组织关系。
第一节 概 述
二、工程项目组织的特点
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工程项目组织的特殊性。 1. 项目组织具有临时组合性特点,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
2. 项目目标和任务是决定项目组织结构和运行的最重要因素。
3. 项目的组织管理既要研究项目各参与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又要研究某一单位内部的项目组织形式。这是项目组织有别于企业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4. 项目式组织结构的适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建筑业、航空航天业等价值高、周期长的大型项 目,也能应用到非盈利机构,如募捐活动的组织、小镇百年庆祝 活动、大型聚会等。
心,以经济为纽带,以合同为依据,以项目法人为工程招标发包 主体、以设计施工承包商为工程投标承包主体、以建设监理单位
为咨询管理主体,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三元主体结构,这是一
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也接近国际惯例的新模式。 如图所示。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项目法人与各相关方之间的关系:
1. 项目法人与政府部门的关系。
2. 项目法人与金融机构的关系。 3. 项目法人与投资方的关系。
4. 项目法人与承包方的关系。
5. 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的关系。 6. 监理单位与承包方的关系。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四、不同发承包方式引起相关方组织关系的变化
应的组织关系。如图所示。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3. 设计施工分别平行分包
系指业主将项目设计和施工直接平行分包给若干设计、施
工单位和材料设备供应厂家,业主分别与这些设计、施工单位 和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合同,承包合同数量比其它发承包模式
了标准依据。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2)建设监理单位的任务
① 前期工作阶段。
② 设计阶段。 ③ 施工招标阶段。
④ 施工阶段。
⑤ 竣工验收阶段。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3. 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
招标投标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市场买卖双方
的一种主要交易方式,是由建筑生产特有的规律所决定的。推 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是促使建筑市场各主体之间进行公平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2.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
(1)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的产生建设部于1988年发布了“关
于开展建设监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监理试点工作,1995 年12月建设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颁布737号文件“工程建设监
理规定”,年11月建设工程监理制度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筑法》的规定范畴,2000年12月建设部发布《建设工程监理规 范》,为提高建设工程监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行为提供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建设单位自营自管制的主要优点是:建设与生产紧密结合,
可减少建设与生产部门之间的矛盾,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
资源和有利条件,加快建设速度。对自属设计队伍、施工队伍 的调动也比较灵活。
不足之处是:企业集生产单位、建设单位两种职能于一身,
往往无法正确核算生产与建设的效益;基建管理人员专业化程 度低,不利于积累建设经验。
其一,指为了某种目的按照一定功能和要求建立起来的集体或
系统。(名词)如:一个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 其二,指安排分散的人或物使之具有一定功能和系统性的行为
过程。即强调组织关系建立的行为和方式。(动词)
第一节 概 述
工程项目组织是指为完成工程任务而建立起来的,从事项目工
作的组织系统。它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项目业主、承包商等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常意
1. 工程项目总承包系指业主将工程设计、施工、材料和设
备采购等一系列工作全部发包给一家公司,由其进行设计、施 工和采购工作,最后向业主交出一个已达到动用条件的工程项
目。按这种模式发包的工程也称“交钥匙工程”。如图所示。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2. 设计施工分别总承包系指业主将工程设计、施工、设备
前建设单位进行工程建设活动普遍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 采用这一形式的大多是一些规模较大、建设任务多的大中型企
业。
企业的基建管理机构一般不独立对外,有关建设方面的问 题都以其企业的名义进行联系,即真正的建设单位还是企业,
但从企业基建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上看,它实际上行使着建设
单位的职能,因而其职责和任务与指挥部大体相同。
制的通知》、《建筑安装工程合同试行条例》、《勘察设计合同
试行条例》等法规文件,开创了我国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事业。到 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使我国工程建设进入一个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新时期。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二、现阶段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模式
现阶段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以工程项目为中
(3)项目法人机构的设置(立项→筹备组,可研→设立法人)
(4)项目法人的职责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5)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的优越性
① 有利于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专家论证)
② 有利于拓宽建设项目的筹资渠道。 ③ 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
④ 有利于避免建设与运营的相互脱节。
⑤ 有利于促进招标承包和建设监理等现代管理制度的健康 发展。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如某企业有甲、乙、丙三个项目,企业主管则按项目甲、乙、 丙的需要分配人员及资源,形成甲、乙、丙三个独立的项目组, 项目结束以后项目组织随之解散。 项目式组织结构如图所示。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第三节 工程项目主体内的项目组织形式
2. 项目式组织结构的优点 (1)以项目为中心,目标明确。 (2)权力集中,命令一致,决策迅速。 (3)项目组织从职能部门分离出来,使得沟通变得更为简洁。 (4)有利于全面型管理人才的成长。
的设计文件组织工程建设,统一领导、指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
有关单位,确保建设项目在国家核定的投资范围内,保质、保 量、按期建成投产,发挥效益。
第二节 工程项目管理主体间的相互关系
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我国工程建设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
时这种采用纯行政手段来管理工程建设活动的模式也存在着以下
弊端: (1)工程建设指挥部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缺乏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