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1.平衡条件:F=0 (正交分解Fx=0,Fy=0).
2.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专题一 │核心知识重组
四、物体受力分析 1.受力分析的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点、一个物体或 物体系统等. (2)按顺序找力 ①分析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②分析已知外力; ③分析接触力:先分析弹力,后分析摩擦力. (3)画出受力图,每个力都要标明表示力的符号.
• 4.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部分:考查万有
引力定律在航天运动中的应用,命题形式
为选择题.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第一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近年高考纵览
考点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全国课标卷16 广东卷19, 全国课标
受力分析 、24,山东卷 海南卷5,安 卷15、18
、 17,广东卷16 徽卷14,浙 ,广东卷
线运动的特点、平抛运动、圆周运动等内
容,以考查曲线运动的轨迹、平抛运动和
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为主,关注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及与电场、磁
场的综合.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第一单元 │考情深度解读
• 4.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部分:考题命 制出发点为万有引力定律应用、天体运动 的规律等,以考查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 的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加速度等 与轨道半径的关系以及天体质量的计算等 问题为主,关注卫星变轨问题.
天津卷3,广 东卷17
匀变速直 安徽卷22、 线运动 24
全国课标卷 全国课标卷24 24,天津 ,全国Ⅰ卷 卷3,四 24,上海卷 川卷23(1) 11
山东卷16, 牛顿定律 海南卷高1中,物理二四轮复川习力卷与平2衡3(2)
第一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考点
运动和 力
运动的 合
成与分 解
2012年
• 近三年考题中,高考的三种题型在本专题 都有体现,物体的平衡问题(选择题)、天体 运动问题(选择题)和直线运动(计算题)三种 题类每年必考.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第一单元 │ 考情深度解读
• 2.力与直线运动部分:考查牛顿运动定 律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以选择题形式 命题,注意运动图象问题.
• 3.曲线运动部分:考查抛体运动、圆周 运动、直线运动组合情景下的运动问题、 受力问题及功能综合问题,命题形式一般 为选择题(或计算题).第一单元 力与动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第一单元 │ 知识网络构建
知识网络构建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第一单元 │ 考情深度解读
考情深度解读 2010~2012年课标卷命题考向解读: 1. 物体的平衡部分:考题命制出发点为共点力作用下物 体的平衡条件、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以考查物体受力分析 的方法及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作用下的平衡 问题的应用为主,关注弹簧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及整体法与 隔离法的应用等问题.
重庆卷24,
第一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考点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万有引 力定律
广东卷21
上海卷22(B)
全国课标卷20, 广东卷20,上 海卷4
人造卫 星
山东卷17,福
海南卷8, 江苏卷8 ,浙江卷 15,天津 卷3,四 川卷15,
建卷1,3, 重庆卷21, 湖北卷19, 浙江卷19, 广东卷19, 天津卷8, 江苏7,北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洛伦 兹 磁场 力
运动 F=qvB 电荷 (v⊥B)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方向
用左手定则判
断(垂直于I、
B所决定的平 面) 用左手定则判
断(垂直于v、
B所决定的平 面)
专题一 │核心知识重组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适用所有矢量运算). 2.常用方法: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 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等效替代.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或系统)的平衡
2011年
全国课标15
海南卷8,安徽 卷17, 四川卷 21,重庆卷25
,北京卷 18,福建 卷16,四 川卷19,
上海卷31
福建卷21
全国课标卷 20,上海 卷11,江 苏卷3
全国课标卷高1中5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2010年
山东卷16, 福建卷16 ,安徽卷 22, 四川卷 23
江苏卷1,上 海卷15
作用 点
大小
接触 面
静摩擦力 :
0<Ff≤Ffm 滑动摩擦
力:Ff
=μFN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方向
与接触面相切 ,与物体相 对滑动或相 对滑动趋势 方向相反(与 运动方向不 一定相反)
正电荷受电场
专题一 │核心知识重组
力的 种类
产生原因 或
作用 点
条件
大小
安培 力
磁场
通电 F=BLI 导体 (I⊥B)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专题一 │核心知识重组
(4)防止多力和漏力 ①检查画出的每个力能否找到施力物体,如果没有施力物 体,则该力不存在; ②检查物体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能否使物体处于题目给 定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变速). 2.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项 ①只分析受力物体,不分析施加物体; ②只分析性质力,不分析效果力,如向心力等; ③只分析外力,不分析内力; ④分析物体受力时,应关注物体运动状态(如物体的平衡、 加速与减速、直线与曲线等).
平衡条件 ,天津卷2, 江卷14,江 13,江苏
浙江卷14
苏卷1
卷3
整体法与 隔
山东卷17, 福建卷1高7中物理二轮复天习力津与平卷衡 2,海
山东卷17 ,安徽卷
第一单元 │ 近年高考纵览
考点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运动的 图象
山东卷16, 海南卷6, 北京卷23 ,江苏卷4 ,天津卷8
全国课标卷 21,福建 卷16,海 南卷8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第一单元 │ 考情深度解读
• 2.力与直线运动部分:考题命制出发 点为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结合等内容,以考查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 过程分析、加速度在受力和运动结合问题 中的桥梁作用等为主,关注两物体运动的 相遇及运动图象问题.
• 3.曲线运动部分:考题命制出发点为曲
重心
G=mg
弹力
根据二
力平衡
直接接触 、发生弹性 形变
或牛顿 接触 第二定 面 律判断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方向
竖直向下
与引起形变 的力的方向 相反(压力、 支持力垂直 于接触面;
专题一 │核心知识重组
力的 种类
摩擦 力
产生原因 或
条件
接触面粗 糙;存 在压力 ;相对 滑动 ( 或有相 对滑动 的趋势)
山东卷18,北京 卷16,浙江卷 20,江苏卷6 ,福建卷14, 全国Ⅱ卷21, 天津卷6,四 川卷17,安徽 卷17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一 力与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力与平衡
专题一 │核心知识重组
核心知识重组
一、几种常见力的比较
力的 种类
产生原因或 条件
作用点
大小
重力
由于地球的 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