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腔闭式引流学习记录表

胸腔闭式引流学习记录表

6、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保持管道密闭性。(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3)观察引流,保持通畅。(4)拔管。(5)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6)健康教育
7、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保持引流通畅:1.任何情况下水封瓶液平面必须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防止液体逆行入胸腔。2.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3.引流管内的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或有气体自水封瓶液面逸出表明引流通畅。(2)保持引流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1.保持引流装置无菌,定时更换引流装置,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伤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每1-2天更换,有分泌物或污染物随时更换。3.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依靠重力引流,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腔。4.更换引流瓶时,必须用双血管钳相向夹闭引流管近心端,更换时注意连接管和接头处的消毒。(3)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预防脱落是护理的关键点。1.穿刺口用缝线固定。2.引流管固定于床缘,留出适宜长度,便于病人翻身活动,防止受压、扭曲及牵拉滑脱。3.引流瓶悬挂于床沿。4.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在搬动时要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近端。(4)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保持通畅,量:每小时>100ml,持续3小时,提示活动性出血。性状:鲜红色,提示有活动性出血。胃内容物,提示有食管—胃吻合瘘。乳白色浑浊液体,提示为乳糜胸。水柱波动:4-6cm,准确记录。病人可取半坐卧位,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利胸腔内液体和气体的排出,促进肺复张;经常改变体位,有助于引流。(5)拔管指征:1.术后48-72小时无气体逸出,引流量减少且颜色变淡。2.24小时引流量<50ml,或脓液<10ml。3.X线胸片显示肺膨胀良好、不漏气。4.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5.拔管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气促、皮下气肿,伤口渗液及出血。(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并及时更换,同时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肺感染和胸腔内感染:监测体温,因开放性损伤易导致胸腔或肺感染,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痰液性状,若病人出现感染现象及时通知医生。(7)意外处理:引流管脱落:1.嘱病人呼气,立即用手捏紧引流口皮肤以凡士林纱布和胶布封闭引流口。 立即通知医生。2.引流管连接处脱落:用血管钳夹住胸壁侧导管,按无菌技术更换全套装置。
8、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放置管道的意义及维护的相关注意事项。2.教会患者及家属管道滑脱的应急措施。3.有效咳嗽、咳痰:向病人讲解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的意义并给予指导,出院后仍应坚持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4.功能锻炼:告知病人恢复期胸部仍有轻微不适或疼痛,但不影响患侧肩关节功能锻炼,锻炼应早期进行并循序渐进。5.定期复诊:胸部损伤严重的病人,出院后须定期来院复诊
外三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记录表
日期
年月日
主讲人:
参加人员
主要内容: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胸膜腔有关知识:胸膜腔是由脏胸膜和壁胸膜之间形成的封闭腔隙
腔内呈负压,有助于肺组织膨胀、维持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增加上下腔静脉的回心血量
2、胸腔闭式引流:1.目的 2.适应证 3.原理 4.置管和置管位置 5.胸管种类 6.胸膜腔引流的装置
3、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引流胸膜腔内积气、血液和渗液;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保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进肺复张
4、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证:1.中量、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2.胸腔穿刺术治疗下肺无法复张者。3.剖胸手术后引流。
5、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胸腔闭式引流是根据胸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的,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腔与外界隔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