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王家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2013年秋季学期《汉英语言对比》讲义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王家年2013年秋季学期课程介绍(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主讲教师(Chief Course Instructor)王家年(PhD, Professor)•教学目的(Objectives)学习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①了解和掌握汉英语言对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地分析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③能应用汉英对比的方法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以主题教学法(Theme-based Approach/Thematic Approach)、探究式学习法(Inquiry Learning Method)为主,辅以以知识信息传递为目的、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的讲授法(Expository Method)。

•考核方式(Evaluation Modes)①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②期末考试在“课程论文”和“综合试卷”中任选一种。

•开课学期与学时(Semester & Periods)第七学期(the Seventh Semester),32学时(32 credit hours)。

•教材及参考书目(Textbook & References)教材: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参考书目: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第一章导论(Prolegomena)•本章主题(Themes in this chapter):I. 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考辨II. 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沿革III. 汉英语言对比:内容和方法IV. 汉英语言对比在外语教学中的学术地位(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注:通读教材、查阅文献,任选一个题目完成3000字以上的小论文,或能就你最熟悉的一个专题开展交流和讨论)•汉英语言对比的三层次(Levels in this course):汉英语言对比在我国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学科,它对不同的培养对象提出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大体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分别适应本科生阶段、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生阶段的学习。

三者的区别是:初级阶段(学士):在学生已有的汉英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等最基本的方面,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中级阶段(硕士):注重对总结出来的两种语言的异同进行语言和文化根源上的探讨。

高级阶段(博士):从哲学和历史层面对对比语言学这个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第一节汉英语言对比的意义(Significance of 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实践意义或直接意义(Practical or Direct Significance)I.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可以发现两种语言的共性和特性。

在二语教学(L2 Teaching)中,若略去共性而专注于特性,课程的实施效率将事半功倍。

例如:1.英语中有如是规则:O B-S(Obligatory Subject)即所有句子必须有主语,若按此规定,下列(1)中的句子都不合格;再如O B-V(Obligatory Verb)要求“句子须由动词做谓语”,以此为标准,则(2)中的句子都不能说。

可是在汉语中,(1)和(2)中的句子都是合格的。

(1)a.下雨了。

b.存在一些问题。

c.轮到你了。

(2)a.小王谦虚。

b.王教授桂电的。

c. 张老汉一个儿子。

了解这些特性,可以防止或消除英语国家的汉语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2. 汉语的词、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则高度一致,而英语缺乏这种语法优势。

以主谓结构为例:(3)a.海啸(名词)、大海咆哮(短语)、大海咆哮了。

(句子)b.tsunami; the sea’s roaring; The sea is roaring.(三者无“同构”规律)II. 通过比较英汉语言的异同,可以预测学生学习的难点,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这对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练习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如外国学习者汉语否定句的习得:(4)a.*那姑娘长得没好看。

/ *他没是研究生。

/ *姚明的个子没矮。

b.写不完→*写没完;没写完→*不写完(“不”和“没”有严格的分工,“不”在述补结构之中,“没”在之前)•理论意义或间接意义(Theoretical or Indirect Significance)I.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或有另一种语言的参与,能促进汉语本体研究。

例如应用西方核心重音理论(Nuclear Stress Theory)可以解释汉语的如下语言现象:(5)a.读报→*阅读报;b.她负责护理工作→*她负责任护理工作。

(V≯C OMP>>M INI V-[σσ]FT)(6)a.*他在那儿蹲。

→他在那儿蹲着呢。

→他在那儿蹲着哪嘛。

b.此人可疑→*此人可怀疑。

(M ONO I NS F >>I NS F T)*M ONO P-N SD(核心重音范域不能是单音节谓词)II. 通过汉英语言对比,可以了解各民族语言的组织结构。

例如:(7)a. The more you work, the more you love your work.b. *越你工作,越你会热爱自己的工作。

(“越”应在主语之后)(8)a.Put the picture on the wall.→*Put on the wall the picture.b. *挂画在墙上。

→*挂在墙上画。

→画挂在墙上。

第二节汉英语言对比的历史与发展(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Chinese & English)一、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区别(Differences betwee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 Contrastive Linguistics)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详见表1-1和图1-1。

表1-1 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异同图1-1比较语言学与对比语言学的差异象限I对某一语言系统内部结构的共时比较;象限II对某一语言系统在其历史演变不同阶段的历时比较,了解其发展史及演变规律;象限III(亲属)语言之间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历时比较,探讨其联系、进行谱系分类、构拟其原始语,揭示其共同发展规律(比较语言学);象限IV不同语言之间静态的、共时的比较,找出不同语言之间在形式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对比语言学)。

二、西方对比语言学的历史沿革(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Contrastive Linguistics)第一阶段(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对比语言学的形成期。

以德国语言哲学家洪堡特、丹麦语言学家叶斯帕森和美国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最早提出“对比语言学”的名称)为代表,提出对比语言学主要“考查各语言的组织及进一步发展状态”,重在研究“词语结合”同“语言精神关联”所形成的“内涵语言形式”(Humboldt,《语言比较研究与语言发展不同阶段的关系》);对比“不必局限于同一语系、同一起源的语言”,而应着眼于“差异最大、起源迥然不同的语言”(Jespersen,《语言哲学》);对比语言学“旨在研究不同语言在语法、逻辑和对经验一般分析上的重大区别”(Whorf,《语言与逻辑》)。

第一阶段已把语言对比与“民族思维、逻辑经验”等哲学命题联系起来,初步奠定了对比语言学的目标、对象、方法和对比哲学的思想。

举例:所有语言都有疑问句和主-谓-宾句,然而:(9)a. [IP Mary [VP said what]](是汉语的语法结构)b. [CP what [IP Mary [VP said t]]](是捷克语和波兰语的语法结构)c. [CP what said i [IP Mary [VP e i t]]](是荷兰语语法结构)d. [CP what did i [IP Mary e i [VP say t]]](是英语的语法结构)。

再如认知语义学角度:(10)a. 关于“山头、山腰、山脚”的体认(东方人比西方人更强调体认)b. 关于“来”和“去”、“远”和“近”的空间认知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转向与微观对比语言学的发展期。

以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弗里斯、拉多等为代表,依托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哲学与方法论基础,将“比较”与“对比”的方法引入第二语言教学,创立了一套包括“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在内的严密对比分析方法(Contrastive Analysis)和操作程序。

此法通过对两种语言(目的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的异同进行共时对比,来预测和解决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点。

“对比分析法”尚不能解决学习者的全部语言错误,故受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转换生成语法和认知语言学的挑战,并逐渐为70年代出现的“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所代替。

举例:(11)a.open a shop in Wall Street(V+N+PP)→b. 开店华尔街(V+N)*c. 开商店华尔街(V+N+N)(12)a.ridicule Bill(V+N)b. 取笑张三(V+N)*c. 开玩笑张三(V+N+N)(13)VP *(12)VPV NP V' NPCompwash the clothes 洗干净衣服洗净衣服哭嘶哑嗓子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宏观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构期。

以美国语言学家詹姆斯、波兰学者菲奇亚、芬兰对比语言学家切斯特曼等为代表,把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微观层面扩展至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生成)语义学、语用学(言语行为理论)、话语分析等超句子语篇形式结构的宏观层面。

其特点是:①注重理论研究和体系建构,从哲学、历史和文化根源上探讨各民族语言的异同;②把对比研究与翻译研究联系起来,以语言事实和语言现象为出发点探索语言使用者心理,促进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