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两种语言初步比较

汉英两种语言初步比较

汉英两种语言初步比较汉语汉藏语系分析型语言(analytic Language) 英语印欧语系综合型语言(synthetic language •综合型语言,就是在语言中词与词的关条要靠词本身的变化形式(inflexion)来表示。

•分析型语言,就是词与词的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形变化而是通过词序或虚词(助词)等手段来表示的。

•汉语既然是分析型为主的语言,与英语相比,汉语大部分的词没有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结构关系一般不用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来表示,因而词的结合比较自由。

此外,汉语的句子成分省略较多,句子结构依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排列,词序比较固定,而且,语法上的主语和逻辑主语一致。

•英语比起汉语来,综合的形式要普遍得多。

由于词形变化较多,英语词和词的结合就不象汉语那么自由。

正因为这样,就必须根据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安排顺序,而可以不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排列,结果在句子结构上就可以前挂后联,组织十分严密,但词序比较灵活。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轻易把一个主要句子成分(主语或谓语)省去不要,否则意思就难以表达清楚。

语音方面•汉语:一个字一个音节, 有四个声调。

•英语:一个单词可能有多个音节, 没有声调。

句法方面•汉语句子结构多采用“意合法”(parataxis)“意合法”,就是一个复句所包含的分句(并列分句或主从分句)或短语等,顺次排列,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在意思上有联系,但不用关联词。

•英语句子结构多采用“形合法”(hypotaxis)。

“形合法”,就是在分句与分句之间或短语与短语之间,要有关联词把关系明确表达出来。

句义方面•英语句义的明确,主要靠句子结构严密,关系分明。

•汉语句义的明确,主要靠时间和逻辑顺序,词序清顺而简练。

词汇方面•英语由于词形变化多,词与词的结合就不象汉语那么自由。

表达形式的对比1.相同或相似的主要方面(一)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现象,关键是词的对应问题,因而在翻译时就有个词义的选择和词的搭配问题。

•send a letter 送信,寄信send a delegation 派代表团•take notes 记笔记take a cup of tea 喝杯茶•打球(打=玩)play ball 打鼓(打=击)beat a drum •谋生(生=生活)make a living•丧生(生=生命)get killed或meet one's death(二)都有一词多类现象,因而在翻译时就有个词类的转换问题。

•to work hard 努力工作(“工作”是动词)•to be hard at work 工作努力(“工作”是名词)(三)都有各自的虚词,起辅助、联接或移情作用。

•例如,汉语有“的”、“吗”、“了”、“呀”、“而”等,是英语所没有的;英语中有冠词(a,the)和虚词it(用在“It+be+…”中)和there(用在“there+be+…”中),则是汉语中所没有的。

(四)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谓—宾)的顺序都比较固定,但次要成分的位置有差别。

(五)按句子结构分类,都有单句,复句;英语复句包括并列句与复合句,汉语复句包括联合复句与偏正复句。

2.不相同的主要方面:(一)汉语词形变化很少,英语词形变化较多。

•英语名词有‘数’和‘性’的词形变化,汉语除少数名词有数的标志之外,一般没有‘数’和‘性’的词形变化。

•英语不规则动词的词形极不规则,而汉语则没有这种现象。

(二)汉语词与词的结合比较灵活自由,英语词与词的结合,则由于受有词形标志的词的类别限制,不可以任意结合。

•汉语:社会主义国家热爱社会主义•英语:socialist country love socialism(三)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各种词类使用的频率不同。

•汉语:动词使用较多;关联词(包括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词和介词)使用较少。

•英语:名词使用较多; 关联词,特别是介词,使用十分广泛。

(四)英语一般用代称较多,汉语用实称较多。

(汉语往往重复实称,或者省略不用。

)(五)英语里的句子一般要有主语,没有主语或省略主语的句子只是例外;但汉语里有些句子可以省略主语。

同一个主语在英语句中第二次出现时,不能省略,而在汉语中则往往可以省略。

(六)中国人说话喜欢具体,西方人喜欢抽象。

•汉语句中的主语大多数是人或有生命的东西,也就是说,语法主语和逻辑主语基本上是一致的。

•英语句中,则常常用抽象名词或其他无生命的东西作主语。

(七)英汉的主要句子成分虽然都是“主语十谓语-宾语”的顺序,但状语的位置则不相同。

英语的顺序是:•某一主体(主语)→主体行为(谓语)→行为客体(宾语)→行为标志(状语);汉语的顺序是;•某一主体(主语)→主体的行为标志(状语)→主体的行为(谓语)→行为客体(宾语)。

英语句中主语与谓语、谓语与宾语习惯于尽量靠近,尽量把状语放在句尾或句首;汉语句则往往在主语与谓语之间插入大量的状语修饰语,然后谓语(和宾语)才最后出现。

•英语习惯于先把结论性部分或判断性部分摆在前面,然后再叙述详细情节和背景。

•汉语习惯于先叙述情节,摆出条件、原因等,然后再作出结论和判断,或者说再表明态度和观点。

•汉语的句子成分由于受句法结构的限制较小,一般总是遵循“先旧后新,先轻后重”的原则来安排的,即已知信息在前,新知信息在后。

英语则由于受固定语法结构的限制,往往可以把新知信息放在句首,把已知信息放在句尾。

主语和表语的位置:•汉语句习惯于把新知信息(即强调说明的部分)作表语放在句尾;英语句虽然也可以把它放在句尾,但一般往往把强调说明的部分作为主语放在句首。

按英语的习惯,还往往把比较具体的、比较短的词或词组作为主语放在句首,把较长的词语作为表语放在句尾。

英汉互译时,有时就需要把主语和表语的位置相互倒置,才能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又能更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

(八)英汉两种语言在造句法上有“形合法”和“意合法”之分。

•汉语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两个或几个分句(clauses),分句与分句之间在意思上有联系,但不用关联词。

•英语则相反,往往要用关联调把关系明确起来。

•英译汉时往往要省去关联词,汉译英时则要补充必要的关联词。

•汉语不强调处处都要形式上完整,只要不妨碍意思的表达,就可以省去形式上的东西;英语则相反,注重形式上的严整,各种关系都要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所以较少省略。

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对比:•汉语的特点是动词占优势。

汉语往往从“动作”着眼,习惯于多用动词,多用并列谓语动词。

•英语的特点是关联词丰富。

英语往往从“关系”着眼,习惯于使用关联词。

•汉语可以尽量省略关联调,运用大量“意合句”和“连动句”,词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比较固定•英语却要尽量利用关联词把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交代清楚,有时必须打破时间顺序,运用各种“复合句”,词序比较灵活•汉语句的结构是一线式的,不管多少定语或多么复杂的结构形式,都可以——排列起来纳入一条线里,严密地组成一个句子,但不需用什么关联词。

•英语的结构是分岔式的,定语、状语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

虽然英语也有词序问题,但词序的安排不能影响整个句子“分岔”结构的需要。

•汉语造句,强调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英语造句,则强调前挂后联,可以打破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汉语句子,除了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情节之外,还要尽量发挥并列谓语动词的优势,先把原因、条件、环境和其他有关情况—一交代清楚,然后才把主要动词点出,起到“画龙点睛熟”的作用。

•英语句子则要“开门见山”,先把主语和调语动词这个“主干”明确起来,然后运用各种关联词的优势,跟这个“主干”前挂后联,一一加以安排。

•英译汉时,就要注意把原句的“分岔式”结构转化为“一线式”结构,变关联词的优势为动词的优势;•汉译英时,就要注意辨析原句中形式上并列的各种谓语动词彼此的实质关系,并从中首先找出起“主干”作用的主要动词,然后打破原句的时间顺序,充分运用各种关联词语或关系手段,按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同性质的关系重新加以组织,以达到结构严谨、关系明确的目的。

一、英语句子重形合; 汉语句子重意合二、英语句子重心在前; 汉语句子重心在后三、英语句子动词少; 汉语句子动词多四、英语重视短语; 汉语轻视短语五、英语重视后置修饰语; 汉语重视前置修饰语六、英语为葡萄型结构; 汉语为竹竿型结构1.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 它属于日耳曼语支, 和法语相近;而汉语是一种方块文字, 它属于印藏语支, 和日语相通。

虽然汉语拼音也是一种文字, 但它却一般用来标注汉字而很少用于进行日常交际。

2.汉语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使用者, 达13亿之多;而英语则覆盖着更广泛的领域和范围, 大多数的前沿科技文章用它来表达。

3.英语句子通常使用竹节句法, 文中多含连词, 像竹子节一样, 承上启下, 环环相扣, 浑然一体;而汉语则常使用流水句法, 像形云流水一样, 给人以流畅、飘逸和韵律之美感, 令人陶醉, 流连忘返, 回味无穷。

4.英语通常在句末使用升调或降调, 用以表示说话者的情感或语气, 而汉语则字字语调分明, 读起来抑扬顿挫, 铿锵有力, 故操英语的人学起汉语来则怪声怪气, 拗口难懂, 而说汉语的人学习英语则相对灵活自如, 甚至短时间内便可出现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

英汉传统语言思维特征的主要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