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地产基础理论模型

商业地产基础理论模型


公式三:
多业态饱和指数=
Page 22
千人拥有商场面积
千人拥有商场面积也可以表述为人均拥有商场面积,是用来衡量城乡常住人口享有商业资源 多少的一项指标,也是评价商业物业规模及其饱和度一项指标
表达模型: 千人拥有商场面积= 各业态商场面积及商场总面积 千人
典型三业态 百货店 业态与人 口关系 千人拥有 商场面积 基础值 (㎡) 超市 人口 (万) 约50—60 Mall 可支撑面 积(万㎡) 约10 人口 可支撑面 人口 可支撑面 (万人) 积(万㎡) (万人) 积(万㎡) 约40—50 约3 约10—15 约1.5
可衡量性:细分的标准及 变量要明确,细分的市场 必须有类似的需求且能够 清晰的界定
可执行性:对于细分市 场及拟定业态,要能 够有效的组合商品与 服务,满足细分市场 需求
细分原则
可进入性;细分后的市 场要具有准入的可行性
有效性:细分后的市场要 有一定的消费规模、盈利 空间和市场前景
Page 12
目标市场选择
业态+定位+ 品牌
餐饮+文化+ 娱乐+休闲
理念+系统+ 规则
Page 5
商业地产“都市机能”
1 2 3 4
改善城市“个性与美感”,提升城市形象
提升“地段价值”,促进“城市繁荣”
总体上增强“城市综合服务机能” 具有“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综合价值 对“建筑、制造、服务”等相关产业起到拉动作用 促进城市“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发展 吸引投资商,提高城市“融资与融物”的能力 促进城市充分就业 促进GDP与财政收入不断增长
城市综合指标分析
城市综合指标
城市消费指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人均消费品零 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长率
指标类型 消费指标 存量指标 增量指标
城市存量指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储蓄存款
城市增量指标 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企业利润、财政收 入
指标举例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 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存款等 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 资
开始进入发展阶段;人均 GDP10000美元,家庭汽车 拥有率60%,才是成熟发展 阶段。
阶段一 原始形态
商业发展曲线
1100美元 2000美元 4400美元
阶段三 现代商业 综合商业形态满足多 种需求 Shopping Mall、大 型购物中心、专 卖店、精品店 2000-4400
8000以上美元 人均GDP
唐博 王小飞
商业地产基本概念
商业地产是以“商品卖场”为主要开发和经营 形态的(或主要形态之一)的不动产。
“商品卖场”为主要 形态 特性
“不动产”界定范畴
Page 2
商业地产范畴
侠义商业地产 零售店模式 例如:百货店、 超市、专业市场
商业地产
三大范畴
广义商业地产 零售店+多功能服务 例如:购物中心、
IRS——城市(或商圈)的饱和指数 C——城市(或商圈)的潜在客群数量 RE——城市(或商圈)每一客户平均购买额 RF——城市(或商圈)可比商场经营面积总和
公式二:
IRS=
城市(或商圈)可比商场销售总额 城市(或商圈)可比商场经营面积总和 城市(或商圈)可比物业销售总额 城市(或商圈)可比物业经营面积总和
细分标准
地域条件
细分变量
国家;地区(沿海、内地、东部、西部….);城区(一线、二线、三线、 城市中心、郊区….);乡镇;农村(富裕、小康、贫困…);气候(寒带、 热带、潮湿、干燥、多雨…) 性别;年龄;代群;职业;收入家庭生活周期;教育;名族;宗教;国 家 个性(内向、外向….);观念(传统、新潮…);态度(积极、中立、消 极);兴趣;偏好;感受;情感;动机 购买方式;购买数量;消费时间(季节、节日、白天、夜晚);消费经 历(长久消费、短暂消费…);消费频率;消费习惯;消费所得(求得品 牌、质量、优惠、满足) 日用品消费;生活时尚品消费;综合与休闲消费 高层市场(高级官员、大型企业老总、影视明星…);中层市场(中级官 员、医生、公务员、白领….);下层市场(工人、农民、小职员…..) 职业状态;消费层次;生活倾向;行为追求
消费特征 现实消费(第一层次消费) 潜在消费(第二层次消费) 预期消费(第三层次消费)
Page 21
零售饱和指数IRS
零售饱和指数:是测定各城市(或商圈)商业物业单位面积产出的指标,用以衡量商 业物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效率,也用来评价各城市(或商圈)商业物业饱和程度
公式一:
IRS=
C X RE RF
二线线城市,一般 省会城市如天津、 重庆、武汉、杭州、 长沙、沈阳等
三线城市,一般地 四线城市,一般县 级市如芜湖、珠海、 级市如英德、红安、 东莞等 麻城等
城市
城市能量与市场准入
GDP(RMB:亿万)
发达型市场:3000亿元以上
3000
繁荣型市场:1500—3000亿元以下
1500
成长型市场:500—1500亿元以下
项目
Page 14
项目竞争态势
创新理论 『竞争态势模型』
正在开发的 竞争项目 正在经营的 典型商家 现有竞争项目 品牌资源与多功能 项目条件 潜在进入者 市场需求 多业态的市 场分流
投 资 市 场
招 市零 商 场售 市 消 场 费
Page 15
更多竞争考量法
波特模型
潜在竞争对 手
土地、建造商、 材料商
商圈的形成与发展
百货等购物 市中心区域 市中心区域 市中心区域
发展 阶段 市场 表现 经营模 式 经营业 态 赢利模 式 标志节 点
“投资产品”是以“盈利工具”为依托的,“投资产品”的收益也是“经营 商品或服务”收益的再分配。商业地产只有当其“商业盈利”实现时,“盈 利工具”和“投资产品”价值得以实现,“地产价值”最终得以显现。
Page 4
商业地产“产业要素”
商业地产
人气
+
物业
+
商品
+
功能
+
管理
商圈+口岸+需 求+竞争
选址+规划+ 规模
中学读书期 ——成长期、学习期 青春期
消费特征
养育消费期,消费意识萌生,消费主要取决于抚养人的消 费观念和消费能力 指导消费期,消费意识逐渐清晰,但缺乏消费能力,通常 在家长指导下消费,呈现青春消费、流行消费的特征 旺盛消费期,具有自主消费意识和一定的经济能力,呈现 多元消费、时尚消费、享乐消费的特征 成熟消费期,事业有成,生活稳定,具有较好的消费能力, 呈现享受消费、务实消费、健康消费 休养消费期,社会活动减少,消费支出下降,呈现休闲消 费、保健消费、务实消费的特征 赡养消费期,身体逐渐老化,消费意识下降,消费主要取 决于赡养人的消费观念和能力
人口统计 心里因素 行为特征
消费类别 社会阶层 生活方式
市场细分的运用
组合性
实际的市场细分中,通常不是按一个标准,而是同时 按几个标准来进行,这就是市场细分标准组合
没有哪一种细分标准是绝对有效和唯一不变的 会随着经济发展、年龄增长、收入提高、需求 增加变化而变化
动态性
Page 11
市场细分原则
阶段四 广义商业 转型商业形式, 个性消费 旅游地产 、商务地 产、物流 4400以上
发展阶段 特点 表现形态 人均GDP(美元)
阶段二 传统商业 满足单一购物需求 百货商场、商业街、批发市 场、超市、街铺零售店 1100-2000
消费者对价格敏 感 马路市场、地摊、 集贸市场 低于1100
Page 20
1 2 3 4
项目开发阶段
• 市场分析、选址
• 商业规划(定位、
零售管理阶段
• 百货管理 • 超市管理 • MALL管理 • 等等八大业态管理
战略发展阶段
• 连锁经营 • 产业扩张
资本运作阶段
• 资产证券化
业态、动线、物业)
• 招商(主力店、次
主力店)
• 工程建设 • 运营模式执行(销
售、租赁、自营)
项目之间 直接竞争
购买者
替代品
Page 16
更多竞争考量法
Sowt矩阵
优势S
S1 S2 S3 W1
内部条件 劣势W
W2 W3
外 部 条 件
机 会
O
O1
增长策略 强化策略
O2
O3
威 胁
T
T1 T2
防御策略
避险策略
T3
Page 17
GDP与城市级别划分
GDP
一线城市,如北 上广深
Page 18
约60—80
约100—150
约170—200
Page 23
逐级消费市场理论
中国广大城乡的消费市场,呈逐级消费的市场特征,行政级别越高辐射的能量 越强,产生的市场容量也越大,我们称这种市场消费特征及规律为逐级消费的 市场理论。 各类经济中心(北上广深等)
省会消费群 地市消费群 县市消费群 乡镇消费群 农村消费群
目标市场:就是在细分市场中选择打算进入的市场;是企业准备以 “商品与服务”满足其需要的一个或者若干个子市场。
观点 内容
基础 目的
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市场细 分
目标市 场选择
集中化进入
Page 13
商品专业化
市场专业化
选择化进入
市场全覆盖
三级市场结构
零售消费市场 招商市场 投资市场
三级市场(零售市场):是商业地产的终 极市场,三级市场的消费主体是经营定位 所指向的消费群 二级市场(招商市场):是商业物业的招 商市场,二级市场的经营主体是提供商品 服务的厂家和商户 一级市场(投资市场):是与物业产权相关 的资本市场,一级市场的投资主体有投资客、 自营商家、公务员、医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