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

30分【期中开卷,随堂,1个小时左右,3到问答题】加平时成绩10分【签到等】
期末要求较严格,闭卷,机器阅卷。

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
目前没有找到一种语言是没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文化是没有局限性的。

因为语言就是一种文化
语言比较悠久,文字较为短暂,但是文字出现后一般就不变动了,传输信息的准确性更高,但二者都是重要的。

辜正坤:原因系统说:
1.物理条件:生理结构;生活模式;环境条件
2.心理条件:1.食欲(生存需要);2:权欲(自我保护需要);
3.性欲(种族繁衍需要)
……
2、中西语言、文字举隅
语音、语法、书写形式【语形、字形】、。

这四个点是如何影响语言文字的。

【任何一种语言文字都是要有这四点】
2.1字形
汉字字形:甲骨文、金文
了解了语言文字上的中西差异就极为有助于了解中西其他方面的差异。

目前也有一些民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

所以把字形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上。

虽然说到中文,往往是指汉字,因为它最具有代表性,使用范围最广。

汉文化在很多情况可以代表找中国文化但是不等于中国文化。

图画文字:模仿外界。

发展为象形文字:不一定画的很像,图像性较弱。

在加入声音符号,就是形声字了。

有了偏旁,有结构,有的部分表示形状,有的部分表示声音。

目前85%左右是形声字。

不仅表形,还要表音。

汉字在这个意义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中国文字是象形的、不是符号化的,不需要翻译,而西方的符号化文字需要翻译一下才行。

这就是象形文字的巨大优点。

印欧语字形:总印象:蚯蚓卷曲流线型。

欧洲人容易被误导暗示出一种模式,容易受到这种局限和制约,由于仅仅是符号,所以文字是可以被随意设计出来的。

中国人文字象形就不是这样,字早出来后很少有人再去造字。

2.1.1中西字形比较
中:象形综合性结构(附:六书(许慎东汉))【中国人考虑问题就是很全面的,整体的,综合性结构。

综合性结构往往是图化构成的,使得中国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强,同图画思维的能力很强】【语言思维是声音、逻辑性概念为主】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上下、日月、江河、武信、考老、令长
西:完全符号化,平面流线型结构。

【使得理性思维强化,讲究reason 这方面比中国人强】中西文化效应:1)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理性思维高度的符号化,将东西转化成许多的符号、概念,经过大脑翻译、推理过程。

但是中国人就不会这样,而是讲究直观地把握真理】;2)华丽性【象形文字,图画的东西,就自然很华丽,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枯藤老树昏鸦……特别动人能够触动心里的东西产生共鸣。

怎么欣赏古代诗词曲呢?需要具备基本的能力,很强的呈像能力:面对大量诗词术语要能够生动的在脑海中想象出来。

汉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
合形成的效果是不一样的。

中国人写的诗是音美、形美……容易走向华丽性。

华丽性构成了中国文学作品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这就给翻译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西方就不是特别讲究文采,把西方的文学作品翻译过来时译者就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工,把词汇弄得华丽一些。

汉译英和英译汉采取的态度方法就不一样】与叙事性(例如诗歌、散文等。

史诗问题)【西方文字是叙事能力强,善于把故事条分缕析地讲出来,不是像中国人一样特别注重抒情,而是擅长叙事,比如写史就是容易写成很长的史诗,一些著名的悲剧喜剧也是很长的。

史诗往往是史料加神话,又是像诗一样的东西。

西方即使是诗也会主要是宣传哲学原理,但是中国人不是特别强调】【19世纪浪漫派运动兴起时西方人发现写诗也应该是注重情感的,印象派也是注意到了。

中国人写诗讲究含蓄,以很少的东西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而西方的诗很多是直接抒发,过于直接】;3)整体综合思维(中庸)【中国人】与偏颇、极端性(二元对立)【西方人主张走向极端,二者必有其一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

比如对于人与人之间矛盾,必然要到法院去裁定,所以西方法律发达,同时百姓对于一些事情都是要求助于律师,请教法律条文,这也导致了西方的人们对于真理的直观判断缺失了,本来应该服务于人类的法律却凌驾于人类之上,主宾移位/主客移位。

】;4)语言文字产生的必然性【中国人认为语言文字是有必然性的,因为是象形的。

其实就连汉字的声音也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语言文字产生的任意性【西方人认为文字是没有必然性的,是任意性为主的。

】。

●记忆与书写速度问题:全拼与五笔(26-125个偏旁部首)经过指法训练,每分钟可以
输入120-180个汉字。

● A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全拼击键数:27
●莎士比亚全集自然码:击键数:8
●英语记忆与书写:先快后慢【英文词汇会很多,因为词之间没有关联性。

中国常用的字
仅3000多个就可以,因为可以通过字之间的组合来产生新的词汇。

英文即使用到前缀后缀等也是不行的,还是会不断产生新的单词来满足需求,这就是英文的优点反而变成了缺点】
●汉字记忆与书写:先慢后快(其原理有如全拼与五笔输入法的差别)【之前汉字输入很
慢,但是科学家们研讨、发明各种编码,五笔发明后就可以很快了】
从文字的发音中就可以提现出民族的精神在里面,中国的声音具有高度的音乐性,因为是通过音调。

日本的语言发音带着武士道的精神,法语中带着优雅,德语中条分缕析,美国人发音随意……
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翻译者一不小心就会在语言华丽性上超过原著?
为什么中国学者在同等条件下容易比西方人博学?
答:【前提:在大多数场合、在同等条件下:让中西方人阅读同一本书,是用两种文字印刷的,一本是汉语,一本是英文,中国人看中文,英国人看英文;中国人和英国人学历相同;聪明程度、智商、身体条件都差不多;书的内容都一样;看书时间一样;】谁先把书看完?常人认为应该差不多看完。

但是老师分析是中国人会提前看完。

不是因为聪明程度、智商等,而是因为由于文字的差异造成的。

中国人的汉字印出来的书即使内容一样,但是也会比较薄。

同样内容的书所需要的汉字会比英文少得多。

除此之外,还有因素强化了这种情况。

汉字本省的书写形式:汉字图像化,看起来适应性更强,大脑更容易接受。

否则大脑容易疲惫。

3.汉字是见字知意。

但是英文是需要看到文字后再“翻译”,汉字就节省了理解的时间。

4.汉字的书写是多种形式的,可以从左到右也可以从右到左。

但是英文只有从左到右。

5.书写大小。

汉字大,西方文字往往比较小。

西方文字容易造成近视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