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章 溶胶-凝胶合成技术

第8章 溶胶-凝胶合成技术

15
溶胶特点 胶体溶液
多相分散系统 动力学:沉积平衡
热力学:不稳定 溶胶的起始原料种类 金属无机盐 金属有机盐 硝酸盐 M(NO3)n 金属醇盐 M(OR)n 氯化盐 MCln 醋酸盐 M(C2H3O2)n 氯氧化物 MOCln-2 草酸盐 M(C2O4)n/2
16
3. 无机盐的水解-缩聚反应
无机盐为原料,加入碱液水解生成沉淀, 沉淀分散于酸中得溶胶, 脱水得凝胶。
9
基本原理和过程
醇盐或无机盐
水解
1. 溶胶的制备 sol (控制沉淀的颗粒大小) 2. 溶胶-凝胶转化 (化学法、物理法) 3. 凝胶干燥 (使溶剂蒸发) gel
干燥, 煅烧
晶态/非晶态
10
2.2 Sol-gel过程中的基本反应
金属盐(或醇盐)溶于水后,水中基本反应有三类: (1) 溶剂化 金属阳离子形成水(溶剂)合离子:
缩聚:
2M(OR)4-n(OH)n [M (OR)4-n(OH)n-1]2O + nH2O
24
三种缩聚方式:
25
5. 溶胶-凝胶法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Functional ceramics Nonlinear optical materials Catalyst Enzyme Inorganic nanomaterials
第8章 溶胶-凝胶合成技术
1. 2. 3. 4. 5. 概述 溶胶-凝胶过程(sol-gel) 无机盐的水解-缩聚反应 金属有机物的水解-缩聚反应 溶胶-凝胶法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1
1. 概 述

典型的软化学合成路线,
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 198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 在软化学合成中占重要地位, 是现代无机合成的主要方法。
继续干燥,有气泡产生.形成白色凝胶; 凝胶于120℃干燥12h,得到淡黄色的干凝胶; 将干凝胶在不同温度下处理,得到不同粒径的 CeO2粉末。


31
CeO2纳米晶
低于230℃, 无定形, 250-1000℃,,面心立方的萤石型CeO2。 随焙烧温度降低,衍射峰逐渐变宽, 晶粒减小,晶格畸变明显增大; 比较焙烧温度与时间对粒度的影响表明, 随焙烧温度升高,晶粒明显地增大;而焙 烧时间的增加,晶粒仅稍有增大。 TEM表明,CeO2纳米粒子基本是球形的, 250℃时生成的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可达8 nm。
1)M的水解产物可用“Z-pH图” 进行判断, 图中“OH”区内,水解与缩合同时进行; 2)缩合过程取决于金属离子的电荷,pH值与 配位数,可发生两类: 通过羟桥基形成二聚/多聚体-羟基聚合: M-OH-M M-OH-M-OH-M 通过氧桥基形成二聚/多聚体-氧基聚合。 M-O-M M-O-M-O-M-O-M
特 点:
4. 经溶液反应步骤,易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定量掺杂;
5.溶胶/凝胶的流变性, 有利于通过喷射、涂覆、浸渍等方法在温和条件下 制备出陶瓷、玻璃、膜、纤维、超微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或特种聚集态(如:YBa2Cu3O7-x超导氧化膜)。 4
Sol-gel法的不足

所用原料价格比较昂贵,有些原料有毒;
21
2) Oxalation缩聚
2CrO3(OH) ↔ [Cr2O7]2- + H2O [VO3(OH)]2-+ [VO2(OH)2]- ↔ [V2O6(OH)]3- + H2O [VO3(OH)]2- +[V2O4(OH)3]↔ [VO3(OH)]2- + H2O
22
4. 金属有机分子的水解-缩聚反应
2



概述

共沉淀法, 高温固相合成的替代方法;

该法已在制备性能优良陶瓷、玻璃、涂层、 薄膜、纤维、复合材料等方面获得应用, 也用于制备纳米粒子。
3
1.均相多组份体系 原料分散于溶剂中形成低粘度溶液,在短时间内获得分子 水平上的均匀混合; 2. 制备温度低 与固相反应比,反应在较低温度进行,体系中组分在纳米 范围内扩散,(固相反应,在微米范围内扩散); 3. 溶胶前驱物可提纯,可制备高纯材料;
总反应: M+ + nH2O M(OH)n + nH+
17
3. 无机盐的水解-缩聚反应
(i) 溶剂化反应:
Mz+ + nOH2 →[M←(OH2)n]2+ (ii) 电离平衡: [-M-OH2]Z+↔[-M-OH](Z-1) + H+↔ [M=O](Z-2)+ + 2H+
18
(iii) 两类缩合反应:
34
粒子溶胶路线
正常情况下分为两步:

1.前驱体通过水解-缩合反应,生成氧化物或者氢 氧化物沉淀; 2.通过加酸或碱电解质使沉淀胶溶解而形成稳定 胶态粒子溶胶。必要时添加有机粘合剂, 形成的溶胶就可直接用来进行支撑体膜的制备。
35


5.2 多孔陶瓷膜的制备
无机陶瓷膜中孔形成机制
1)胶粒堆积 2)分子团簇形成与聚集 3)模板剂的应用
19
1) Olation(氢氧配)缩合过程

在M配位饱和情况下,通过sN方式,在两个M间形成 -OH-, 缩合形成M-O-M键。
-M-OH + -M-OH2 M-O(H)-M- + H2O
通过sN方式,可获得不同形式的-OH桥 例: 2Cr(OH)(OH2)5 → (H2O)4Cr-(OH)2-Cr(OH2)4
36
1) 胶粒的堆积

脱水缩聚反应:-M-OH + HO-M -M-O-M- + H2O 脱醇缩聚反应:-M-OR + HO-M -M-O-M- + ROH
反应可能同时进行,可能存在多种中间产物,过程非常复杂。
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改变凝胶结构。
12
水解程度和水解产物

取决于M的电荷Z, 配位数N和pH。过渡金属 考虑配位场稳定性的影响。 pH和Z对配位基形成的影响, 如右图所示: 低价阳离子(Z<4)在整个pH范围内, 形成水合离子和/或水合氢氧基配离子; 高价阳离子(Z>5) 在同样pH范围内, 形成氧化和/或氧化-氢氧基配离子。
400-950C,
5C/min
3C/min降至r.t.,
3)重复2) 2-3次,O2气氛,800C退火12h; O2气氛中, 3C/min降至r.t.; YBa2Cu3O7-超导薄膜(10-100m)
29
例2
纳米TiO2制备:
1)钛酸丁酯
i) 滴加到去离子水中
288K 水解缩聚

Mz++ n:OH2 [M(:OH2)n]
(2) 水解反应(hydrolysis): [M(OH2)n]z+↔[M(OH)(OH2)n-1]z-1+ H+ ↔ [O=M(OH2)n-2]z-2 + 2H+ M(OR)n+H2O (OH)xM (OR)n-x+ xROH
11
(3) 缩合反应(condensation):
8
2.1 溶胶-凝胶(sol-gel)过程
前驱物分散在溶剂中, 水解/醇解生成活性单体, 活性单体进行缩合,开始成为溶胶(Sol), 溶剂脱出生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Gel), 干燥和热处理。

分子前驱物 → 聚合物或粒子聚集体 → 小粒子簇(溶胶) →大粒子簇(凝胶) → 三维网络(晶态或非晶态)
13



水解过程中的三种配位基
水合基(aqou): 羟基(hydroxo): 氧化墓(酰基oxo):

M(←OH2); M-OH; M=O
水解产物都可以通式[MONH2N-h](z-h)+来 表示。 N是与金属M的配位数,z是M的价态, h称水解摩尔比。
14
水解产物
水解产物都可以通式:[MONH2N-h](z-h)+

通常制备周期较长,常需几天或几周;
凝胶中存在大量微孔,干燥过程中逸出气体及 有机物,产生结构收缩,导致大量缺陷。

5
2.溶胶-凝胶(sol-gel)过程
溶胶(sol):胶体溶液(colloidal solution);
凝胶(gel)
胶凝作用(gelation): 溶胶)过程
26
5. 溶胶-凝胶法在无机合成中的应用
金属有机配合物溶液
不同金属的酸溶液+ 金属有机配合物溶液
不同金属盐溶液
水解缩合成含羟 基的三维高分子
溶液蒸发脱水成凝胶
溶液蒸发脱水成凝胶 低温煅烧成活性 氧化物粉料
27
5.1 粉体材料的制备
例1 YBa2Cu3O7- 粉体制备:无机途径 1)Y(NO3)3 5H2O + Ba(NO3)2 + Cu(NO3)2 H2O i)乙二醇,130~180C 回流,

ESR也表明,250 C以上均为Ce4+
33
5.2 多孔陶瓷膜的制备
粒子凝胶 vs.聚合物凝胶
前驱物种类对sol-gel演变的影响不 同,这对形成的薄膜影响很大。所制 得的凝胶层结构不同.
粒子凝胶:单个粒子的排列;
聚合物凝胶: 水解和缩聚反应速率和程度对凝胶形 成起着关键作用。 采用这两种路线制备的陶瓷膜中孔形 成机制不同,分别表现为胶体粒子堆 积和分子团簇聚集。
当 h=0时,水合离子[M(OH2]Nz+;
当 h=2N时, 氧合离子MON; 当 N<h<2N时, 氧-羟基配合物:[MOxOHN-x](N+x-z)例: AlOOH;
当 0<h<N时,羟基-水配合物:[MOHh(OH2)N-h](N+x-z)例:[AlOH(OH2)5]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