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成为高考的考查热点,建议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2.中国与区域经济集团的关系,与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关系。
3.在全球化趋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考纲要求: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史论共享:1.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为了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除了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外,美国还致力于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尽管美国拥有特殊地位,但三大支柱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3. 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世贸组织的一些决策,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表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它的发展,意味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将在相互妥协、互相监督、尽量有序的基础上进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赢得竞争机遇;同时,也会对中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内的某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4.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从不利方面看,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的落后,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直接涉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结构要点一.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1.背景:①大危机及二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认识到战后建立有效机制、稳定世界经济的必要性。
②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德、意、日战败,国内废墟一片;英法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出口额占资本主义世界出口额的32.5%,外汇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总储备的74.6%,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③美国企图凭借经济实力确立其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2.召开:1944年7月,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3.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及附件,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4.意义:标志着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
(二)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成员国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即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双挂钩)。
宗旨:稳定国际汇兑;协助建立多边支付制度;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2.世界银行(IBRD ):又称“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建立: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宗旨:向成员围提供贷款,以促进该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推动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增长。
3.美国特殊地位的体现:①两个国际货币金融组织的资金由成员国认缴,而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多少。
战后初期,美国认缴资金最多,因此掌握大约1/3的决定权。
所以那时美国取得支配世界银行的主导权。
②固定汇率制使美元成为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美国在战后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得以确立。
4.影响:①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确立了美国战后世界经济霸主地位,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
(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1.原因:①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②美国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2.产生: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3.宗旨(目的):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4.职能:是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起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5.影响: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四)认识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②美国在其中拥有特殊地位。
③它们的出现,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势,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全球化前提条件(1)、第三次技术革命,交通、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联系加强(2)、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3)、“临时性”的关贸总协定(GATT)无法适应全球化的要求2、全球化概况(1)、历史沿革: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经济联系开始b、工业革命之后,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国际机构成立和经贸规则的确立--WTOa、GATT规则:1948年――乌拉圭回合谈判(第八轮)b、WTO成立及统一的规则成立:《马拉喀什协定》1995.1.1 总部(日内瓦)宗旨:有效合理运用世界资源,保证正充分就业,加强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保护环境,实现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职能:促进市场开放、调解纠纷,实现贸易自由化规则:一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二透明度原则三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四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特惠制)意义:标志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3)、中国与WTO 2001.12加入--机遇与挑战a、中国是GATT的创始成员国:1948.1.1b、新中国入世谈判历时十四年(1987—2001)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12.10)●机遇:(六个有利于……)①享受基本权利(货物、服务、知识产权享受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②利用解决争端机制合法解决国际经济争端,营造良好的经贸发展环境③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决策,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挑战:国内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①经济体制国际化的差距(计划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接轨,按国际标准行事)②新理念、新规则(必须摈弃了传统的保护主义政策)③新资金、新技术方面竞争力的考验:④新机制新管理:新的国际竞争将淘汰落后的工业部门,改革传统的企业机制和管理方法3、全球化的历史影响(1)、性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新一轮扩张(2)、作用: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3)、影响:双刃剑――贫富差距更大a、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优势的技术、资金、市场)b、发展中国家:机遇:有一定的进步,改善人民生活挑战:落后技术、资金、市场,经济安全、政治压力…四、补充: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50年代—今天)1、前提条件:(1)、二战后局势相对稳定,各国加强发展经济对科技迫切需要(2)、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2、概况:(1)、重要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2)、新技术: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3、影响:(1)、生产力极大进步:——“信息时代”“电子时代”“太空时代”(生产效率极大提高、要求劳动者文化素质)(2)、生产关系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A、阶级结构变化:“知本家”“智本家”“蓝领”“白领”B、经济结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新经济”C、生活结构变化:科技影响衣、食、住、行(3)、国际关系变化:科技竞争导致国家贫富分化日益拉大+全球化程度加强知识拓展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演变趋势(1)二战后初期至70年代,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3)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
2.原因分析(1)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惟一超级大国,西欧在战争中普遍衰落,资本主义世界“一枝独秀”。
(2)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3)科技进步特别是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全球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4)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建立成为有力的推动者(5)冷战结束、国际金融的发展、国家协调机制的加强,提供了必要条件。
3.重要认识(1)要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2)克服社会生产的盲目性,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适当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改革是强国之路。
(3)经济建设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基础。
(4)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
专题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30—1932年,由美国开始,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或实行商品输入限额制度。
英国首先放弃金本位,与它利益相近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为了与之抗衡,美国及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组织了“美元集团”,法国也曾组织了“金本位集团”为了调节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以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各国政府纷纷出面与外国缔结具体的贸易协定或短期支付协定另以调节。
政府干预对外贸易和金融已成了资本主义各国国家机器的重要职能之一了。
材料2: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
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之间的贸易磨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是实行贸易歧视政策。
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摘自《世界现代史》请回答:①据材料1和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以后各国为什么会对这一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6分)②据材料2,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与欧共体之间的关系及其导致这种关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