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4、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环境监测
应按相关国家标准制定完整的验证和环境监测 SOP;
环 境
监测项目、频率及超标结果应有书面程序; 监测项目应涵盖到位,如悬浮粒子、浮游菌、 沉降菌、表面微生物、物理参数(温湿度、换 气次数、气流速度、压差、噪声等); 环境监测按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 指导原则(附录)进行。
环境监测
与国际标准接轨
从终产品检验向过程控制转变
与GMP的对接
实验室控制系统一般要求
微生物检验技术要求
人员资质及培训要求 设施 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验 等实验区域 教育背景、培训教育
内容
适宜、充分的设施条件 无菌及微生物限度检验等实验区域; 菌种处理、微生物鉴别和阳性对照室;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室; 培养室及其他功能间 。 隔离器、层流柜、灭菌器、过滤器、培养箱 灭菌和消毒方式需经验证合格方可正式使用 按统一操作程序制备菌株保证结果一致性 培养基的制备 、贮藏 、质量控制实验 总数、控制菌、非无菌产品检查频次、内毒素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具有开展各类实验独立设置的洁净室;
环 境
相应的功能区域 阳性菌室 培养间 实验结果观察区 准备间 样品间 标准菌种储藏间 阳性物处理间及文档处理等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无菌室 B级背景下的A级单向流区域或D级保护下 的隔离器条件进行; 微生物限度检查室 不低于受控环境下的B级单向 流区域; A级和B级区域的空气供给应通过终端高校空气过 滤器(HEPA)。
环 境
清洁、消毒和卫生
理想的消毒剂 可杀死广泛的微生物;低毒、无害;不腐蚀或污染设备 ;有清洁剂的作用;稳定、起效快;不易被有机物灭活 ; 残留少; 价格低。 主要消毒剂类型 酚类;季铵盐类;次氯酸钠;二氧化氢;过氧化氢;过乙 酸及过乙酸/过氧化氢混合物;戊二醛/甲醛;醇类等。 70%酒精喷雾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培 养 基
-促生长能力 -抑制能力 -指示能力 -测试菌株 CMCC 与对照培养基进行比较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培养基的重要性? 配制方法及效期的确认? 质量控制? 操作规范性?
应有对试剂进行接收、检查和贮存的程 序; 试 剂 关键试剂在开启和储存过程中,对每批 试剂的适用性进行验证; 管理控制 供货商的评估、质量检测、台帐等 保存和记录相关信息。
选择:根据检验目的选择适宜方法。
检 验 方 法
确认:药典方法、标准方法应进行方法 适用性确认; 验证:新方法使用前进行替代方法的验 证(附录-指导原则); 注意对商业系统的试剂盒等检测方法和 数据的确认。
方法适用性
检 验 方 法
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 时,应重新适用性实验。 无菌检查采用的方法和条件应与方法适 用性实验确认的方法一致。 无菌试验中若需使用表面活性剂、灭活 剂、中和剂等,应证明其有效性,且对 微生物无毒性。
检验方法的验证 (validation of compendial procedures )
检 验 方 法
方法的确认
(verificationd of compendial procedures )
方法的转移
(transfer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2015CP: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外部能力验证:CNAS、各系统组织的活 动…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实际重视程度? 遵守规范的意识? 人员及设备配置? 培训实效?
培养基的制备 处方、配制、方法、验证、贮存等一般要求 配制培养基、商品化培养基
培 养 基
配制记录、生产记录等要求
培养基的无菌保证和质量保证
除菌方法、验证、 质量保证等要求
强调pH值范围、容器材质 对培养基质量的影响
(一般为玻璃容器)。
培养基的贮存 标示、贮存等一般要求 配制培养基、商品化培养基
标记(信息)等
培 养 基
贮藏、注意事项
温度(高压容器中、0℃及以下)、固体培养基融化 再用(一般水浴或流通蒸汽,1次,8h内)。
培养基的作废及处理原则性要求。
培养基的质控 建立质量控制程序 常规检控pH、适用性试验
框架
样品 设备 环境 菌种 试剂 培养基 人员
相关的教育背景; 上岗前培训、考核; 生物安全方面培训,保证安全; 不断地继续培训,保证知识与技能不断 地更新; 熟悉、规范理解和执行; 能力评估-通过质量控制、能力验证等; 培训、考核等档案。
人 员
能力评估
人员比对
人 员
内部质量控制
留样再测 标准菌株等
环 境
2010版GMP:非最终灭菌产品各工序关键操作环境应为B级背景下 的A级。 无菌检查的洁净环境不得低于生产关键区的洁净环境要求 !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生物二级试验室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的规定。 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环 境 WS 233-2002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定期环境监测,增加换气次数及减少人员干预; 控制人员和物品的移动,适当控温湿度;
环 境
良好的清洁和卫生处理,定期清洁消毒,监测清洁剂和消 毒剂的微生物污染,确认在有效期内使用,A、B级区域应 使用无菌处理的清洁剂和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应证明其消毒效果,定期更换种类以防止产生 耐受菌株; 紫外线不可替代化学消毒; 熏蒸仍是降低死角的微生物污染有效的方法,并应对残留 水平进行验证。
对菌种的理解? 经验与技术? 操作规范性?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基本原则 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污染; 防止对人和环境的危害; 合理划分区域、 避免交叉污染、 提高监测可靠性。
环 境
实验室的布局和运行 要求 设计和建筑材料的适用性; 独立的空气机组或空气净化系统以及其 更换、维护和记录; 温度、湿度、照度、压力、噪声、洁净 度应符合相关要求; 划分为相应的洁净区域和活菌操作区 (生物安全柜等)如检测区。
确认 确认分四个阶段: 一设计确认(DQ) 一安装确认(IQ) 一运行确认(OQ) 一性能确认(PQ)
设 备
20102010-04
42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未按照质量 规程进行 管理
仪器检定:周期、资质、期间、 标示、记录等; 规程不合理或未制定。

关键设备(包括净化检测仪器设
备等); 人员资质等。
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样品的传递、接收、储存和识别管理程序; 根据规定尽快开检;
样 品
有数量、包装、标签、温度等问题,应尽快与委 托方沟通,以确定是否开检; 防止外包装污染扩散,外部消毒不应影响样品完 整性; 不可忽视内包装; 污染样品应灭菌丢弃。
监管及实施中常见问题
样品污染的不均一性? 样品包装及外观的重要性? 原辅料的检验? 样品来源?
清洁、消毒和卫生 建立清洁、消毒等SOP及检测结果记录;
环 建立污染处理SOP。 境 对消毒剂的要求
低毒高效,无腐蚀; 应对消毒剂的微生物污染进行监控; A级和B级洁净区应使用无菌的消毒剂 和清洁剂。
清洁、消毒和卫生 消毒剂的选择 – 接触时间 – 拟杀灭的微生物种类 – 效力确认 – 毒性 – 残留 – 使导致样品受到污染的位置 – 可以靠近但不要接触样品
中国药典 接种法、薄膜过滤法的方法适用性针对环 节:
设备的维护
定期维护和性能验证并记录, 使用前要重新检查或校准;
设 备
专人管理,特殊设备应持证上岗; 使用自动记录设备; 发生偏差应进行评估并采取纠正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 清洁灭菌SOP; 特殊设备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校准、性能验证和使用监测
校准日期、维修日期和重新校准日期;
设 备
温度测量装置对实验结果有直接影响,要求可靠 质量并确保精确度; 校准应遵需国家或国际标准; 容量测定设备、玻璃器具检定; 离心机的校准; 高效过滤器等专业人员安装、更换,验证; 一次性使用容器的质量控制。
相关文件及要求 美国药典(USP) Microbiological Test 欧洲药典(EP) Microbiological Test(14.K) 微生物检查法 药品检查合作组织(PIC/S) Inspection of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查 GMP2010版 实验室控制系统 GMP 实施指南 微生物检查法
发现污染的调查应该从人、机、料、 法、环各个方面进行调查。
环 境
(1)环境监测数据(粒子、浮游菌、沉降碟等) (2)对人员的监测结果 (3)高效过滤器的完整性检测数据 (4)层流台性能数据(气流流速、压差记录等) (5)区域监控数据(空气流向、工作台面气流方 向速度) (6)人员培训情况,操作资质和能力 (7)干扰模拟的执行情况 (8)无菌室用具和其他相关物品的灭菌储存情况
样品采集
微生物实验室若负责抽取实验室的原
样 品
始样品,应保证样品抽取受控; 随机抽样原则; 抽样的消毒不得危害样品中微生物; 抽样容器的唯一性标志。
样品储存和运输 样 品
样品应在合适的条件下贮存,保证样 品完整性和不改变性状; 尽量减少微生物种群变化,运输中保 持原有储存条件或采取必要措施; 相关记录。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及其实施中常见问题探讨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国 明
相关文件及要求 Guidance for industry: Sterile Drug Products Produced by Aseptic Processing-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工业指导原则:无菌工艺生 产的无菌产品cGMP指南 Guide to Inspections of Micro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Quality Control Laboratories 药品质量控制微生物实验室检查指南 WHO good practices for pharmaceutical microbiology laboratories(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No. 961, 2011,Annex 2)
相关主题