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本文阐述了当前中学化学教育领域的改革——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并根据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与任务,提出如何在教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标签:化学教育;素质教育;综合素质
一、引言
面对21世纪的挑战,中小学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素质教育转变,是教育领域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探索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个教师所思考和实践的大事。
著名的化学家戴安邦院士在总结其长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化学教育的观念。
要求化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的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与品德;并强调上好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这对我们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笔者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多年,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谈谈本人对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点看法。
二、化学教育与素质教育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育工作者“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提高全民的教育素质的评判标准有六个方面,即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身体心理素质教育。
因此,需要将素质教育的这六项指标一一落实到化学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去,在教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德育
化学是德育的隐性课程,但是认真挖掘起来,每一章、每一节化学知识中都不乏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
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就安排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课题,让学生感受化学的美,感受化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应热爱我们的生活,爱护我们的环境,努力学好各科知识,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学到我国张青莲教授对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所做的卓越贡献、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制造业所做的贡献时,更应教育学生在为我们的民族自豪的同时,更要自强、自立。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例如:通过水的蒸发和冷却、石蜡的熔化、镁带燃烧等等,使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一观点。
通过分解和化合、氧化与还原、溶解和结晶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中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通过
CaCO3和Ca(HCO3)2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学习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智育
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化学学科的智育内容,也是“六育”之重点。
要真正在落实化学“双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能力。
比如在分子与原子的教学中,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一部分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就要充分利用书本的图片。
如对于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在复习时,要求学生回答从图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看出了许许多多的答案: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几乎把物质构成的奥妙的重点知识全部包含了。
又如在氯气的制法教学时,我们可有意识地重点介绍气体制取中的固体热装置和固液不加热装置,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
然后重点就放在装置的设计上,学生通过反应容器的改变,橡皮塞的单孔到双孔,长颈漏斗的使用与否,注射器的使用等,设计出了一套又一套的制取装置。
就连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进来,既巩固了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3.体育
从表面看,好象化学课与体育没有联系,其实广义的体育包括卫生教育在内。
化学课的课堂(教室)空气是否流通?教室采光状况如何?“多种媒体教学”的投影、录像的亮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视觉卫生?进行化学实验时,确保学生的安全等内容都属于体育范畴。
此外,有些化学知识本身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更是化学教学中体育教育的因素。
在化学教学中,还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和影响。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和渗透一些现代社会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淡水资源的危机、主要能源(煤和石油)的危机、环境污染等。
如在教学“元素化合物”时,可介绍如1943年9月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烟雾”的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1952年12月发生在英国的“伦敦烟雾”事件。
再如由CO2、CH4等引起的“温室效应”、氯氟烃引起的臭氧层破坏、塑料形成的“白色污染”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形成防止污染、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观念。
又如尾气污染日益严重,一方面在北京等大城市为汽车加装尾气吸收装置,实行尾气达标排放,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再者开发新型能源。
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这些化学知识的讲解,不仅会使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与安全,而且还会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做贡献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4.美育
审美教育是通过各种美的手段,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美育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能力。
正如马克思所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付出十付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
疲惫和痛楚。
”所有学科教学中都蕴含美育,化学也不例外。
老师应有意识地自然渗透审美教育。
比如在实验中教师突出示范作用,操作规范、熟练、现象鲜明、推理严密、提出问题深刻尖锐,让学生充分感受化学实验的形式美和思想美。
在课程教授中,要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比如包括:①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展示,如有机化学的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聚反应等;②对典型的工业设备如沸腾炉、接触室、吸收塔、氧化炉、立式隔膜电解槽等的模拟演示,在这类课件中各种气体流向、液体流向、电子流向和反应现象等展示得非常形象生动。
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设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也便于知识的掌握。
5.劳育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劳动技能是一种习得能力,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身体运动能力。
化学素质教育的动作技能习得主要在化学实验操作学习中体现。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掌握仪器的使用、仪器的清洁、仪器的装配、药品的取用、气密性的检查、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操作等等,以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操作能力、技巧,使动作有一定的准确性、稳定性、灵活性、协调性。
这些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将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培养良好的劳动素质,提供某些职业技术的训练基础。
重不重视劳育也是单纯“应试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6.心育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学习情感、意志、兴趣、动机、个性等心理品质的培养。
传统的、应试的教学法不仅忽略心理素质培养,反而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
而通过“五色反应卡”进行课堂上的即时反馈调节,对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有显著功能。
即每一个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或解出一道习题,老师都不轻易当裁判,而是要全体学生亮卡评判,这是全面性;稍加思索,立即亮卡,这是即时性;对同意亮红卡,对不同意亮黄卡,没有含乎的余地,这是准确性;选择题、判断题答案正确立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赞许,错了马上得到老师或同学的纠正和帮助……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责任感。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就要主动热情关心帮助“学困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鼓励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在实践中给他们创造机会,克服自卑,增强自信心,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在挫折中得到锤炼。
三、总结
本文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素质教育的六项指标一一落实到化学学科的每一堂课中,并根据作者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经验,得出了一些如何在教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但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探索。
Analysis about the Diathesis Education in the Chemistry Teaching in the High School
Abstract:This text elaborated the reform in the chemistry of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education, from exam education to diathesis educ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and tasks of the chemistry teaching of the high school, put forward how to rais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iathesis at the time of teaching chemistry foundation knowledge and basic technical ability.
Key words: chemistry education; diathesis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diathe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