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当堂检测
备注
1、诗歌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诗人为:()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C.张若虚
2.借助月来表现亲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写的景象是( )
A.月初升时B.月高悬时C.月西斜时D.月落时
4.《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练习自测,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
重点
难点
鉴赏诗歌创造的意境美。
培养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感悟人生的真谛。
教学方法
赏析法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一.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2.“落月摇情满江树”有什么含意?
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①怎样体会这几句中蕴含的月的孤独呢?
②月当然是是永恒的,月的永恒是因为什么?
③“人生代代无穷已”说明人生也是永恒的,而人的永恒是因为什么?
当堂检测
备注
1.下边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滟滟(yàn)宛转(wǎn)芳甸(diān)霰(sàn)
一层(----句):写月共潮生,光照万里的景色。
二层(------句):写月夜、花林的景色。
(二)说理(------句):写面对江水月色产生的感慨。
(三)抒情(-------句):写花月春宵的离愁别恨。
一层(------句):写思妇相思之情。
二层(-----句):写游子想家的心情。
合作探究
备注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B.河畔(pàn)扁舟(biǎn)徘徊(huái)汀(tīnɡ)
C.化妆(zhuānɡ)潭(tán)碣石(jié)拂(fú)
D.砧(zhān)潇湘(xiāo)鸿雁(hónɡ)悬挂(xuán)
2.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唐代人_______,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他在诗风上厌恶_______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_______,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春江花月夜》为(体裁)诗。作者吸取了_______(朝代)民歌的内容形式,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奠定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此诗的外在线索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又以___________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赏析法
学生
自学
反馈
教学过程
新知导学
一、作者介绍:
张若虚,扬州人,唐代诗人。曾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的一株奇葩。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3.《春江花月夜》中贯穿全诗的中心景物是( )
A.江B.月C.花D.夜
4.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给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意。
滟滟():水波相连的样子。
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霰():雪珠。
扁舟():小船。
砧():捶、捣衣物时下面的垫具。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已沉入海中。
(一)整体感知
1、谈一谈,初读这首诗就意境和情感整体而言有何见解和感受?
2、归纳诗的结构
(一)写景(------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美景。
A.江B.月C.花D.夜
5.下列诗歌属于乐府旧题的是:()
A春江花月夜B山居秋暝C归园田居D长恨歌
6.被称为“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歌是()
A《蜀道难》B《代答闺梦还》
C《长恨歌》D《春江花月夜》
7.下列诗人属于“吴中四士”的有:()
A王勃B张若虚C李白D杨炯
《春江花月夜》
课题
春(学生)
学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练习自测,巩固提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重点
难点
、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教(学)后反思
课题
春江花月夜(第二课时)
班级
授课(完成)时间
两课时
教师(学生)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为乐府诗。
在形式上,由五言短篇进为七言长制。其转韵铺陈节奏与唐初七言歌行相似。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三、意境赏析
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如果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学习与欣赏。
二.填空。
1、张若虚,唐代扬州人,------------诗人,与----------、--------、----------齐名,并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3.从整体上来看,本诗写的是什么景?明的是什么理?传的是什么情?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
2.在“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一句中,想象一下“月徘徊”是什么景象?
3.思妇思念着漂泊的丈夫,丈夫也怀想着闺中的思妇。在“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一句中,你怎样理解“无限路”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