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工程地质学PPT课件

第三章 地质构造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质年代
第三节 岩层产状
第四节 褶皱构造
第五节 断裂构造
第六节 地质图
.
1
第一节 地质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 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
按动力来源分为:
内力地质作用 (end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 外力地质作用 (exogenic geological process)
.
27
地质年代表
.
28
地质年代表
.
29
地质年代表
显 生 宙
.
30
地质年代表
显 生 显宙 生 宙
.
31
地质年代表
相对年代
宙代


晚元古代
元古 代(Pt)
中元古代

早元古代


震旦纪 (Z)
青白口 纪(Qn)
蓟县纪 (Jx)
长成纪 (Ch)
太古代(Ar)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绝对年 龄 (百万年)
主要构 造运动
.
23
平行不整合 (disconformity):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一致。 反映地壳间断上升。
.
24
角度不整合(discordant):
时间上不连续,产状不一致。 反映地壳剧烈运动。
.
25
2.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关系
侵入接触 沉积接触 侵入与沉积接触
.
26
地质年代单位和地层单位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从大到小) 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从大到小)
构造运动形成断裂,引起地震,并为岩浆活 动创造通道。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地位。
.
10
外力地质作用:
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流,形成水的循 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改造地表。
.
11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河流的侵蚀; 地下水的潜蚀; 湖泊海洋的冲蚀; 风的吹蚀; 冰川的刨蚀等。
800
1000
1400 1900 2500
晋宁运 动 吕梁运 动 五台运 动
4000
我国地史简要特征
元古代地层在我国分布广、 发育厚度大,出露好。华北 地区主要为未变质或浅变质 的海相硅镁质碳酸盐岩及碎 屑岩类夹火山岩。华南地区 下部以陆相红色碎屑河湖相 沉积为主,上部以浅海相沉 积为主,含冰碛物为特。低 等生特开始大量繁殖。菌藻 类化石较丰富
• 拖曳搬运 • 悬浮搬运 • 溶解搬运
硬结成岩(diagenesis)
• 压实 • 胶结 • 重结晶
沉积(sedimentation)
• 机械沉积
• 化学沉积
• 生物化学沉积
.
14
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我国温度带. 的划分图
15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
16
潮湿气候区:河流、湖泊、地下水发育,风化 彻底。如东南沿海。
地内机械能突 然释放,以弹性 波的形式传播到 地表引起猛烈冲 击。
汶川地震
.
7
岩浆作用(magmatism)
岩浆形成、运动、 演化、冷凝。
.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质作用(metamorphism)
在高温、高压并有化学物质参与下,岩石发 生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生成新的岩石。
.
9
各种内力地质作用是相互关连的— —
•在河北昌黎县城附近有一指路石碑,标明离县城2.5km,离海边2.5km,而 现在这个碑离海只有1km多了。因为陆地的沉降,原海边的一座古庙已被淹 没。也有人用冰川消融来解释这个现象,认为冰川融化后使海平面上升,所 以低洼的地方就被海水浸没了,并估计这里的海岸线已向陆推进约23-
24km.
.
6
地震作用(earthquake)
干旱气候区:暴雨,风力强,咸水湖。 如西北高原。
冰冻气候区:气温低,蒸发量小,生物稀少, 冰川盘踞。如两极和高山地区。
.
17
中国地势分布示意图
.
18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
19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地表 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
20
第二节 地质年代
• 绝对年龄:通过放射性元素蜕变周期测定。适用
于岩浆岩、变质岩地区。钾-氩、铀-铅和碳-14。
t
1
ln1
D N
式中:t——岩石实际地质年龄; λ——衰减系数,每年每克母体同位素能产生的字体同位素的克
数; D——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而成的子体同位素含量; N——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后剩余的母体同位素含量。
.
21
第二节 地质年代
•相对年代:适用于沉积岩地区。 地层层序律 古生物层序律 岩性对比法 地质体接触关系
.
22
地层接触关系
1.层状地层接触关系
2.整合接触(conformity):时间上连续,产状上一致。反映地 壳连续均匀下降。
.
2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内部的能(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 引起。
内力地质 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
.
3
地壳运动(tectonism)
水平和升降运动。
.
4
第一节 地质作用
升降运动(造陆) 水平运动(造山)
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示意图
.
5
第二节 地质年代
•世界上最有名的实例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塞拉比斯古庙,建于公元前的古 罗马时代。古庙的废墟中耸立着三根大理石柱,高12米。从底向上的3.6米 石柱表面光滑无痕;再向上2.7米则被虫蛀出许多梨状小孔,有海水浸没的 痕迹;其上的石柱仍完好如初。这个古庙显然是建在陆地上的,曾有一段时 间因地表下沉,石柱没入海内6.3米(下部的3.6米因被海底泥沙或火山灰掩 埋而未受虫蛀)。18世纪时石柱重又升出海面。现在又在下降(可能从19世 纪开始),故石柱的基部已浸没在水中了。 世界上典型的大面积上升的例 子见于北欧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以半岛的内部上升最快。据阶地和海岸线 的位置计算的上升速率是0.5米/百年。上升的原因,普遍认为是冰川消融后 的减负作用。即:这里原发育大陆冰盖(见前“冰川的恶作剧”一节),实 际上加了个沉重的负载。冰川融掉了,这个负载也去掉了,大地象是“苏醒” 过来似的,发生大面积上升。 我国的华北平原则是现代下沉区。
.
12
一般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硬结成岩的程 序进行
风化 (weathering):
在地表环境下由于大气、水、生物等作用,岩石在 原地分解和破坏。
剥蚀(denudation):
各种地质营力,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 坏,并把破碎分解了的产物剥离原地。
.
13
搬运(transport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