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分析题或者判断分析题;简答题;简析题名词解释1.重位:由重音位置变化区别意义的形成的音位叫“重位”或“势位”。
2.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根据音质的不同,对一串语音不断加以切分,直到不能切分为止,这样得到的语音就是“音素”。
3.语境:语言的使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这样的环境就是语境。
语境对语言的使用有制约作用。
4.共同语: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5.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成员是该音位的不同变体。
音位变体相互之间都是不对立的。
不对立有两种情况,因此变体也有两类:1、自由变体即同一音位中的两个或几个变体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出现,但是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2、条件变体即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这些变体便是条件变体。
6.语法手段: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和组合规则的总和,变化和组合规则中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若干类型,这就是语法手段,常见的语法手段有:词序,虚词,重音,声调等十类。
7.义素: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
8.合作原则:合作原则的基本点是,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必须遵循四个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方式准则。
9.非音质音位: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音位都是超音质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
10.复合词:复合构词就是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来的合成词又叫复合式合成词,即“复合词”。
11.词尾:指在词典中不显示但在句子中系统出现的附着于词的部分。
12.区别特征:区别特征是某种语言或者方言系统中,一个音和另一个音区别开来的那些特征。
13.词义:就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词义是由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两部分构成的。
14.词序:词序是利用词在短语或句子中的排列顺序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
15.预设:广义上,预设指说话和写作时假定对方已知晓的信息。
16.词的词汇意义:是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
17.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把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更大的类型。
语法范畴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
18.基础方言:民族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19.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20轻音: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比较微弱的现象叫轻音。
21.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22.超音质音位:不是从音质角度划分的音位都是超音质音位,也叫非音质音位。
23.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24音节:是在发音时肌肉一次紧张形成的语音片段,是语音结构上的最小单位。
25.书面语: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
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在文字产生之后才出现的。
26.任意性: 指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通俗点讲,就是一个词语与这个词语所指的实物之间是随意的。
27.口语: 口语是口头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最早被人类普遍应用的语言形式。
28.互补反义词: 一个论域只涵盖两个事物,而指称这两者事物的词有反义关系的反义词。
29.语义场: 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词。
30.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语气意义包括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意义。
31.组合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
32.双语现象: 双(多)语现象也叫双(多)重语言制,是个人或言语集团使用两种或几种语言的现象。
33.洋泾浜:一是指那些词义被衍化,语法、语音不规范的语言:二是指那种带中国腔调, 使用汉语组词规则的蹩脚英语;三是指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外地上海话。
34.语流音变:说话时音位和音位之间能够互相影响而使前音或后音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发生在语流中,所以叫做“语流音变”,又叫“联音音变”。
有多种,常见的有同化、异化、弱化、加音、脱落、换位等。
35.组合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性质的结构单位,按照线性的顺序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
36.借词:民族之间各种形式的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接触,从而导致互相借用语言成分,其中最普遍的是词语的借用,即借词。
37聚合关系:组合体中的各个单位往往可以被其他单位替换,这些可以通过联想、进行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间相互替换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38.地域方言:在每一个语言地域分布的不同部分,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变异,不同于其他亲属方言。
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称为方言,又称地域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变体。
39.意译词:是利用本族语言原有的构词材料和造词规则构成新词,创造新词语,去表达外来的事物。
40.音质:指声音的个性或品质。
41.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42.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做辅音,又叫子音。
43.歧义: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称为同形异义句,也称歧义句。
简答与论述1、汉语普通话“资”“知”“鸡”的韵母分别是[][][i],汉语拼音方案却只用一个符号i来标写,请运用音位理论说明其中的原因。
答:(1)普通话韵母[][][i]是音位/i/的三个音位变体。
(2)根据归纳音位的互补原则和语音相似原则,几个各有自己出现环境从而不在相同语音环境中出现的音,彼此之间的差别不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当它们在语音上又相近时,就可以归入同一个音位。
普通话韵母[]只出现在舌尖前声母之后,如“资” [ ts ];韵母[ ]只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如“知” [ts ];韵母[i]出现在其他声母之后,三者分布互补,语音相似,可以归纳为一个音位。
(3)汉语拼音方案用符号i来标写[][][i]三个韵母,采用的是音位标音。
2、人类语言的特点有哪些?答:(1)功能开放。
人类的语言是开放的系统,能够传递无限丰富的信息,现实中的万事万物,不拘范围,不论题材,语言都能谈论。
动物“语言”所能传递的信息固定有限,是封闭的系统。
(2)构造灵巧。
开放的功能要求语言有高度的运转能力,这要靠语言本身的构造来保证。
人类语言具有远非动物“语言”所能企及的合理、灵巧构造。
这是由“任意性”“离散性”和“层级性”三个要素决定的。
(3)习得。
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语言”的第3个方面的特点。
各族幼儿习得语言的共性都经过一些共同的阶段,咿呀期、独词句阶段、双词句阶段、电报体阶段、接近成人阶段。
动物“语言”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人类的语言都要经过传授才能习得。
3、举例说明词义的关系有哪些?答:客观事物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用以指称事物的词,其词义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分为:相同关系、相反关系、包含被包含关系、离散关系、类比关系。
(1)相同关系。
用不同的词指称相同或相近的事物,这些词的词义就有相同关系。
词义相同,指词义的概念内容相同。
例如:自行车—脚踏车—单车。
(2)相反关系。
两个词分别指称不同的事物,而这两个不同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基本特征刚好是相反的,这两个词的词义就有相反关系。
如:轻—重,上—下,悲哀—欢乐等。
(3)包含被包含关系。
又分为上下义关系、组成关系,他们各自还可以细分。
例如:房子=客厅+卧室+书房+……(4)离散关系。
一组词的词义之间没有上面提到的那三种关系,就是处于离散关系,如:校长—房子—苹果。
(5)类比关系。
处于离散关系的词义有些可以找出它们是处于类比关系的,往往发生在两个多义词的两个义项之间。
如:本,可以指树木的根部,也可以指经商投下的资金。
4、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什么?答:(1)“符号”有一个根本的特性,那就是任何符号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联系。
语言符号也是一种符号,所以也有“任意性”。
(2)例如,说汉语的人把“凹下去”的地方讲座“坑”,跟keng这个语音想结合而不同别的语音相结合,这没有什么必然的理由,完全是创制者主观确认的结果。
但是,一旦一个语言符号制定并进入交际后,就不能再随意改变了。
(3)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说人们可以任意给事物或现象命名,可以任意使用和制造语言符号,或任何语言符号都是任意的,都是没有理据的,等等,而是应该理解为单纯的初始的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所表达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
5、复合词可以分为哪几类?答:按照语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复合词可以分为一下几类:(1)并列式复合词。
各个词根平等排列。
如:人民,美好……即联合式短语(2)偏正式复合词。
前面的词根修饰、限制后面的词根。
如:天气,温度……定中、状中关系等(3)述宾式复合词。
动词性词根支配、制约后面的词根,如:取巧,动员……动宾式(4)述补式复合词。
后面的词根补充说明前面的词根,如:限定,改善……描写动作发生后所处的状态(5)主谓式复合词。
后面的词根陈述前面的词根,如:自立,心细……主谓关系6、举例说明言语接触可能产生的结果答:(1)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双语现象、语言的转用、方言的我混合等,都是语言互相接触的结果。
(2)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最为突出的是词语的借用,此外还有音位及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和语法的借用。
(3)说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可能导致出现语言转用。
(4)说不同民族语言的不同民族的接触可能导致出现洋泾浜语或克里奥耳语等语言混合现象。
7、从声音的产生方面看,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67页)答:音质是最基本的要素,因为它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
影响音质的三个因素有:(1)发声体的性质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和大小不同。
语音中的音质也取决于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即(1)声带振动不振动,这是发音体方面的因素。
(2)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这是发音方法方面的因素。
(3)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
8、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
答: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
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1)同化:两个相邻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
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
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
(2)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
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