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炮制技术

中药炮制技术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解释:中药炮制、炮炙、中药饮片。

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炮炙古代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现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炮制方法。

中药饮片系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2.简述中药炮制的起源、发展各分为几个阶段。

中药炮制的起源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主要标志是火没有出现,仅对药物仅进行洗净、打碎、擘成小块、锉为粗末等简单加工:雏形形成时期,主要标志是火的出现并用于炮制药物:充实时期,主要标志是酒的发明并用于炮制药物:拓展时期,主要标志是陶器的发明并作为炮制的必要工具。

中药炮制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与形成时期:金元至明代是中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是中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是中药炮制的振兴、发展时期。

3.说出我国古代三部炮制专著及其作者、成书年代和意义。

第一部炮制专著:雷筏的<雷公炮炙论》,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期。

收载药物300余种,书中记述了各种炮制方法,其中许多炮制方法具有- -定的科学性,如“勿令犯火”、“竹刀切”等。

该书对后世中药炮制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第二部炮制专著:缪希雍撰写的《炮炙大法),成书于明代。

收载药物439种,书中简要叙述了各药的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方法及贮存。

并在卷首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为十七种,即“雷公炮炙十七法"。

张仲岩所著的《修事指南》是我国第三部炮制专著,成书于清代。

收载药物232种,书中增加了一些新理论,如“煅者去坚性,煨者去燥性,炙者取中和之性,炒者取芳香之性"等等。

4.传统的制药原则有哪些?举例说明。

有相反为制、相资为制、相恶为制、相畏为制等。

(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 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吴茱萸炮制黄连,可降低其苦寒之性。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盐制知母,可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酒制仙茅,可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3)相恶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

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

米泔水制苍术,可缓和其燥性。

(4)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些辅料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亦称相杀为制。

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的毒性。

5.中药炮制的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应当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保护中药饮片传统炮制技术和工艺,支持应用传统工艺炮制中药饮片,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中药饮片炮制技术研究。

”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可以根据本医疗机构医师处方的需要,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

医疗机构应当遵守中药饮片炮制的有关规定,对其炮制的中药饮片的质量负责。

保证药晶安全。

医疗机构炮制中药饮片,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晶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

”6.中药饮片质量标准(1)国家药品标准:《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核心。

《中国药典》-经颁布实施,同品种的上版标准和其原国家药品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8 年颁布的,亦称部颁标准,对于《中国药典》没有规定的饮片标准,本规范作为过渡性标准,现阶段仍然有效。

《中药饮片质量通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亦称局颁标准。

分《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和《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两部分。

2003年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SFDA)后,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不再发布药品标准。

(2)地方药品标准:对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饮片品种,各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合其地方特色,制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药炮制规范)。

地方标准报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后,即可作为本行政区域内法定的质量标准。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答案要点1.举例说明中药炮制的目的。

(1)使药物达到规定的药用净度标准。

如丹参净制,可除去杂草、非药用的芦头等杂质,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如川乌、草乌用蒸、煮等法炮制后,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厚朴姜炙后,可消除刺激咽喉的副作用。

(3)增强疗效。

如种子类药物炒黄后种皮爆裂,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使药效增强。

麸炒能增强健脾胃作用,醋炙能增强疏肝止痛作用等。

(4)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能。

如麻黄蜜炙后,辛散作用缓和,发汗作用减弱,止咳平喘作用增强: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蒸后的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具滋阴补血的功能。

(5)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炮制能引药入经。

如香附生品归肝脾三焦经,上行胸腦,外达肌表,醋炙后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炮制能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如黄连生品性味苦寒,善清心火,酒炙后能引药上行,清上焦头目之火:黄柏生品性寒而沉降,酒炙后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转降为升,清上焦湿热。

(6)便于调剂和制剂。

药物切制成- -定规格的饮片,便于调剂时称量和配方的煎煮。

如自然铜等,质地坚硬,难于粉碎,不便于制剂和调剂,采用煅淬法炮制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

(7)矫臭矫味,利于服用。

动物类或其他具有腥臭味的药物,炮制能矫其腥臭味,以便于服用。

如九香虫用清炒法、僵蚕用麸炒法,乳香.没药用醋炙法,都能达到矫臭矫味的目的。

(8)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

如黄苓、苦杏仁、芥子、槐花等经加热后,能杀酶保苷,保存药效。

桑螵蛸蒸后可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利于贮存。

(9)产生新的药物,扩大用药品种。

如人头发通常不作药用,但经扣锅煅法制成的血余炭,则为止血散瘀之良药。

2.举例说明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1)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大致有三种情况。

- .是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如黄连经姜汁制后,其苦寒之性得以缓和以免伤中。

二是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如黄连经胆汁制后,其苦寒之性增强:仙茅经酒制后,增强其温肾壮阳的作用。

三是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

如天南星加胆汁制成的胆南星,则性味由辛温转为苦凉,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功能。

(2)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如黄柏苦寒,主降,酒制后作用向上,主升,清上焦湿热。

菜菔子能升能降,生品以升为主,用于涌吐风痰,炒后以降为主,长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3)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炮制可引药入经或改变归经。

如益智仁归脾肾经,具有温脾止泻,摄痰涎,暖肾,固精缩尿的功能,盐炙后引药入肾,专行下焦,长于固精缩尿。

生地黄归心肝经,能清热凉血,炮制后的熟地黄主入肾经,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

(4)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炮制可达到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的目的,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如蕲蛇去头,斑蝥米炒,马钱子砂烫,莞花醋制等,均可达到除毒的目的。

3.简述炮制方法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

(1)净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中药需净制后方能入药。

如巴戟天若不除去非药用的木心,则药用剂量不准,降低疗效。

麻黄茎发汗,麻黄根止:汗,须分开分别药用。

(2)切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饮片切制前的常水软化时应控制浸泡时间,燕煮法软化时应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随水流失或受热破坏,降低疗效。

如槟榔软化时,若长时间浸泡,则槟榔碱损失严重。

如黄芩用蒸煮法软化,若蒸制或煮制时间太长,黄芩苷会被水解或分解。

饮片切制时,若切制的饮片规格若相差太大,煎煮时会出现易溶、难溶、先溶、后溶等问题,煎出液会取气失味或取味失气,达不到气味俱存的目的,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

如调和营卫的桂枝汤,方中桂枝和白芍均为主药,桂枝以气胜,白芍以味胜,二者均切薄片,煎煮适当时间才能达到气味共存的目的。

饮片若不及时干燥,或干燥方法不得当,会造成成分损失,甚或发霉变质,不堪药用。

(3)加热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如种子类炒后利于煎煮而提高疗效:马钱子砂烫后毒性降低:白矾煅后燥湿.收敛作用增强:石膏煅后具收敛生肌作用。

蒸制何首乌时,若加热时间太短,服后仍会出现便溏或腹泻,甚至有轻微的腹痛现象。

(4)辅料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中药加入辅料炮制,可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以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

如黄连酒炙既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脾胃,又能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黄芪蜜炙能增强补中益气作用:白术麸炒能缓和燥性,增强健脾胃作用:白术土炒能增强健脾止泻作用。

4. 简述炮制对中药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1)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净制能提高药物的纯净度。

水制易使水溶性生物碱流失。

加热炮制能使某些生物碱被水解、分解或挥发。

酒制有利于生物碱的煎出。

醋制能与生物碱生成盐,利于煎出。

(2)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水制易使背类成分流失。

加热炮制利于苷类成分的保存。

酒制可提高药物中苷类成分的溶解度,面增强疗效。

含苷类的药物除医疗上有专门要求外,炮制时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3)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水制能使挥发油随水流失或发酵变质。

加热炮制易使挥发油挥发散失,或产生新的成分。

若挥发油具有治疗作用,则应尽量避免加热处理,干燥时宜阴千或于60°C以下烘干: 若挥发油具有毒性或刺激性,则应通过加热处理使其挥发散失,以降低或缓和毒性或刺激性。

(4)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

水制易使鞣质类成分流失。

加热炮制- -般对鞣质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易被破坏。

含鞣质的药物不要与铁接触,以免发生反应生成黑绿色的鞣质铁盐。

切制时宜用竹刀、铜刀切,洗涤时在木盆中洗,煎煮时用砂锅等,以免鞣质与铁发生反应。

(5)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

水制易使有机酸流失。

加热炮制可使有机酸被破坏。

有些有机酸能与生物碱生成盐,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6)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

加热炮制能降低油脂的含量。

去油制霜可使油脂含量减少,以降低药物毒性或滑肠致泻的副作用。

(7)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

加热炮制能破坏树脂类成分。

醋制能提高药物的疗效。

豆腐制能降低树脂类药物的毒性。

(8)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

水制易使蛋白质、氨基酸类成分随水流失。

加热炮制易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或产生新的物质。

若蛋白质是毒性成分,可通过加热处理,使毒性蛋白质变性而降低或消除毒性。

若蛋白质、氨基酸是有效成分,则尽量不加热,如雷丸、天花粉、蜂毒、蛇毒、蜂王浆等以生用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