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
1、目的
根据质量手册的要求,对公司各部门所开展的质量活动及结果是否符合质量体系的运行持续有效进行检验,并为质量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体系涉及的各部门、各要素的内部审核工作。
3、职责
3.1 质量经理制定年度质量体系审核计划,落实审核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3.2 质量经理制定临时内审要素,提出审核内容。
3.3 公司总经理批准审核计划。
3.4 质量经理组织质量体系审核、指定审核组长、明确内审员、协调解决对纠正措施要求方面解释上的争议。
3.5 各测试室制定和实施各自纠正措施。
3.6 内审员对纠正措施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验证。
4、工作程序
4.1 质量经理每年年初制定年度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2 通常对公司质量体系各要素和各部门的审核每年至少二次。
4.3 当用户申诉是对公司工作质量及质量方针政策等提出疑问时,应追加临时审核。
4.4 当某一要素改变,对测试质量产生影响时,必须追加临时审核。
4.5 审核准备
4.5.1 根据内审计划安排,质量经理于内审前一周组成内审小组,指定审核组长。
由审核组长按“质量体系审核计划”的要求负责本次审核的具体组织工作。
4.5.2 审核组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内审员必须是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资格且与被审核的工作无直接责任的人员。
4.5.3 由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制定审核专用文件,主要包括:
a. 审核实施计划
b. 审核检查表
4.5.4 由审核组长提出本次“审核实施计划”。
报质量经理审核、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批准后的审核实施计划应在内审前三天通知被审核部门。
4.5.5 审核实施计划的内容
a. 审核的要素
b. 受审核的部门
c. 审核的时间安排
d. 内审员分工
4.5.6 被审核部门收到内部审核通知后,如果对审核的日期和审核的主要项目有异议,可在两天之内通知审核组,经过协商可另行安排,但应在两周内安排。
4.5.7 被审核部门要确定陪同人员并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4.6 审核实施
4.6.1 审核的具体内容按“内部审核检查表”进行。
4.6.2 内审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现场考核、收集证据等,检查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
4.6.3 现场审核中发现问题时,应当场让该项工作负责人确认,并保证当事人充分认识不合格的存在,以利纠正。
4.6.4 审核组长根据内审员的需要发给“纠正措施表”,并编上序号;内审员填写不符合项的详细内容。
4.6.5 审核组长组织召开被审核部门组长及有关人员、审核组成员会议,报告审核结果,提交“纠正措施表”。
4.6.6 公司总经理批准“纠正措施表”。
4.7 内部审核报告
4.7.1 “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写,公司总经理批准。
4.7.2 内部审核报告内容
a. 审核的目的、要素、范围、依据、日期。
b. 内审组成员、被审核部门代表。
c. 审核计划实施情况。
d. 不合格项及判断依据。
e. 质量体系符合性和运行有效性结论以及今后改进的建议等。
4.7.3 审核报告的发放范围:
a. 公司经理办公室;
b. 被审核的部门。
4.8 纠正措施
4.8.1 被审核部门收到“纠正措施表”后,在一星期内应对不合格项提交纠正措施计划,包括采取的长期预防措施,报质量经理批准后组织实施。
4.8.2 当审核中发现检测报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有问题时,被审核部门应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并立即书面通知可能受到影响的以前所有的委托人。
4.8.3 被审核部门收到“纠正措施表”不作反应时,质量经理应加以追查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4.8.4 如果不能就纠正措施要求或纠正措施性质达成一致意见时,质量经理应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4.9 纠正措施跟踪
4.9.1 当已收到纠正措施预定完成的日期或质量经理接到完成的通知时,质量经理应通知内审员验证其完成情况。
4.9.2 负责验证的内审员应检查纠正措施已完成并表现有效后,在“纠正措施表”中的验证栏中签字。
4.9.3 在下次审核时,内审员应检查该纠正措施是否仍然有效,否则应重新发出“内审不符合报告”,在表中说明原来发现的问题。
4.9.4 如在商定的期限内未能完成该项纠正措施,质量经理应委派内审员进行跟踪检查。
如无正当理由,或未能重新确定可接受的完成期限,质量经理应加以追查并向公司总经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