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台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承台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一、工程基本概况
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立足于“预防为主,先试点”的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以工序保分项,以分项保分部、以部分保单位,以单位保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我合同段内的桩基质量符合设计及要求技术标准,选在福平大道(环岛路-平岚路)段内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桥右幅0—12桩基作为我段首件冲击钻钻孔桩开工工程。
桥梁中心位于福平大道(环岛路-平岚路)路段桩号K0+095处,桥梁上跨6#排洪渠,排洪渠为梯形断面,底宽为30米,渠顶宽40米,渠底高程为-2.50米,景观常水位为0.00米,100年一遇洪水位3.13米,防洪堤堤顶高程3.16~3.31米(按30年一遇)亲水平台高程+0.5米。
护岸上的人行道比常观水位高3.3米,人行道预留净空2.5米。
桥上为机动车道。
本桥设计范围为K1+040.96~k1+149.04(桥头搭板两侧),全长为108.08米。
桥梁分南北两幅设置,单幅桥宽16.5米。
1、施工准备:2013年12月1日,进行了场地平整。
2013年12月2日开始测量放样钢板桩位置,加设拉森钢板桩支撑。
2013年12月4日基坑开挖。
2013年12月5日-2013年12月7日完成凿除桩头。
2013年12月8日完成垫层浇筑。
2013年12月9日完成桩基声测。
3、安装钢筋:2013年12月22日
4、浇筑:2013年12月23日完成浇筑
二、参加首件工程的主要施工人员
序号职务姓名职责
1 技术负责
人
陈代
云
负责施工方案的确定、技术
交底
2 施工现场
负责人
林勇负责现场协调
3 质检工程
师
林玉
明
负责现场质量控制,报验
4 试验负责
人
余楚
明
负责材料检验、试件留样工
作
5 现场技术
员
粟金
成
负责现场测量
6 现场施工
员
李喆
负责现场施工及工序转换、
资料的填写
7 现场安全
员
陈助
听
负责现场施工安全
8 施工队负
责人
高斌
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
作
三、设计技术参数
部位长宽高砼设计强度
0#桥台承台19.94m 5.8m 2.2m C35
四、首件工程施工全过程
1、机械设备
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场日期技术状况拟用何处挖机R200LC-5 2 2013.7 良好下部结构汽吊徐工 2 2013.12 良好下部结构电焊机BW-100 6 2013.12 良好下部结构TOPCO
GTS-332 1 2013.7 良好下部结构N全站
仪
DZ2
DSZ2 2 2013.7 良好下部结构水准仪
2、施工过程描述
2.1、2013年12月2日开始测量放样钢板桩位置,加设拉森钢板桩支撑,承台基坑开挖从12月3日开始基坑开挖,12月4日开挖结束。
整个开挖过程历时3天。
2.2、桩头破除、桩基检测及承台底板浇筑从12月5日开始至12月7日结束,历时2天。
2013年12月8日完成垫层浇筑,2013年12月9日完成桩基声测。
2.3、承台钢筋绑扎从12月16日开始至12月22日结束(预埋钢筋),历时6天。
2.4、承台模板安装12月22日,历时1天。
2.5、承台浇筑12月23日早上10:00开始,12月23日下午14:05结束,历时4小时05分钟。
四、工艺过程总结
1、测量放样
承台基坑开挖线:用全战仪精确定位,石灰线准确标出其尺寸和位置。
经过监理工程师复核后,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完成后开始承台的开挖。
2、承台的开挖
2.1、承台的位福平大道(环岛路-平岚路)路段桩号K0+095处,桥梁上跨6#排洪渠,开挖深度为5米。
地质情况为:含泥中砂。
2.2、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设置排水设施,保证了晴、雨均能安全顺利开挖。
同时,保证了快速有效承台基坑里的排水。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出现承台基坑大量积水情况发生。
3、桩头的破除
用空气压缩机破除至离桩头设计标高15cm,然后用人工进行凿毛至设计标高,保证桩头的质量。
4、垫层的浇筑
承台开挖标高控制超开挖10cm,用C15混凝土进行垫层浇筑。
5、桩基的检测
全力配合质量检测人员对8根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8根桩全
部为Ⅰ类桩。
6、承台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同时严格控制承台保护层的厚度。
承台的骨架尺寸和整个承台的保护层比较均匀,且都符合图纸的要求。
7、承台模板的支立
模板面板为新竹胶板,表面清洗后完全满足施工要求。
拼缝严密未发生漏浆等。
用垂球控制模板的垂直度,保证了承台的构件尺寸。
对拉丝的效果比较理想,未发生跑模和变形等现象。
8、前墙、背墙、侧墙预埋钢筋
用全站仪和水准仪严格控制了钢筋的平面位置和标高,保护层厚度及用垂球吊钢筋的垂直度。
承台底板保护层为水泥垫块,绑板为塑料垫块保证了承台的外观质量。
9、承台混凝土浇筑
9.1、在监理工程师严格检查了承台钢筋、模板和墩身预埋钢筋等各种项目后,确定符合浇筑条件予以浇筑。
9.2、商品拌和楼事先已经过了计量标定,并及时调整了施工配合比,试验人员现场检查、控制混合料的质量,确保了砼料的和易性和配合比的准确性。
9.3、整个浇筑过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第一盘砼的坍落度为15cm,符合14~16cm的要求。
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
40cm一层控制。
浇筑过程,确保了混凝土振捣不过振、不漏振。
浇筑过程中,4个模板工人现场值班,未有跑模等现象发生。
振捣过程中,避免震动器触及模板和承台钢筋,尤其是随时注意前墙、背墙、侧墙预埋筋位置,确保不偏位。
承台混凝土浇捣完毕,检查前墙、背墙、侧墙预埋筋位置无误后,表面用长尺刮平,铁板抹平。
承台混凝土终凝后,顶面用土工布覆盖,连续湿治养护不少于7天,养护期间严禁在承台上堆载重物。
承台较厚,混凝土施工时必须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要求做好温控措施,如采用低水化热水泥。
9.4、浇筑结束后,现场技术员精确控制承台顶标高,保证承台的构件尺寸和平面位置。
四、质量自评
1、外观质量评定
1.1、混凝土表面平整,棱角比较平直,无明显的施工接缝和错台;
1.2、无蜂窝、麻面现象,且表面色泽一直;
1.3、混凝土表面有轻微的收缩裂缝,分析原因为砼水化热过大或平潭气候影响引起,改进措施为:及时进行砼表面进行洒水覆盖养护,最少为7天。
2、内部质量评定
2.1、钢筋加工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各种原材料均通过监理组的验收合格。
现场施工工序,现场监理工程师严格报验下均一次性通过。
2.2、整个浇筑过程中,实验室严格控制砼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3、砼运输距离较短,砼7天强度自检和抽检均满足要求。
五、结束语
在项目办、监理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次浇筑的承台从拆模后立柱外观及几何尺寸等检测数据看,无大的质量缺陷,模板拼缝严密未漏浆,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表面存在一些小气泡,根部有轻微漏浆表面局部光洁度还不够,但总体说,本次承台首件的施工工艺基本满足了施工需要,是值得采用的,为后续的承台施工提供了参考数据和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