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交礼仪教案(DOC 35页)

社交礼仪教案(DOC 35页)

社交礼仪教案(DOC 35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备注
2分钟
10分钟
12分钟
第一讲 导 论
一、礼仪的概念
1、古义:本意谓敬神。 《说文解字》注为“古‘礼’字。” “礼”字左边有个供桌(‘示’),右边是一个人跪拜的样子。繁体字的左边是“示”,右边是“醴”的右半边,表示一种酒(用酒献礼)。对繁体字的“礼”,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释》中解释说,用语言来侍奉神为礼,敬神的器物、礼物也都是礼。敬神时,人的表现行为除了要摆放供品外,还要有跪拜的动作,因此“礼”传达着对神明的尊敬、崇拜、祁福。
(二)举止
1、含义:指人们在外观上可以明显表现地被察觉到的活动、动作,以
及在活动之中身体各部分所呈现的姿态。一般情况下,他主要是由人的肢体
共页第4页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备注
所呈现出的各种体态及其变动所组成。也称体态语言。
2、举止的要求:文明、优雅、敬人
●优美立姿
基本要求:头端、肩平、胸挺、腹收、提臀、身正、腿直、手垂。
共页第1页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备注
12分钟
它既可以是指在较大较隆重的场合为表示礼貌和尊重而举行的礼宾仪式,也可以泛指人们相互交往的礼节、礼貌,是礼貌、礼节、和仪式的统称。
2、特征:
(1)规范性。约定所成,要求无条件遵守。
(2)限定性。主要适用于交际场所。适合运用礼仪的主要是初次交往、因公交往、对外交往等三种交际场合。
→“礼崩乐坏”(半殖民)
→“以人为本”(当代)
从原始社会的“礼神”,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礼权”,发展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至当代的“礼人”,礼仪逐步地平民化。礼仪随着经济基础的变迁而变迁,随着社交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三、礼仪的本质、特征
1、礼仪的本质:礼仪实质上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1、遵守的原则;
2、自律的原则;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
3、敬人的原则;礼仪的灵魂。
4、宽容的原则;严与律己,宽以待人。
5、平等的原则;上至王子,下至庶民,一视同仁。
6、从俗的原则;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入门问讳。
7、真诚的原则;应发自内心
8、适度的原则;强调恰到好处
9、沟通的原则;是人际交往之中的互动之桥。
二、个人礼仪的培养
(一)仪容:
1、含义:仪容,通常指人的外观、外貌。
2、仪容美的内容:包括
●自然美——天生丽质总不是件坏事,美的东西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修饰美——长相是天生的,但可以通过后天的修饰,扬长避短。
●内在美——高雅的气质与美好的心灵,取决于后天的文化、艺术素养,以及思想道德水准的提高而别无他法。
(3)操作性。礼仪既有总体上的礼仪原则规范,又有具体细节上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易学易记,便于操作。
(4)传承性。作为一种人类文明的积淀,流传下来,它不是一种短暂的社会现象,有继承,才有发展。
(5)时效性。礼仪也是一种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国际化日益明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四、礼仪的原则(十大原则)
禁忌:方向不定、瞻前顾后、速度多变、声响过大、八字步态。
●优雅的蹲姿
基本要求:臀部向下,双膝靠拢。
禁忌:面对他人、背对他人、双腿叉开
●优雅的手姿
基本要求:垂放、背手、持物、鼓掌、夸奖、指示的姿势。
禁忌:易误解的手姿、不卫生的手姿、欠稳妥的手姿、失敬与人的手姿
共页第5页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备注
(三)表情
10分钟
(1)眼部——保洁、修眉、眼镜(2)耳朵——卫生、耳毛
(3)鼻子——清洁、鼻毛(4)嘴巴——护理、异响、胡须
(5)脖颈——干净
★手臂的修饰:
(1)手掌——洗涤、指甲、死皮、伤残
(2)肩臂——在正式场合(指政务、学术、商务、外交活动)中不应裸露。在一些社交场合,女士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3)汗毛——若有碍观瞻,则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脱毛。
★腿部的修饰:
(1)脚部——裸露(不宜)、清洁、趾甲
(2)腿部——正式的场合,衣裙、袜子的穿着有讲究。
(3)汗毛——不、自然、得法、协调。
(2)化妆的顺序——粉底、眼影、眉毛、睫毛、胭脂、唇膏、香水
(3)化妆的礼规——遵循“修饰避人”的原则,即勿当众化妆、勿在异性面前化妆、勿使化妆妨碍于人、勿使妆面出现残缺、勿借用他人化妆品、勿评论他人的化妆。
2、仪容的修饰的基本规则:美观、整洁、卫生、得体。
★头发的修饰:(1)洁发为首选
(2)剪发第一位
(3)发型得体。可考虑头型、脸型、五官、身材、年龄,其次有职业、肤色、着装、个性嗜好、季节、发质、适用性和时代性。其中脸型、体型为首选。
(4)染发要慎重。
★面容的修饰:
共页第3页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备注
10、互动的原则。一是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必须主动进行换位思考,善解
人意;二是要求人们在交往中要时时、处处做到“交
往以对方为中心”。
共页第2页教案纸
时间
分配
教学过程
备注
5分钟
15分钟
第二讲个人礼仪
一、个人礼仪的含义
个人礼仪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仪容、仪态(举止、表情)、服饰、言谈等。有关个人社交形象的设计、塑造、与维护的具体规范。它是社交参与者在社交之前所必须精心注意的,是社交礼仪的基础。
1、含义:指面部肌肉及其各种器官所进行的运动、变化和调整,以及面部在外观上所呈现出的某种特定的形态。
2、表情的要求:热情、友好、轻松、自然
●眼神——时间长短有讲究;角度表示亲疏远近;部位说明态度和关系;方式不同意义不同,注意变化酌情
禁忌:全身不够端正、两腿随意乱动、两腿叉开过大、自由散漫
●优雅坐姿
基本要求:使头、颈、肩、胸处在一种微微绷紧的正常生理曲线状态,尽量避免头颈部过度前倾或后仰。
(1)就座的姿态:顺序、方位、无声、得法、离座谨慎。
(2)坐定的姿态:占位2/3;身子端正、注意腿脚的放法。
●优雅行姿
基本要求:身直,前倾、脚尖前伸、步幅适中、直线匀速、全身协调。
2、今义:古义的延伸,简单地说就是“礼节”和“仪式”。是由一系列具体的、表现礼貌的礼节构成的,是一个表示的礼貌系统、完整的过程。所表现的是对人的尊敬、友善。
二、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对神明的膜拜)→发展↗宗教仪式(神敬)
↘伦理道德观(敬人)→“周三礼” (奴隶社会)
“三纲五常”(封建社会)
(对特权的尊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