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简明中国古代史答案

最新简明中国古代史答案

一、单选题:1、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C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金牛山人2、据考古发现,我国境内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原始人是( D )。

A、元谋人B、北京人C、蓝田人D、山顶洞人3、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他们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B )。

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4、氏族的特点之一是( B )。

A、按贫富结合B、按血缘关系结合C、按性别结合D、非血缘关系结合 5.原始社会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是在( D )。

A、母系氏族社会后期B、父系氏族社会前期C、父系氏族社会中期D、父系氏族社会后期6、传说及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

那时首领产生的方式是( B )。

A、部落中的全体成员投票选举B、禅让C、前任首领确定D、抽签决定7、人们常说中华文明五千年。

按照这一说法,我国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C )。

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C、炎帝和黄帝时期D、尧舜禹时期8、夏朝是我国第一个( C )国家。

A、封建领主制B、封建地主制C、奴隶制D、农奴制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其文字是( C )。

A、金文B、篆书C、甲骨文D、隶书10、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C )。

A、诸侯国之间的战争B、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C、奴隶主贵族领导的推翻暴君的斗争D、民族间的相互战争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北京人生活,生产特征的是(ABCD )。

A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B使用打制石器C 使用天然火D 过群居生活2、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是六七千年前的(CD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母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占有显著地位;B、实行族外婚,按母亲血缘确定亲属关系;财产由母系继承;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D、财产归氏族成员集体所有。

4、父系氏族公社的主要特征是(ABCD )。

A、男子在生产生活中占据显著地位;B、实行一夫一妻制,按父亲的血缘确定亲属关系;财产由父系继承;C、生产单位由集体耕作相家庭化转变;D、产品出现剩余,氏族内部逐渐出现贫富分化,私有制形成。

5、火的使用,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有(ABCD )。

A、用火烧烤食物,使人的体质得到进一步的改善;B、用火驱赶野兽;C、用火照明、防寒取暖;D、扩大了生活领域,增强了适应自然的能力。

三、判断改正题:1、在原始社会,人类都以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因之在考古学上称原始时代。

(×)改正:石器时代2、我国古代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他们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改正:水稻和粟3、公元前21世纪,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启建立了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改正:奴隶制4、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败灭亡,周朝建立,以镐京为都城,历史上称为西周。

(√)5、商朝后期制造的四羊方尊,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改正:司母戊大方鼎四、简答题:1、什么是原始群————原始群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的形式。

当时的人类刚刚从猿类分化出来。

生产力很低。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以血缘为纽带结成群体,以谋生活。

这样的群体学术界称为原始群。

2、夏朝已具备哪些国家职能?夏的国家机构的显著特征是:⑴王,成为最高统治者,以父系家长制身份君临天下,统治人民,亦称天子;⑵王之下设有"百吏",掌握公共权力,治理国家;⑶夏朝的领土不再是血缘关系的组合,而是按地区划分领土(九州);⑷制定法律、设置军队、监狱,其著名的监狱叫做“夏台”(在今河南禹县),用于镇压罪犯。

3、甲骨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甲骨文是殷商时刻在龟甲和牛肩骨上的文字。

19世纪末,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它的内容多为占卜文辞,反映了商朝后半期的宗教、经济、政治、军事、天文历法等情况,是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批文献资料。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五、论述题:试据北京人体质变化的情况,说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原理。

“北京人”是生活在大约四五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原始人类。

“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现代人不完全一样,头部还残留着某些猿类的特征,双手和上肢同现代人几乎一样,下肢虽有点弯曲,但能直立行走。

从这里可以看出,手是最早向现代人方向发展的,特别灵巧,这是用手劳动的结果;下肢担负着走路的任务,也得到了发展,最后引起和促进大脑的变化。

从“北京人”体质的发展变化来看,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充分说明“劳动创造了人”这一原理。

一、单选题1、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 B )。

A、为了发展经济B、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C、为了打败商纣的军队D、为了得到平民的支持2、西周宗法制度规定,天子、诸侯等的职位,只有( A )有资格继承。

A、嫡长子B、庶子C、次子D、王的弟兄3、春秋时期最早实行赋税改革的是( A )。

A案田而税 B初税亩 C初租禾 D量入修赋4、以“尊王攘夷”为旗号,发展强大的诸侯国是( A )。

A、齐国B、晋国C、楚国D、秦国5、春秋战国时期有许多改革和变法,其中比较彻底而又确立了封建制度的是( D )。

A.管仲在齐国的改革B.李悝在魏国的变法C.吴起在楚国的变法D.商鞅在秦国的变法6、孔子开创的学派称( B )。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C )。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8、西汉的都城是( B )。

A、咸阳B、长安 C 、洛阳 D、南京9、西汉时,下诏废止肉刑的皇帝是( B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10、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学( D )。

A、确立了诊断方法B、论述了人体解剖知识C、奠定了中医学理论D、奠定了中医学治疗基础二、多选题1、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有( ABCD )。

A.分封制B.宗法制C.井田制D.国野制2、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表现是( AD )。

A.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B.农民重视使用肥料;C.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D.开始用牛耕地。

3、公元前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进行改革,其内容主要有( ABCD )。

A.、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B、尽地力;实行重农政策”,C、善平籴,稳定国家经济;D、编著《法经》,维护社会秩序。

4、西汉时带兵攻打匈奴的将领是( AB )。

A.卫青B.霍去病C.张骞D.窦固5、两汉时期的史学家有( AB )。

A. 司马迁B. 班固C.司马光D. 班超三、判断改正题1、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乐府诗》。

(× )改正:《离骚》2、秦统一货币,铸圆形、方孔铜钱,称之为“五铢钱”。

(× )改正:秦半两3、公元前138年、119年,汉武帝两次派遣张角出使西域。

(× )改正:张骞4、秦朝时期修筑在岷江中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千多年来一直在造福于人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大运河。

(× )改正:都江堰5、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塑艺术成就斐然,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是敦煌莫高窟。

(× ) 改正:秦始皇陵兵马俑四、简答题1、西周的封建领主制有何主要特点?西周灭商之后,基本上废除了商朝的奴隶占有制度,将封建领主制(农奴制)推行与全国。

国王(天子)是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又是最高政治统治者。

“溥(p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当时最高原则,一切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都是在这一最高原则的指导下制定或行事。

学术界称这时的土地所有制为封建土地国有制。

西周的封建领主制基本上是一种封建家长制统治。

主要特点有三:(1)周王以家长制君临天下,是最高统治者;(2)政治制度与宗法制度相结合;(3)对土地的占有与对人民的统治相结合。

2、孔子是我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突出的贡献有哪些?⑴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⑶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⑷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至今仍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3、你是怎样评价“焚书坑儒”的?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

公元前213年,秦朝内部发生了有关统治方针的争论,博士淳于越攻击郡县制,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焚毁秦以外的史书、诗书及诸子百家书。

第二年,有一些方士议论秦始皇滥用刑罚,秦始皇下令活埋方士、儒生460多人。

这两件事,历史上叫做“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不仅扼杀了春秋末年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局面,而且使古代文化遭到严重的损失。

五、论述题结合史实,论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措施。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政治措施:(1)建立中朝,加强皇权,消弱相权。

中朝主要由皇帝身旁的亲信官吏和侍从组成。

(2)设置刺史与司隶校尉。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把全国划为13个州,每州派一名刺进行监察,巡视时代表中央,监察各郡诸侯和地方高官。

(3) 颁布了《推恩令》与《附益法》。

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的土地,使诸侯国由大变小,无力反抗中央;解决了诸侯王对中央的隐患。

《附益法》是限制藩王的活动。

(4)注重选择治国人才,确立了察举制度,要求地方官员推荐“贤才”送往京师,由中央考核任用。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1)改革币制,禁止私人铸钱,由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2)收盐、铁、酒归官营;(3)实行均输、平准政策;均输法就是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以谋取利益的政策;平准法就是由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

(4)增设算缗钱,即征收工商业者的财产税。

还下令“告缗”,鼓励告发。

思想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利用儒家学说加强思想统治。

提倡大一统。

此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作用:以上措施,使西汉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力鼎盛,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

一、单选题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B )A.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城濮之战D.赤壁之战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重要战役是( C )。

A.巨鹿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3、“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人是( B )。

A.袁绍B.刘备C.孙权D. 周瑜4、“九品中正”制中,评定品级的主要根据是( B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