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加快青岛黄岛区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青岛黄岛区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在新一轮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发展旅游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促进我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区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到职能部门、街道和景区等,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听取介绍、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调查和研究。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旅游业是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乘着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势,我区旅游业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高端旅游的轮廓日渐清晰,“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呈规模化发展,为加速发展、提升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旅游产业地位日趋重要。

把“建设中国北方最佳海滨度假目的地和国内一流海滨旅游度假胜地”作为总体目标,全面构筑特色旅游发展体系,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区第三产业的龙头带动产业。

2008年我区旅游收入达23.3亿元,占全区GDP的3.33%。

(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下大力气,加大投入,全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目前,我区已拥有旅行社11家、星级饭店18家,居各区市首位。

2008年,入境游客、国内游客分别突破7万人次和400万人次。

(三)大项目建设不断推进,旅游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仅2009年就确定了总投资170亿元的重点项目19个。

凤凰岛影视音乐岛、唐岛湾滨海公园、珠山佛教文化景区等都已初具规模,初现魅力。

以“一岛、一湾、一山”为重点,加快推进高端特色旅游项目,国际游艇会、海上嘉年华等项目的启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区旅游竞争力。

(四)加大旅游促销力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积极开展节庆活动打造城市名片,创出了“凤凰岛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特色旅游精品,奥运、十一运等主题活动特色鲜明。

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好客山东、乐游黄岛”等各种旅游促销活动,积极开拓新的客源市场,从省内的济南、淄博到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乃至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的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仍有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旅游发展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

思想不够解放,
发展旅游大产业的观念还没有在全区各行各业中全面树立起来。

旅游产业在三大特色经济中的地位有待提升,在项目的引进建设方面缺乏更加优惠的政策,在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功能的完善方面仍显不足,“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个个关乎旅游形象”的良好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二)推进旅游发展的创意、策划和宣传推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创意和策划对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部《少林寺》让少林寺中外闻名,《非诚勿扰》让杭州西溪湿地名扬中外,“印象刘三姐”使漓江山水魅力倍增,“云南映像”让云南焕发出七彩光芒,一个张贤亮把两座废墟城堡变成“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之地。

我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但我们在策划、包装、宣传、推介方面却比较保守,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品牌策划,没有大手笔的精品策划,也没有在国内主流媒体乃至走出国门进行大型宣传推介活动,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三)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提升。

部分景区、景点项目内容过于单调,停留在观光层次,对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文化含量明显不足,存在“有看头、没玩头;有游头、没留头”等问题,游客到景区只能“走马观花”。

如唐岛湾景区景色优美,也是宋代海战和古运河出海口,地理、人文内涵丰富,但没有深层次挖掘,景区里的景观小品没有与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没法让游客流连忘返。

(四)服务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旅游服务不完善,与旅游区相配套的服务功能如旅游公厕、停车场等不足,供排水系统不完善;城区旅游信息导向系统不完善,缺乏旅游公益宣传牌,缺少旅游公交专线。

管理体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理顺。

旅游产业链条短,各环节松散,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浏览层面,停留时间短,游客享受不到“白天看景点、途中有购物、晚上观演出”的“一条龙”服务,综合效益上不去。

缺乏有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和较大的专业市场,缺乏物美价廉、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便于携带的特色产品。

三、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旅游业
最近,工委(区委)研究了《关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确立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地位,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寻求新发展,就必须抓住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的机遇,以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旅游业加快发
展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
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3000美元,“十一五”期末预计将达4000美元左右。

按旅游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已进入旅游休闲消费的爆发增长期。

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象重视发展工业一样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旅游产品体系,深度开发旅游市场,不断拓展旅游产业链。

要在项目引进、配套等方面制定比工业项目更加优惠的政策,以吸引更多投资。

一是大力发展度假游,推进产业升级。

抓住国家即将实施新的《国家旅游度假区质量评定标准》的机遇,突出“山、海、城”特色,及时调整和修编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专项规划及相关景区的详细性规划,指导旅游产业科学发展。

二是大力开拓自助散客市场。

伴随着交通的便捷化和信息的网络化,旅游市场已进入散客时代和大众化旅游阶段,未来的旅游市场将是“得散客者赢天下”。

面对新的市场态势,我区应适时调整市场战略,向既扩大团队旅游又拓展自助散客市场的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起适应散客旅游消费需求的产业服务体系。

(二)进一步加强旅游策划,打造旅游品牌
要立足大运作大发展,不惜重金,聘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到我区进行大手笔的创意策划,对我区旅游资源进行整体包装、设计,提升我区的旅游品牌形象。

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把有限的资金和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切实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开发、高水准包装推介,树立黄岛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

一是打造顶级旅游项目。

顶级旅游项目是产业建设的主要支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做好顶级项目的策划创意,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成败,必须当作战略任务,当作重中之重,当作头等大事,这是加快我区旅游业发展最为基本、最为迫切的要求。

要启动旅游大项目专业化招商,拿出超过引进重大工业项目的气魄和精力,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开发,推进高端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提升全区旅游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强旅游宣传推介。

奥帆赛、“十一运”的巨大成功,为我区旅游业的提升提供了令国内其它同类区域难以企及的先发优势。

新开光的灵珠山菩提寺已成为我区旅游新的增长点和游客聚集区。

我区
要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地拓展本地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针对海外市场,可参加美国迈阿密、韩国首尔、澳大利亚墨尔本等国际知名旅游展会,扩大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针对国内市场,要以定向促销为重点、以媒体推介为辅助、以区域合作为依托,面向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旅行社和重点客源群体,进行精细包装、全新推介和捆绑宣传。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发展模式
一是打造多元化特色旅游产品体系。

围绕吸引高端游客、提高旅游效益、充实淡季旅游等重点,突出“海、山、岛、滩、城”特色,结合农、渔、文、节等资源,构建休闲度假、海上旅游、现代节会旅游、乡村旅游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培育以灵珠山菩提寺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和推出体现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积极开发承载量大、社会效益好的大众旅游产品;抓紧开发具有纪念意义、特色显著的旅游纪念品,建设有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

二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品位。

立足于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重视文化资源的转化,让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如,在整体方面,可通过创意开发“海岛特色”、编创以凤凰岛传说等为内容的大型舞蹈剧等,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建设。

在个体方面,具体景点、景观的建设塑造应注意把握特色、赋予内涵,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四)进一步完善配套,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进一步完善景区设施配套,大力加强海上旅游航线、路上旅游公交专线、景区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及用电、给排水、通讯等公共设施建设项目。

二是完善服务配套,尽快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建设综合性旅游信息导向服务系统。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不断规范旅游市场,打造城市旅游品牌和行业服务品牌。

三是积极探索景区、景点两权分离改革工作,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三大部门的力量,可把开发经营权向有实力和经营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转让,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