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启蒙阅读

启蒙阅读

我长大以后
阅读目标:
1、倾听并理解诗歌《我长大以后》,感受爱母亲爱同伴的情感。

学习使用文字语言,如“云端”“闪闪发光”“一轮明月”。

2、尝试制作教具,学习使用曲别针,体会人的智慧与聪明。

3、认读汉子“装满”“然后”“带”“分”“让”“对于”“妈妈”“月亮”“星星”。

阅读准备:
1、《启蒙阅读》第六册《我长大以后》大范例,幼儿读本,录音机,磁带。

2、幼儿将幻想的各种上天的方法画出来,进行主题布置。

星星,曲别针若干。

3、字条“我长大以后”,字卡“装满”“然后”“带”“分”“让”“对于”“妈妈”“月亮”“星星”。

阅读过程:
一、导入:谈话
1、教师出示大范例问:“你们还记得这幅画的名字是什么?”出示字
条“我长大以后”。

2、教师:你们想知道小字点为什么爬到天空去摘星星和月亮么?下面
我们欣赏这首诗歌
二、欣赏作品
1、传书。

请幼儿打开书第一课。

2、放录音,欣赏作品《我长大以后》。

3、欣赏后提问
(1)这首诗是小字点在对谁说话?(出示字卡“妈妈”)
(2)小字点搭了长长的梯子要到哪里去
(3)小字点在口袋里装满了什么(出示字卡“装满”)然后做什么?
(出示字卡“然后”)把这些星星分给谁?(出示字卡“分”)(4)(出示字卡“对于”)对于妈妈,小字点带给妈妈什么?(出示字卡“带”)小字点让谁天天给陪伴着妈妈?(出示字卡“让”)
4、请幼儿完整描述《我长大以后》。

三、游戏:翻星星
1、学习制作玩具:请每位幼儿在夜空背景图中摘下一个星星,再拿一
张字卡用曲别针将星星和字卡分别在一起。

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曲别针,认识曲别针长短两个圆头,将字卡和星星夹在曲别针的两个圆头之间,最后试一试夹得紧不紧。

2、幼儿将做好的玩具星星在桌子上整齐的摆放成一排,每人都记住星
星上别着的字,然后将星星朝上(字朝下)扣放在原来的位置。

3、教师说出一个字,幼儿靠记忆说出是第几个字,然后将星星翻开验
证。

翻对了,同桌的幼儿鼓掌,翻错了可以再猜。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听了这首诗歌后自己幻想做什么。

发展评价
1、是否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2、是否能积极尝试自制玩具,学习使用曲别针。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到户外大型体育器械,练习爬梯子、绳梯,在攀爬游戏中灵活地控制身体。

种子的理想
阅读目标
1、积极探索不同种子的生长环境,发展思维、创造能力。

2、喜欢阅读散文,能感受作品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

3、学习仿编句子“我要……”“我想……”“我愿……”。

认读汉子“沙”“声音”“种子”“果实”“美丽”“菱角”“蒲公英”“落花生”。

阅读准备
1、《启蒙阅读》第六册幼儿读本、录音机、磁带。

2、各种种子标本,上面贴有标签。

3、莲子的家(湖水、荷花、藕)、柳絮的家(土地上)、白薯的家(土地里)。

句子条“我要……”“我想……”“我愿……”。

4、字卡“沙”“声音”“种子”“果实”“美丽”“理想”“蒲公英”“落花生”“菱角”。

阅读过程
一、跟读作品
1、传书,请幼儿打开书至第4、5页。

放录音,跟读《种子的理想》。

2、跟读后,请幼儿探讨春风、菱角、蒲公英和落花生说话的不同声音和语气。

3、提问:“其他的种子会有什么理想呢?”
二、探讨新的种子
1、教师出示3个不同的种子标本(莲子、柳絮、白薯)说:“你们看,这是哪些种子呢?”
2、阅读种子瓶上的标签文字“莲子”“柳絮”“白薯”,认识这些新的种子。

3、讨论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

4、送种子回家
请幼儿观察莲子的家(湖水,水中有荷花、莲蓬、藕);柳絮的家(空中);白薯的家(泥土)。

请幼儿将这三个种子放在不同的环境里,探讨这些种子的生长过程。

5、教师出示三个描述种子的句子条和句型条“我要……”“我想……”“我愿……”请幼儿尝试按照三个描述句式描述莲子、柳絮和白薯的不同理想。

6、出示带刺、带翅等不同的种子标本,请幼儿观察这些种子的特点,想一想它们的传播方式是什么。

总结分享
请幼儿说说农民是怎么样播种,自然界中的野生植物靠什么播种。

发展评价
1、是否对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种子产生兴趣。

2、是否能按照句式条创编新的句子。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玩认字游戏“玩扑克牌”。

在扑克牌数字的一面贴上汉子“沙”“音”“响”“果实”“美丽”等。

幼儿摸完牌后将牌反过来拿,每个幼儿轮流出一张牌放在桌子上读,读对了,继续出;读错了,其他幼儿的手迅速盖在该牌上,动作最快的幼儿将这张牌拿走,最后谁的牌多为胜。

铁杵磨成针
教学目标:
1、知道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理解“铁棒、诗人、困难、进步、更加、功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什么地方赶什么”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功夫。


教学难点:这篇课文要求理解的词语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

问:这是什么?说说针和铁棒的样子。

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2、揭示课题:《铁棒磨成针》读题,题目里的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什么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评价、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a、能!一定能!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b、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指名读第二句。

问:这里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
指什么?李白读书进步不快?理解“贪玩、困难。


教学:困,用“捆”来记。

[你在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
你是怎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

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孩子。

他后来改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四、学习2-6段。

[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老大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老大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奇怪”,觉得奇怪的是谁?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A、看到老大娘在磨铁棒,不知道为什么。

(疑惑)
B、听说老大娘要用铁棒做针。

(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奇怪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老大娘是再怎么回答的呢?
为什么老大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读“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什么是“功夫深”?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5、听了老大娘的话,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

[指导朗读] 指名回答,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学生释疑。

6、从此以后,李白怎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
五、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怎么会成为有名的大诗人?他回怎么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什么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3、能用“谁看见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一句话。

六、分角色读课文。

七、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该读出奇怪的语气。

老大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板书:2、铁棒磨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成功
下苦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