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遗传的基本规律一、知识网络链接思考:1、类比推理法与假说—演绎法有什么不同?2、生物性状的“伴性遗传”是否遵循遗传定律?3、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子二代一定会出现9:3:3:1吗?本讲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高考的难点,遗传定律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是常考常新的考点。
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突出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拓展,重视遗传定律的实际应用。
要熟练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各种比例关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且能灵活运用各种比例关系(都有哪些比例关系?)二是关注对遗传图解的分析和应用,要注意从各种题型中总结解题方法,归纳各种遗传方式特点。
二、基础导练1、(多选)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下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Ⅱ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2 C.Ⅱ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D.若Ⅲ4和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5/122、(多选)用两个圆形南瓜做杂交实验,子一代均为扁盘状南瓜。
子一代自交,子二代出现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三者的比例为9:6:1,现对一扁盘状南瓜做测交,则其子代中扁盘状、圆形和长形三种南瓜的比例可能为()A.1:0:0 B.1:1:0 C.1:0:1 D.1:2:13、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
W—和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和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
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
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基因型为Ww-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3)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wYy(♂),反交W-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wwYY和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 F1自交产生F2。
选取F2中的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倍体结球甘蓝的紫色叶对绿色叶为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1)结球甘蓝叶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定律。
(2)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叶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
(3)表中组合②的亲本中,紫色叶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若组合②的F1与绿色叶甘蓝杂交,理论上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4)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下图圆圈中画出组合①的F1体细胞的基因型示意图。
三、核心导学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要求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了解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
内容主要有:1、孟德尔在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假说—演绎法;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研究方法(单因素→多因素),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例1】“假说—演绎法”是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结论的科学方法。
(1)孟德尔以黄色圆粒纯种豌豆和绿色皱粒纯种豌豆做亲本,分别设计了纯合亲本杂交、F1自交、F1测交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法(即分析现象—提出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①用于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组合类型有9种;F2代的性状表现为4种: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数量比为9∶3∶3∶1。
②根据假说的“演绎”过程是:若上述假说成立,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果蝇体表硬而长的毛称为刚毛,一个自然繁殖的直刚毛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卷刚毛雄果蝇。
已知直刚毛和卷刚毛是受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这只雄果蝇的卷刚毛性状是如何产生和遗传的呢?有一种假说认为这是亲代生殖细胞中X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
请你尝试再写出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这只卷刚毛雄果蝇与直刚毛雌果蝇杂交,F1全部是直刚毛,F1中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雄果蝇=2∶1∶1,此时最合理的假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验证②中的假说,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
该实验及现象是否能验证第②小题中提出的假说?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为你提供以下一些纯合的果蝇作为材料:直刚毛雌果蝇、直刚毛雄果蝇、卷刚毛雌果蝇、卷刚毛雄果蝇,请你也来设计一个杂交实验,以验证第②小题中提出的假说,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杂交亲本的表现型)。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题1】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考点二、自由组合定律解题思路1.巧用分离定律分析自由组合问题:每一对等位基因都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这些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因此结合孟德尔由简到繁的指导思想,在分析配子类型、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等问题时,可以先分析每一对等位基因,即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然后将这些分离定律的分析结果再用乘法组合在一起。
2.巧用F2中的表现型和基因型解题:熟练掌握F2中四种表现型(A_B_、A_bb、aaB_、aabb)之比是9∶3∶3∶1,以及9种基因型比例的规律(双杂占4/16、一纯一杂占8/16、纯合占4/16),可以直接写出AaBb自交后代中任意一种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比例。
3.伴性遗传符合遗传规律: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也会分离,同样遵循分离定律;同时与其他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性别这种性状也会和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发生自由组合现象。
涉及性染色体X、Y同源区段的基因时,可以以常染色体基因的思考方式来推导计算,但又不完全一样,如X b X b和X B Y b组合方式子代中该性状仍然与性别有关系。
【例2】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Ⅱ4、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
请计算:①双胞胎(Ⅳ1与Ⅳ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
②双胞胎中男孩(Ⅳ1)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_。
女孩(Ⅳ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
【变式题2】(2011苏北四市一模)某生物学习小组对当地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有甲病、无乙病无甲病、有乙病有甲病、有乙病无甲病、无乙病男(人数) 279 250 6 4465女(人数) 281 16 2 4701(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染色体上,简要说明理由。
(2)如果要进一步判断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还要采取的措施是(3)下图是该小组在调查中绘制的某一家族系谱图,且得知Ⅱ4婚前曾做过基因检测确认无甲、乙两病的致病基因。
据此进一步判断:甲病的遗传方式为,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Ⅲ1的基因型为(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 。
如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考点三、遗传学实验设计1.确定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选取具有不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后代表现出的那一种亲本的性状即为性性状,另一亲本的性状为性性状。
选取具有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看后代有无性状分离,若有则亲本的性状为性性状。
2.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1)方法一①实验设计:正交;反交(使用条件:未知显隐性关系时)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两组杂交结果相同,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B.若两组杂交结果不同,且子代性状的表现与性别有关,则该基因位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2)方法二①实验设计:在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应选择的杂交组合为,隐性性状的个体与显性性状的个体。
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显性雄性个体与隐性雌性个体都可以通过性状直接确定基因型)(如果是ZW型性别呢?)②结果预测及结论:A.若子代中的雄性个体全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若子代中的雌雄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且各占1/2,则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方法三根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比分析判断已知一组杂交实验的结果是:雌果蝇(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0:1:0),雄果蝇(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3:3:1:1).根据这样的杂交结果,雌雄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比例均为3:1,故为遗传;直毛与分叉毛的比例,雄果蝇中1:1,雌果蝇中1:0,两者不同,故为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