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思想(106页)
础中
三、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理医 论基
(三)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血气谷气胃气 肾气 精 气 血 津液
哲 中 形成专门术语 先天之气 后天之气 脏腑之气
阳
升、浮、动、散、排斥
阳气 气
阴精
渗透、震荡、胜负、曲伸
阴
降、沉、静、聚、吸引
础中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理医 论基
气运动的表现
(1)气机:气的运动。基本形式---升、降、出、 入
《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 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 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 收、藏。”
4.“无形”和“有形”可以相互转化
础中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理医 论基
1.气运动具有普遍性.
《素问·六微旨大论》“是以升降出入,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有”
《素问·五常政大论》“气始而生化,气散 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 致一也”。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础中 理医
论基
气运动根源在于其本身固有的阴阳相互作用。
• 精气一般认为是一种构成人生命和精神的物质。
二、气的基本特征
础中 理医
论基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由气构成,宇宙万物的生 成皆为气自身运动的结果。
《淮南子·天文训》“宇宙生气,气有涯垠。 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 地。”
础中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理医 论基
2. 气生万物机理
2中介机理
(1)相互感应:事物之间交感相应、相 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吕氏春秋·应同》“类同则召,气同则合, 声比则应”
感应:事物间能彼此感受到相互的变化, 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础中
(三)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
理医 论基
2.意义:把整个自然界连接成一个普遍联系 的整体。
庄子:通天下一气耳
物体 物体 气 物体
如:肺呼出与吸入
础中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理医 论基
(2)气化:通过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物质 和能量相互转化)。
基本形式------形气转化 两种类型------化和变(量变和质变)
食物 脾胃消化吸收 (形)
活动的能量 (气)
多余能量 (气)
肌肉满壮 (形)
础中
(二)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理医 论基
• 《说文》说:“气,云气也。”古代先哲 们运用“观物取象”的思维方法,“近取 诸身,远取诸物”,将直接观察到的云气、 风气、水气以及呼吸之气等加以概括、提 炼,抽象出气的一般概念。
础中 理医 论基
• 古代先哲们在日常的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体验 中,发现了天空中的白云,体验到了风的流动。 云在风的吹动下,或升或降,或聚或散,变化 无穷。天地间的这种升降聚散氤氲(浓郁)之气, 即是云气。风的流动,云的聚散,能引起自然 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变化。风吹云聚,可致雷鸣 闪电和雨,雨水可孕育万物,而雷鸣闪电及狂 风暴雨又可毁坏自然界的万物。由此产生诸多 联想与推理,并萌生出一个理性概念:自然界 的有形质之物皆由风、云之类的无形无状而变 幻多端、运行不息之物所造就与毁灭。
第一节 元 气 论
一、元气的主要内容
础中 理医 论基
(一)气的基本概念
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指构成自 然界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极微细 物质。具有不断运动、十分活跃且无 形可见的特性。
气——元气——精气
础中
云气说
理医 论基
“云气说”是气学说产生的始基。气的概念 源于“云气说”。云气是气的本始意义, 如
天地之气交感,阴阳二气结合。《荀子·礼 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天阳气
地阴气
氤氲合和化生万物
础中
(一)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理医 论基
3.精气存在形式: (1)弥散(无形) ------基本存在方式
《正蒙·太和》“ 太虚无形,气之本体” (2)凝聚(有形)-----无形气聚合的方式
肉眼可见其性状 《素问·六节藏象论》 “ 气合而有形”
中医基础理论
础中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理医 论基
哲学——关于物质世界最一般运动规律的理 性认识。
中医学——以哲学为构建理论体系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 归纳出关于健康和疾病的规律,用以指导临床 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础中 理医 论基
各个局部病之间相互影响。 治疗上 调节内在脏腑活动治疗外在器官病。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础中 理医 论基
(二)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和 联系性
2 精气将自然界万物与人联系起来。
《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 以五味”---人与自然进行的物质与信息交
换是以精气为中介通应物质。
风气 云气
升 散
降聚
无形之气聚散 形成、毁坏万物
电闪雷鸣 过大
降雨 正常
毁坏万物
产生、滋润万物
(一)气的基本概念2
础中 理医 论基
• 由于把“气”作为宇宙的最初本原,故称“元 气”,因而凡将气作为宇宙最初本原的哲学思 想,皆可称为“气本原论”,或“气一元论”, 或“元气一元论”。
• 中医学认为人体之元气乃先天之精所化生,赖 后天水谷滋养,藏于丹田,通过三焦敷布全身, 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是人体生命 动力的源泉。
大
化
食物
食物
小
精气的聚合、弥散、排斥、吸引
津液
能量转化和释放
汗
尿
变
础中
(三)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
理医 论基
中介:是不同事物或同一个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 的交接联系,是客观事物转化和发展的中间环节, 也是对立双方统一的环节
1. 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物质
宇宙
础中
(三)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
理医 论基
人
1
2
3
三、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础中 理医 论基
(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1.新生命产生是精气聚集而成,精气维持着生 命全过程,精气一旦离散则生命活动终止。
2.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由精气运动变化产生和 推动。
三、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础中 理医 论基
(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精气
精气运动产生生理效应
构
促
成 生命体的生长
生命 发育、盛壮 衰老、死亡
进
精神活动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三、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
础中 理医 论基
(二)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整体性 和联系性
1.精气构成人体各个组织器官,还弥散于 躯体之内各组织器官之间。
生理上 各部分相互感应影响。 病理上 局部病与整体病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