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行为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动物行为学试题及部分答案

动物行为学院(系)、姓名、学号 .考试(答卷)日期年月日一.选择题(每题仅一个最佳选择, 将所选字母填入括号中,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面行为不属于动物反捕食对策的是( c )A. 拟态B. 猴子报警鸣叫C. 猫掩埋粪便D. 鼠兔割草堆成垛2. 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d )A. 栖息地面及大小B. 种群密度C. 后代的生活型D. 食物在栖息地的分布状况E. 中群众个体形态差异大小3. 鼠在求偶行为中,主要通过什么吸引异性? ( b )A. 姿势B. 声音C. 信息素D. 以上诸因素共同作用4. 乌鸦见到稻草人时,开始十分害怕, 时间长后反应没有了, 这种行为方式是: ( d )A. 条件反射B. 试错学习C. 习惯化D. 适应5. 冬季释放预先经受额外光照的乌鸦, 这些乌鸦将 ( b )A. 停留在原地B. 向南飞行C. 向北飞行D. 不之所措6. 有关动物的领域, 下面那种说法是错误的? ( b )A.个体大的动物, 领域面积也大.B.同样大小的动物, 食草动物领域面积大于食肉动物的.C. 生活区内资源分布越均匀, 越易产生领域行为。

D. 领域面积往往随动物生活史而变化.7. 当狮群中产生一只新狮王时, 新狮王常常将前一任狮王的雄性幼仔杀死, 这是因为 ( a )A. 新狮王要繁殖更多的后代B. 这些雄性幼狮妨碍它活动C. 这些雄性幼狮妨碍它采食D. 这些雄性幼狮妨碍它繁殖8.孵化后由人喂大的小鸭尾随饲养者走动, 游泳; 孵化后由人喂大的雀类小鸟在繁殖季节以人的拳头作为求偶对象, 这是因为 ( c )A. 它们好奇B. 它们喜欢跟着人C. 在发育敏感期产生的印记D. 它们乞食9. 关于“蜻蜓点水”现象的正确解释为 ( c )A.蜻蜓在飞翔中饮水B. 蜻蜓通过身体触水做标记.C. 雌性蜻蜓的产卵行为D. 雄性蜻蜓的求偶行为10. 身体无毒的拟斑蝶, 外形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 这一现象属于( b )A. 保护色B. 拟态C. 警戒色D. 协同进化11. 一只蛰伏的雌蜘蛛判断来到蛛网上的动物, 是求爱者还是捕猎对象, 主要通过( d )A. 视觉通讯B. 化学通讯C. 听觉通讯D. 触觉通讯12. 以下那个配对是不正确的? ( c )A. 行为, 对环境的反应B. 行为能力, 是学习的结果C. 行为, 可以改变D. 行为不断改变, 学习E. 行为, 有利于生存的适应13. 两只对峙正准备格斗的公鸡,突然啄击地面上的沙子,这种行为被称为( d )A.取食行为 B. 转向行为 C. 格斗行为D. 取代行为E. 定型行为14. 一只狗面对另一只狗, 表现出低头、眼下视、尾巴下垂,这是它在向对方(d)A.求爱 B. 乞食 C. 准备格斗 D. 表示顺从 E. 恐吓15. 一只雄山羊站立在山头上一动不动, 它是在 ( c )A. 休息B. 躲避敌害C. 展示自己D. 看护羊群E. 寻找取食地点二. 简答题 (任选5题做, 每题14分, 共70分)1.什么是动物行为学? 它与那些学科相关?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由于动物行为学对于动物学习和认知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与神经科学的相关性,它对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产生一定的影响。

2.研究动物行为常用的有那几种方法?1.实验室研究,代表人物为И.П. 巴甫洛夫、E.L.桑代克和B.F.斯金纳。

2.自然生态中研究,代表人物为K.von 弗里施、K.Z.洛伦茨和N.廷伯根。

现在一般多会将二者结合起来,前者重点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后者重点在行为的动因、行为的适应能力和行为的进化途径3.你为什么要学习动物行为学? 学习动物行为学有何意义?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对各种不同的内在和外界条件的适应或调整的一种表现,即对刺激的一种反应。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同周围事物连续地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换言之,主要研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群体内个体之间的关系。

近年来以家畜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畜禽的行为规律,应用于指导畜牧生产实践,对于改善饲养管理,创造条件满足畜禽在行为上的需求,从而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及预防有关的疾病,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动物行为学属于生态学范筹,行为同生态的关系是通过个体建立的,所以,行为学又称为个体生态学。

然而,个体是不能代表一个品种而独立生存,它必须同本品种的其它个体发生联系并互相作用。

因此,个体在群体内必须产生个体间的行为,进一步说,个体和群体也要具备有助于在群落中生存的行为。

那么,行为是一个品种总体特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维持品种生存的手段,对生存不利或有害的行为都已从基因库中消失。

行为研究中的一个最古老的课题是:动物行为中有多少是先天本能又有多少是后天习得的。

哺乳动物比较善于学习,而昆虫和鸟类则有着丰富的本能行为,因而有关本能行为的研究常常是以虫、鸟为研究对象。

美国学者W.克雷格曾对鸽类进行长期研究,他于1918年指出:本能行为并非仅仅是一连串定型的反射动作;在开始时动物在欲望驱动下表现出烦躁不安、四向搜索,这时的动作很多是习得的,只有当找到适宜刺激(例如食物)时本能行为才进入完成阶段而出现定型的反射动作;之后可能有一段时期动物厌恶原刺激,最后进入安适无欲状态。

与此同时,德国学者海因罗特借在动物园工作之便,对鸭和鹅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强调寻找同源行为,就象在比较解剖学中研究同源结构一样,这样可以阐明行为的进化途径。

另一位德国学者J.von于克斯屈尔则指出:在动物所感受的周围环境中,只有一部分关键刺激是真正起作用的。

正是这些刺激触发了动物的体内机制使本能反应“释放出来。

这些见解给早期行为研究工作者以很大影响。

动物行为学是专门研究动物行为的学科,最早是由于人们对动物行为的好奇心而开始研究的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动物行为学逐渐与多个学科发生了相关性。

20世纪以来,生命科学发展迅速,尤其是人类基因组以及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使得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不仅显得更加重要,而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迫切性。

4/动物的学习行为有那些主要形式?学习行为特点: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所占的比例越大,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习惯学习当同一种刺激反复发生时,动物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最后可完全消失,除非再给予其他不同的刺激,行为反应才能再次发生。

模仿学习动物在幼年时会模仿抚育者或其他成年动物的行为,来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

幼小的黑猩猩会学习年长者如何取食白蚁,一些鸣禽的学唱,都是模仿学习。

模仿行为在动物适应环境上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它使得动物能从同种其他个体的经验中学习知识,还可以绕过完全依赖遗传机制的途径直接继承,这对社群传统的形成大有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群居动物中有时出现全体或多数成员从事同一种活动的同步化行为现象,常常被误认为模仿学习,其实这仅仅是一种被称为“情绪感应”的行为。

当一个动物群体中的一些动物(特别是处于首领地位的个体)做出某种举动后,其他个体也常常会因为“情绪感应”而做出相同的举动。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这种“情绪感应”行为。

有些“情绪感应”行为是动物应对突发灾变,保证种群延续而采取的非常手段。

印痕学习: 印痕学习行为是一种高度特化的但有局限性的学习行为,许多印记只是在动物一生的某一特定的时期才能学习到。

联想学习:就是一种称为条件反射的学习方式。

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反射完全是人为控制的,在自然界没有什么适应意义,而操作条件反射确实是更接近自然界的一类学习,大多数动物的觅食及躲避行为都是一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推理学习是动物学习的最高级形式,又称悟性学习,即动物凭直觉对新生事物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过程。

较高等的动物有一些推理行为,如绕道取食。

把食物放在玻璃板后面,动物要拿到食物必须先绕过玻璃板,解决绕道问题是动物的顿悟,即一下子明白了阻隔的存在和解决的办法。

较低等的动物对此只会兴奋地乱爬或是乱扑乱撞玻璃板。

但是,较高级的哺乳动物,如拂拂、猕猴、猩猩等可以很快的解决这一问题。

4.动物的格斗行为有那些主要形式? 格斗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何生物学意义?5.复杂行为可分为欲求行为和完结行为两个阶段, 试以动物的取食行为为例说明。

6.为何动物在冬季常常集群? 集群的意义何在?7.以往你是否饲养或观察过动物? 就你饲养或观察过动物的某种行为(如: 取食、育幼、求偶、繁殖、格斗、占域、学习、游戏、通讯等)作以描述。

8.动物为何要占域?动物的领域有什么功能?占域行为(territorial behavior)是指动物建立领域并加以防卫的行为。

动物栖居和进行日常活动的空间范围称为它的巢区,而其中受到该动物积极防卫的区域特称领域。

防卫不仅是对入侵者的攻击行动,还包括利用鸣叫、采取威胁姿态及散布外激素等方式促使外来者却步或撤退的行为。

领域主要是针对同种动物,因此占域行为也可视为一种社群行为,社群内动物以此进行生存空间和资源的分配。

因此,占域行为具有调节种群密度的功能。

首先,占域行为有利于保证食物等资源和空间的合理利用,一方面胜利者得到充足供应,另一方面可避免资源的枯竭。

其次,占域行为有利于动物采取稳定的配偶制,使双亲得以合力育幼。

配偶制的出现也可减少群居动物中因自交而导致遗传素质下降的危险。

第三,占域行为有利于减少种内无谓的斗争。

领域的散在分布和动物对自己领域内部情况的熟悉,都有利于防御捕食者的袭击。

散在分布还减少疾病和寄生虫传播的机会。

第四,散在分布有调节种群数量的作用。

领域可大可小,大者包括全部捕食范围,再小则包括生殖活动场所,甚至只限于交配场地或巢穴所在。

这一方面决定于食源是否充足、稳定,另一方面也决定于动物防卫的能力。

根据对蜥蜴、鸟类和灵长类的调查,领域大小与体重成正比。

这是因为体重大者消耗食物也多。

9.动物常采用什么方式标记和保护自己的领域?10.动物保卫领域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是靠发声鸣叫、行为炫耀和释放化学物质,个体之间很少发生直接接触和战斗。

鸟类在保卫领域时首先是靠鸣叫对潜在的入侵者发出警告;当入侵者不顾警告侵入领域或进犯到领域边界时,它便采取各种特定的行为炫耀来维护自己的领域;当鸣叫和行为炫耀都无效时,便采取驱赶和攻击行动。

一个领域的占有者自己必须知道领域的边界在哪里,也必须让其他个体知道自己所占有的领域范围,这就要依靠几种领域标记行为:视觉标记即借助于行为炫耀让其他动物认清自己的领域,动物的特定姿态和醒目的标志都可以作为向其他个体发出的信号;声音标记鸟类、海豹、吼猴、长臂猿和猩猩都常用叫声来标记自己的领域,甚至青蛙、蜥蜴和某些鱼类也能用声音标记领域;气味标记哺乳动物经常用有气味的物质标记领域,这些物质包括尿、粪便、唾液和由特定腺体所分泌的物质,如鼬的肛腺和有蹄类的眶前腺等;电标记貘鱼有特定的放电器官,它常用放电来标记自己的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