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课)
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
(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
(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
二、学习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问题导学: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2独立完成;3、4小组合作;用时10分钟)
1、概念:。
2、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例如:糖水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硫酸钠溶液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
3、按,分散系共有种组合方式。
4、请将下列分散系按上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分散系
物质举例
(请选择正确的连线)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 气
硫酸铜溶液
液 + 气有色玻璃固 + 气烟
气 + 液雾
液 + 液泡沫塑料固 + 液空气
气 + 固汽水
液 + 固牛奶
固 + 固珍珠
5、实验探究: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冷水、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有什么相同点?
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
冷水中
沸水中
氢氧化钠溶液中
现象
相同点
6、实验探究:分别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悬浊液。
过滤后的现象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铁悬浊液
结论与解释
7、实验探究:将装有淀粉与氯化钠溶液的半透膜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约2-3分钟,取烧杯中的溶液1-2毫升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滴加碘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与解释
从烧杯中取1-2毫升液体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
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并滴加少量碘水
8、思考: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探究,分析这几种分散系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9、分散系的分类(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粒子直径稳定性实例
溶液
分散系胶体
浊液
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当光线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有作用,所以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或从侧面)可以看到。
用途:鉴别和。
*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介稳性: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而带有,同种胶体粒子电性,它们之间的相互阻碍胶体粒子变大,使胶体粒子不易聚集,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2)使胶体粒子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这是胶体稳定的次要原因。
(3-5为选学内容,有时间则可以学习了解一下)
3、聚沉:在一定条件下,使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粒子而形成从分散剂里,这个过程成为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3)加热;用途:做豆腐、静电除尘、明矾净水等。
4、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的现象叫电泳。
Fe(OH)3带有电荷向极移动。
5、渗析:由于胶体粒子较大,不能通过半透膜,而离子、小分子较小可以通过半透膜。
所以把混有离子或小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的袋子里,并把这个袋子放在溶剂(水)里,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的操作叫渗析。
用途:用于的提纯。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归纳所学内容和收获)
达标训练: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溶液
B、食盐水
C、乙醇
D、碘酒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3、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外观
B、丁达尔效应
C、布朗运动
D、加热
课下作业:
4、将混有氢氧化铁胶体的氢氧化铁沉淀和水的混合物倒入到过滤器中,滤纸上留下的是,滤液里有,再将滤液倒入到半透膜(小孔直径约1纳米以下)中,能通过半透膜。
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在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
若将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通过滤纸
⑤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⑥能通过半透膜
6、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在豆浆中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如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后出现红褐色沉淀
7、讨论:在制取Fe(OH)3胶体时要注意:①不能用自来水;②FeCl3溶液应逐滴滴入且不能过量;③加热时间不宜过长。
你能说出为什么吗?
挑战高考:
1、(04上海)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作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2、(02广东)为了除去蛋白质溶液中混入的少量氯化钠,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过滤
B、电泳
C、渗析
D、加入AgNO3溶液,过滤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